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2017.1)

发布时间:2017-01-18 15:54来源:五河县政府 浏览量:字体【  


——201718日在五河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五河县人民政府县长 常言龙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攻坚克难创实绩,2016年和过去五年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本届政府的收官之年。一年来,全县人民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落实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政策,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发展。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1.4亿元,同比增长9.5%;完成财政收入16.39亿元,同比增长18.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6亿元,同比增长15.1%;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09亿元,同比增长12.9%;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18.4亿元,同比增长33%。较好地完成了十六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扩大投资稳增长,经济持续较快发展。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做大做强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主导产业,大力推进富士控股、顺鹏面业等工业项目建设。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净增26家,总数达139家,实现工业总产值300亿元,增长15%,实现工业增加值67亿元,增长11%。实施农业固本战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五大示范”行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全年粮食总产71.4万吨,同比增长1.37%。肉类、禽蛋、牛奶、水产品产量稳步增长。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达60家,年产值55.5亿元。实施服务业兴县战略,金融商贸、电商物流等产业快速发展,实现服务业增加值72.9亿元,可比价增长12%,实体经济保持较快发展态势。

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全年编报重点项目220个,总投资77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79亿元。投资32.5亿元的淮干行洪区调整、投资18.57亿元的104国道改线等84个续建项目稳步推进;投资3.2亿元的上海电气五河生物质热电厂、投资3.8亿元的中国风电饮马湖风电场等60个项目开工建设;投资2亿元的滨河公园、投资7000万元的“千万加”生活广场及三小迁建等41个项目全面建成。投资87亿元,完成省“大新专”项目68个;投资117亿元,完成市“3461”项目93个;争取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2亿元,项目投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

深入开展招商引资。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聚焦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和专业招商等活动。加强入驻企业帮办服务,因企施策制定方案,按月调度精准推进,全面兑现优惠政策,安商富商氛围日益浓厚。全年引进上海电气五河生物质热电厂、爱康新能源、杰欧鞋业等亿元以上项目29个,引进市外亿元以上项目资金105亿元。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6亿美元,增长16.1%,招商引资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

(二)创新驱动调结构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工业转型步伐加快。积极改造传统产业,东博米业、恒源技研等企业技改项目竣工投产,华芳纺织等4家企业获批省市企业技术中心,天麒面业等7家企业获批省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顺鹏面业等3家企业获市“两化融合”示范企业称号。三大主导产业实现总产值195亿元,产业集聚度达67%。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绿色食品、智能电子2个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全年新增战略性新兴企业5家,景昌铝业、实力环保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中小企业产业园一期入驻企业16家,二期全面建成并对外招商。蚌埠铜陵(五河)产业园经省政府批准正式挂牌。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强县工程,全年申请发明专利600件,授权95件,打造众创空间3个;设立1000万元天使投资基金,激发科技型初创期、种子期企业发展。

服务业充满活力。优化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新兴服务业。推进五河国际商贸城、中农批市场建设,建成秀水湾、金海商城等城市商贸综合体。启动城南电子商务产业园、快递物流园等项目建设,全县主流快递企业11家,年业务量92万件。增强金融服务保障能力,全年新增贷款18.71亿元,县永泰村镇银行获“中国服务县域经济十佳村镇银行”称号。依托开发区出口基地,建设科技研发、信息服务、技能培训综合服务平台。大力推进农旅结合、医养结合等服务业态发展。全年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0.5%,对经济发展支撑作用日益凸显。

现代农业提效显著。新增流转土地1.24万亩,流转面积达51万亩。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10个、家庭农场138家,创建市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市级示范家庭农场9家。新一禾生态农庄、群力蔬菜专业合作社一二三产融合项目初成规模。东博米业等申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现代牧业申报省级龙头企业甲级队。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发放证书12.57万户,“两权”抵押贷款3951万元。积极开展“一块田”改革试点。创建现代牧业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区、长淮市级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实施渔业增效行动,五河螃蟹连续三年在全国河蟹大赛中获金蟹奖,怀洪新河银鱼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升级为国家级保护区。

