西尤村遗址及古菱齿象化石

发布时间:2009-05-27 00:00来源:系统 浏览量:字体【  

西尤村遗址位于县城北11公里,天井湖西岸,一九九八年二月发现。3 月18日由省考古所、五河县文物管理所组成了挖掘小组,由韩立刚、裴锦茹负责进行了为期40 天的抢救性挖掘。



这次挖掘揭露面积378平方米,出土了同一个体的古菱齿象化石,包括头骨、门齿、环椎、胸椎、腰椎、腿骨、肋骨、上下臼齿等,共86件,其它动物化石247件,主要有麋鹿、梅花鹿、水牛、龟鳖、鱼蚌等食草动物和水生动物化石,此外,还出土了8件旧石器,有石片、石核和刮削器。据出土层位、古菱齿象化石等特征判断,其年代为距今约6、7万年前的晚更新世。
淮北平原晚更新世主要以河流、湖泊相沉积为主。我县天井湖附近,是由河流携带的沉积物粉砂与亚粘土形成的土状堆积物,属于古代河流形成的阶地,在晚更新世淮北平原地壳下沉而被埋藏于地下,这些土状堆积物在天井湖附近有规律的呈点状分布,面积一般在1—2平方公里,相对高度2—5米左右,海拔高度18米左右,西尤村遗址属于这种阶地前缘形成的遗址而被埋藏于土状堆积物之下。西尤村遗址地层从地表向下共分8层,出土石制品及化石的第7层呈黄色,局部泛红色,含粉6亚粘土,地层厚度为110厘米,局部地方有铁锰透镜体层,含铁锰结核和钙质结核,内含大量蚌、螺,在粉砂质亚粘土中,夹有大量灰绿色的斑点以及铁锰薄膜,含古菱齿象,麋鹿、梅花鹿、水牛、鳖、龟、鱼蚌、螺等化石及石制品。
从发掘揭露的遗迹现象可以看到,古菱齿象死亡时,附近还存在一个小型水体,小水体深约50多厘米,水面面积约150平方米,在水体中生活有蚌、螺、龟、鱼等,季节性河流的下降,最终使小水体形成断绝了水源,导致了水体中水生物的死亡。小型水体形成的沉积物与河流相沉积物完全不同,是褐色含钙质结核和铁锰结核透镜体层,,铁锰结核透镜体层以蚌、螺化石居多,蚌类化石大致分为背瘤丽蚌、环带丽蚌、白河丽蚌、扭蚌、剑状矛蚌和西蚌几个品种;螺为田螺;鱼类化石只发现了青鱼喉齿和鲤鱼喉齿化石;龟、鳖类化石数量较少,出土了完整龟化石两件;鳖化石出土了一些碎石。大象死亡多数骨骼也在铁锰结核透镜体层位中买埋藏,骨骼上沉积一层较厚的钙质层,对象化石起到了石化和保护作用。
西尤村遗址出土的8 件石器,所用的石料为白色石英岩,初步观察其年代应为旧石器时代晚期,石器类型属于小石器,遗址没有发现人类狩猎用的大型工具,也没有发现具有杀伤力的和石球类的工具,从西尤古菱齿象的牙齿磨蚀面看,古象的年龄相当大,因此我们推测大象的死亡是失去食草能力,老死在河漫滩上。而8件小石器则是在大象死后,古人类食用象肉所使用的切割工具。西尤遗址的年代下限则是3万年,剧报道2001年3月,郑州市侯寨乡庙嘴村发现的古菱齿象化石及人类生活痕迹有被认为属人类了实用象肉的首例,其年代下限为一万年,而从时代上明显早于该处发现。
西尤遗址发现的意义
一、西尤古菱齿象化石是全国迄今发现的最为完整的古菱齿象化石单个个体,保存骨骼86件,占象整体骨骼的80%。这为研究古菱齿象骨骼结构、生理特征可,提供珍贵的实物资料。
二、 西尤古菱齿象化石的发掘,层位清楚,地层年代准可靠,解决了多年来未能解决的古菱齿象化石地层年代问题。
三、 与西尤古菱齿象化石共存的丰富的伴生动物化石的发现,为研究淮河流域晚更新世及其前后的古气候环境、古生古生物演化与灭绝提供了重要条件。
四、 西尤遗址旧石器的发现填补了淮北地区旧石器考古的空白,为今后在淮北平原寻找旧石器提供了重要线索。西尤遗址旧石器的发现,把五河有人类生活的历史提前提前到了最迟在3万年以前。
西尤遗址的重大发现,丰富实物资料为研究淮河流域晚更新世前后的古气候、古生态、古生物演化与绝灭提供了不可多的宝贵资得料。西尤遗址及出土资料,受到了贾兰坡等业内专家的充分肯定,并在业内外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国外学者也慕名而来。二00二年,日本国琵琶湖博物馆高桥启一博士、台湾国立自然博物馆张均翔博士一行到我县进行了实地考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