(三)深化改革增动能发展活力不断释放

稳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开发区低效企业清理、整合,盘活闲置土地,加快产城一体化建设。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大力推行货币化安置、政府集中购买安置,全年货币化安置率达70%。开展农民进城入镇试点工作,落实契税减免和购房补贴政策,农民进城购置商品房3905套。全年新开工商品房65万平方米,销售55万平方米,商品房去库存周期缩短至10个月。全面落实涉企优惠政策,兑现固定资产投资、科技创新、“小升规”和外贸促进等奖励补助资金3306.78万元。落实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为实体企业减税降费8500万元。做好金融综合保障,发放“税融通”贷款1190万元、过桥转贷资金1.07亿元,办理商标质押贷款1980万元,办理动产抵押登记24起、为企业融资8140万元。天麒面业成功在“新三板”挂牌,实现我县企业上市零突破。推进政银担“4321”合作模式,组建兴五融资担保公司、增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功能。积极扩大投资补短板,104国道五河淮河特大桥及接线工程即将完工,蚌五高速公路有序推进,浍河复线船闸、县长途客运中心站等项目开工建设。实施农村公路畅通工程,投入资金2.6亿元,建设乡道80公里,改造村道297公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整合涉农资金4.1亿元,重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全年共实施八小水利改造提升、节水灌溉增效等项目5个,建成高标准农田12.8万亩,农田水利建设获省“江淮杯”竞赛二等奖。

持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建立县乡两级政府权力清单,保留权力单位35家、权力事项1911项,精简35.22%。建立权责清单动态管理机制,完善“1+X”政府权力运行监管制度。建立“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优化审批流程,推进数据共享,完善“一站式”审批,实施重大项目并联审批制度。完善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体制和运行机制,实施管办分离,从严规范中介服务,清理涉及23个部门中介服务机构157个。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全年新增个体工商户2700户,新增私营企业近千家。

(四)统筹城乡促均衡协调发展呈新貌

县城建设步伐加快。以县城总体规划为统领,推进“多规合一”,完成县城控制性详规及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等15个专项规划编制。持续推进城市大建设,完成征迁43.48万平方米,交付净地9620亩;开工安置房3650套,竣工5662套,回迁安置3758户。旧县、消防队等安置项目全面建成,西凌、孙坪等安置项目快速推进。公租房实物配租1179户,发放租金补贴132万元。全年实施大建设项目48个,投资79.5亿元,完成北大沟综合治理、漴河景观带二期改造提升工程;地表水厂扩建、污水处理厂二期、环城北路改造、光彩输变电建设等项目全面竣工。农商行金融大厦、彩虹时代广场建设稳步推进;启动县“二馆一中心”、城南九年一贯制学校、旧县小学等项目建设。打造顺河老街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恢复文化、商贸功能。推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投资20.4亿元建设一批城市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类项目,县城承载力显著增强。

镇村建设同步推进。完成10个乡镇总体规划、13个乡镇镇区整治规划和7个美丽乡镇、15个省市美丽乡村中心村规划编制。加强乡镇政府所在地“五个一”建设,改造浍南、新集、朱顶、头铺等乡镇农贸市场,新建一批乡镇购物中心、标准化住宅小区和市民休闲广场,新增规上、限上企业9家。推进新集、双忠庙等7个美丽乡镇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加强主干道两侧建筑外立面改造。大力推进11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突出水韵特色,提升建设标准,获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称号。推进临北、朱顶两乡镇淮干行洪区移民新村建设。启动城关、头铺、沱湖3个乡镇13个村“村改居”工作,持续激发镇、村发展活力。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全面加强生态建设,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新造成片林17735亩,高速公路、国省道绿色长廊建设管护工作不断加强。推进“三线三边”环境整治,五蚌路彩色廊道建设、五固路绿化提升效果明显。大巩山、樵子涧整治取得初步成效。沱湖中上游围网拆除稳步开展。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卓有成效,连续两年实现全域卫星监控“零火点”。实施“三治三增三提升”行动,从严整治“脏乱违”,背街小巷治理、建筑外立面改造成效明显,城区新生违建连续5年保持零增长。推进市民绿色出行,投放新能源公交车77辆,投资1000万元在全市率先建成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成功创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积极开展国家园林县城创建工作,生态五河建设成效显著。

(五)强化保障惠民生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全面保障改善民生。实施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全面落实配套政策,大力推进行业扶贫,脱贫攻坚精准高效。投入扶贫资金1.5亿元,全面完成19个贫困村出列、1.27万人脱贫的年度目标。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投入资金15.61亿元,实施32项民生工程,全面落实农村道路畅通等6项新增民生工程,积极做好新农合参合补助等6项民生工程提标工作,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等20项民生工程。大力发展民生事业,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城镇新增就业8122人,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率60.2%。不断提升社会保障能力,城镇职工五项保险工作稳步开展。在全市率先开展农村大病救助基金试点,实现贫困村大病救助基金全覆盖,发放救助金116.5万元。基础性民生得到兜底,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

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改造校舍2.43万平方米,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覆盖率达61%。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试行药品零差价改革,建立3个县域医共体,实施分级诊疗制度。落实全面二孩政策和计划生育养老政策。大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文化下乡400余场次。积极推进“万千百”农村体育行动计划,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在市第十四届运动会暨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上取得优异成绩。县统计、档案、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等工作创新开展,工会、工商联、共青团、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事业稳步发展,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不断提升。

增强社会治理能力。积极实施“创安”行动,大力开展平安五河建设,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持续规范信访行为,推行信访维权便民卡,促进阳光信访、责任信访和法制信访。开展“铸安”专项行动,织密扎牢安全生产“防护网”。开展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活动,全面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军民融合持续发展,积极创建省双拥模范县。建立村干部待遇稳定增长机制,全面启动村“两委”干部养老保险工作。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125起,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不断提升。

(六)依法履职提效能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断增强党性修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民主监督。依法履行政府职能,持续规范重大事项决策程序,落实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以“法之必行”理念推进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坚持重大决策事项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办理县人大代表议案3件、重点建议3件,建议41件,办理县政协重点提案7件、提案86件、建议案13件。加强政府预算管理,做好政府债务风险防控,落实重点行业、重要领域审计全覆盖。持续开展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严惩违规违纪违法行为,政府公信力、执行力不断提升。

各位代表!

2016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为本届政府五年来的工作划上圆满的句号。五年来,我们面对复杂的宏观环境,矢志不渝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谋求新作为,实现新跨越,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五年来,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46亿元,年均增长10.4%;实现财政收入61.5亿元,年均增长18.7%;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247.4亿元,年均增长2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3亿元,年均增长21%。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超过10%。今天的五河已经全面迈入更高、更新的发展阶段。

过去的五年,是聚力经济建设,综合实力提升最快的五年。持续扩大有效投入,在主导产业、基础设施和民生事业等领域,实施重大项目305个,项目总投资480亿元。积极扩大对外合作,招商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16个,到位资金501.7亿元,荣获安徽省外商投资放心县称号。落实稳定的外贸促进政策,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3.3亿美元,经济外向型水平不断提高。大力实施内需拉动,金融服务、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日益繁荣,新型城镇化建设快速推进,共实施城市大建设项目209个,总投资达348亿元,五河的发展更具实力。

过去的五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动能储备最足的五年。深化行政管理制度改革,全面做好中央和省市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承接工作,建立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推进“一站式”审批。深化财政税收制度改革,清理财政存量资金6.38亿元,争取省政府债券资金5.27亿元。积极落实“营改增”政策,为企业退税减税逾2亿元。深化金融综合改革,推进“税融通”业务,设立转贷过桥资金,办理商标质押贷款2.22亿元。搭建乡镇银农对接平台,新增涉农贷款35.49亿元。企业上市融资工作取得突破。荣获省金融生态县称号。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新增各类市场主体逾2万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涌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二三产业比重提高到70.4%。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申请发明专利2178件、授权278件,实施县级科技项目161项,促成产学研合作30次,五河的发展更具活力。

过去的五年,是加快城乡建设,五河面貌变化最大的五年。全面落实“一尊重五统筹”,坚持新老城区并重并举,加快老城区改造升级,实施城南新区、沱湖生态保护区、漴东新区“三区联动”。共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42个,保障房建设连续5年全市领先,解决了8.5万人的安居问题。建成徐明高速、104国道改线、园集大桥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西环线、彩虹大道、青年南路等主干道竣工通车,基本建成“六纵九横三循环”的大交通格局。建成漴河、龙河、新浍河和滨河公园等一批绿地公园,城区绿地率达36.4%。纵深开展“三线三边”环境整治,建成五蚌路、五固路绿色长廊。建成一批美丽乡镇、美丽乡村,积极创建生态乡镇、生态村,五河的发展更具魅力。

过去的五年,是民生显著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多的五年。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总体要求,实施产业扶贫项目94个,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扶贫格局,完成19个贫困村出列、30864人脱贫目标任务。大力保障民生,共实施民生工程216项,投入资金63.84亿元,项目覆盖医疗、教育、社保、就业、三农、住房保障等领域,拆网还湖、渔民上岸工作全省领先。社会保障标准逐步提高,基金规模持续扩大。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验收,荣获全省教育强县、全省全民健身示范县称号。成功创建全省科普示范县,荣获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称号。通过全国文化先进县复核、被评为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获全省计划生育工作目标考核先进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省平安县等荣誉称号,五河的发展更具吸引力。

各位代表,五年的发展成绩,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的结果,是县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县人大依法监督、县政协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上下团结奋进、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十六届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五河建设与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过去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客观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经济总量不够大、产业结构不够优、综合竞争力不够强;重点领域改革有待深入,社会创新能力有待加强,对外开放合作水平有待提升,干部工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等。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矢志奋斗谋新篇,未来五年奋力在“两个全面”建设中走在前列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是实现“十三五”发展规划,加快五河崛起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我们将按照县十三届党代会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抢抓机遇,矢志奋斗,努力开创五河绿色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局面。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展现新作为,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大力推进生态立县、绿色崛起,加快建设水韵独具最美皖北水乡,争当蚌埠建成“两个中心”、实现“两个全面”目标排头兵。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是: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发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明显提升,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省市平均水平,到202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39亿元,财政收入35亿元,规上企业超过300家,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突破5万元和2.5万元,县城建成区超过30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达到30万人以上。实现政治生态持续优化,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生态环境有效保护,文化事业更加繁荣,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的目标。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加快创新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始终把“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全力推进以理念创新、产业创新、科技创新等为重点的全面创新。以理念创新为先导,形成“人人思创新、工作谋创新、发展看创新”的发展格局。以产业创新为重心,打造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3个百亿元产业,建成2个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基地,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600亿元,工业化率超过45%;大力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和科技信息等服务业,积极发展社区服务、健康养老等新兴服务业,二三产业比重超过80%;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经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以科技创新为突破,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企业研发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在“三重一创”上取得新成就。

(二)加快协调发展构建统筹发展新格局始终把“协调”作为发展的内在要求,大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四化”协调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切实提高发展的整体性和均衡性。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主要抓手,加强县城建设,优化县城生产、生活、生态布局,推进棚户区改造和产城融合步伐;加快乡镇建设,建成一批人口规模集聚、基础设施完善的特色城镇,城镇化率达58%以上;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建设目标,构建县、乡、村协同发展的新局面。

(三)加快绿色发展彰显生态文明新优势始终把“绿色”作为发展的立足之本,实施生态立县,绿色崛起战略,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道路。加强水资源保护,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制度,统筹推进“五河三湖”综合整治和跨界水体污染联防联控,创建沱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积极实施造林绿化,不断提高绿地覆盖率,创建国家园林县城。推进综合防污和环境治理,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加强土地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严守耕地保有量红线。积极培育生态文明风尚,倡导绿色消费理念,大力推广绿色出行,保护好五河的碧水蓝天。

(四)加快开放发展拓展对外合作新局面始终把“开放”作为发展的重要途径,全面融入“一带一路”,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淮河生态经济带分工合作,大力承接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商贸物流等产业,实现市场对接、产业联动、体制相融、人才互通。积极做好与央企、民企、外企和资本要素等“三企一资”对接,在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外向型企业上下功夫,切实补齐发展短板。加快开发区转型发展,积极开展主导产业招商、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商。积极拓展对外合作新模式、新途径,壮大外贸经营主体,发展优势出口产品,提高经济发展外向型水平。

(五)加快共享发展实现民生福祉新提升始终把“共享”作为发展的本质要求,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深入实施扶贫开发行动计划,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和现代职业教育,推进义务教育资源优质化均衡配置,基本普及十五年基础教育。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全面提高就业创业、社会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等公共服务水平。持续繁荣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健全民生投入稳步增长机制,实现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同步共进,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

三、砥砺奋进闯新路,全力开启生态立县绿色崛起新征程

2017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我们要奋勇拼搏、锐意进取,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200亿元,增长10%左右,财政收入超过18亿元,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以上;城镇常住居民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均超过10%。城镇登记失业率、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减排等,均控制在省市下达指标以内。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争先进位、全市领先。

为此,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以提高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更好地满足人民需求为最终目的,推动经济稳中较快发展。

多措并举去产能、去库存。推进低效企业兼并重组,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提升效益,实现转型发展,盘活开发区闲置低效土地800亩。加大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合理确定用地规模,在实物和货币安置相结合的基础上,提高货币化安置比重,探索实施“房票”安置等办法。推进农民进城入镇工作,完善户籍、社保、教育等配套政策,发挥政策综合撬动效用。优化商品房市场供给侧结构,满足群众多层次购房需求,进一步缩短去库存周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优化融资服务去杠杆。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新增金融服务网点12个,各项贷款余额128亿元,增幅20%。加快金融信用体系建设,建成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和农村信用体系。拓展“税融通”业务,做大过桥转贷资金规模,将单笔资金提高至1000万元;推动兴五融资担保公司快速健康运营,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积极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大企业上市培育。

综合施策降成本。打好“降成本”组合拳,全面落实“营改增”,兑现各项减税政策;坚持涉企收费进清单,清单以外无收费,清理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持续规范中介服务,减少审批环节,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全面降低要素成本,减少企业用人成本、用地成本、用能成本和物流成本,实现综合成本降幅高于省市平均水平的目标。

增加投入补短板。从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入手,紧盯国家政策导向,依托市场主体,聚焦发展短板,谋划储备一批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民生保障类重点项目。积极落实“四督四保”项目推进机制,形成“谋划项目促开工,在建项目促竣工,竣工项目促投运”的梯次推进格局。全年新储备亿元以上项目47个,新增储备项目规模389.12亿元,完成省“大新专”、市“3461”项目投资186亿元,推进蚌五高速、淮干行洪区堤坝退建等项目建设,切实补齐发展短板。

(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振兴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是发展的根基,创新是实体产业发展的制胜法宝,要以创新驱动为主要动力,积极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实体经济质量和效益,加快构建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现代工业体系建设。以“三重一创”为引领,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绿色食品和电子信息2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推进上海电气五河生物质热电等新能源项目建设,不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模。综合运用新技术、新业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支持飞宇轴承、富士控股等机械制造类企业加速规模集聚;支持现代牧业、天麒面业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实施绿色集约发展;支持华芳纺织、华运毛纺等纺织服装企业提升产业整体水平。大力实施品牌培育,创建省著名商标5个以上,在创建国家名牌产品上取得新突破,鼓励企业争创省长、市长、县长质量奖,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全年净增规上企业20家,完成工业总产值345亿元,增长15%;完成工业增加值74亿元,增长12%;新增战略性新兴企业3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市“两化融合”示范企业2家以上。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中农批市场、海王医药物流产业园、开发区进出口基地等项目建设,推进淮河新集码头产业园建设,打造皖北区域性物流中心。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建成五河国际商贸城专业市场、彩虹时代广场,新建中央广场商贸综合体,打造顺河老街特色商业街区;加快文化休闲、养老医疗等产业发展。培育新兴服务业,支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建成五河电商产业园,开设五河特色产业馆;实现城乡快递网络全覆盖,年业务量突破110万件;积极扶持文化创意、工业设计等新兴服务业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年净增限上企业6家,服务业增加值突破80亿元。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创建工程,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体系,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着力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要把绿色农产品供给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深入推进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创建,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提高农业生产市场适应能力。积极争创省级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推进畜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和渔业增产增效行动,创建一批高标准养殖场和现代畜牧科技示范园,加快沱湖生态养殖示范区建设。打造绿色农产品品牌,创建市级农产品品牌3个,推进“五河螃蟹”标准化生产,持续提高品牌影响力和带动力。着力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适度扩大土地流转规模,新增500亩以上规模流转土地面积10000亩。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家,创建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联合体3家,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上打造新品牌、取得新突破。推进“互联网+农业”行动,积极与知名电商、主流物流企业合作,拓宽水产品等优质农产品销售渠道,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物联网应用。积极拓展农业多功能性,加快发展农村新业态,新增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着力激活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施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改革,巩固扩大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成果。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加快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步伐。积极稳妥推进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改革试点,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利。全力办好全国农业生产现场会,展示我县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新成果。

(三)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增强发展的均衡性

加大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力度,促进城乡在产业发展、要素配置、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融合发展,增强发展的均衡性,提高城乡整体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县城总体规划为统领,完成城市交通、综合防灾等专项规划,全面加强镇村规划体系建设。加快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全年征迁房屋1800户、25万平方米,交付净地5000亩。加快安置房建设,全年开工2000套,竣工3000套。深入推进乡镇“五个一”工程,改造升级14个乡镇老旧农贸市场,每个乡镇新增“四上”企业2家以上,提升乡镇的综合吸引力和承载力。加快推进新集、双忠庙两个国家级重点镇建设。大力实施“新网工程”、电商进镇入村和“农超对接”等项目,增强乡镇经济发展活力。加快美丽镇村建设,推进朱顶、小溪等6个美丽乡镇和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切实提高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

加快构建多平台支撑。大力推进开发区转型升级,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帮办服务,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围绕开发区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产业承接招商,推进自行车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做好开发区出口基地招商运营工作。开发区新增规上企业12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260亿元,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8亿元。加大中小企业产业园招商,大力培育规上企业,发展特色产业,加快企业集聚、逐步发挥效益。加快双创产业园建设,打造绿色食品众创空间、青年众创空间和商务众创空间,搭建“双创”平台。加快推进退市进园产业集中区建设,力争退市入园企业尽快入驻、达产达效。积极推进蚌埠铜陵(五河)产业园建设。充分发挥乡镇农民工创业园培育、孵化作用,鼓励乡镇盘活闲置资产培育小微企业,积极构建多平台支撑的发展格局。

加快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以构建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现代基础设施体系为目标,全年投资70亿元,完成长途客运中心站、城北汽车服务中心、惠民路和国防路北段改造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蚌五高速、浍河复线船闸、中兴路新浍河桥等项目建设;做好合新高铁、淮河、浍河航道升级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前期工作。建成谷丰园农贸市场,加快城南新区地表水厂、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县医院、中医院扩建、县广播电视中心、“二馆一中心”、县博物馆布展和龙潭湖湿地公园等项目建设;完成城南九年一贯制学校、玉带河综合治理提升等工程。加强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公共无线网络、4G网络城乡覆盖率,提高城镇化与信息化融合水平,不断提高城乡综合承载力。

(四)深化改革开放充分激发发展活力

改革开放是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要统筹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改革的覆盖面、受益面,实施全方位对外开放,提高县域经济外向型发展水平。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激发活力,深化“3+2”清单制度,持续完善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及涉企收费清单,推进公共服务清单、中介服务清单建设,建立权力事项动态管理机制。进一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减证便民”行动。持续推进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规范乡镇为民服务中心和村级便民服务站建设。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优化机构结构,提高行政效能。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提高“五证合一”、“两证整合”覆盖面,以政府权力的减法赢得市场活力的乘法。

持续深化全要素改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面落实“营改增”政策,加强财政资金优化整合,改进财政投入方式,积极稳妥推进PPP合作模式,引进社会资本参与政府项目建设,不断完善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体制机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推动县农商行、永泰村镇银行上市做强。深化科技和人才体制改革,积极落实“借转补”、“事后奖补”等优惠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在五河成立的科技创业团队给予资金支持;对企业购置研发设备、申报发明专利等给予政策补贴;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共建。全年发明专利申请量500件以上,建立企业研发中心2个以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倡导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积极引进培育一批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创新团队,打造五河优秀企业家队伍和专业技能人才队伍;开展优秀人才评选工作,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人才的浓郁氛围。

加强对外开放合作。积极融入长三角、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淮河生态经济带,参与区域分工合作,力争在产业合作上取得新成果。围绕央企、知名民企和行业龙头企业,开展定向招商、以商招商、园区招商活动,提高招商针对性和精准度,在重点行业招商上取得新突破。围绕开发区产业定位和主导产业现状,开展配套项目招商、产业链招商,在加快产业集聚上取得新进展。围绕补齐发展短板,加强战略性新兴企业、外向型企业招商,积极开展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招商,在优化产业结构上取得新成效。全年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5个,20亿元以上项目2至3个,到位资金105亿元以上。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实施外贸主体培育壮大工程,健全外贸企业孵化培育机制,新发展外向型企业7家;实现进出口总额增幅15%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幅10%以上,构建双向开放合作新格局。

(五)推动绿色发展加快生态立县绿色崛起步伐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严守生态红线,让尊重自然、呵护生态成为全县人民的思想共识,合力书写生态立县、绿色崛起的美好画卷。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推进水污染综合防治,做好工业污染源、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保护沱湖、天井湖等湖泊水环境,做好淮河、怀洪新河和沱河等跨界水体污染联防联控,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开展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加强秸秆综合利用、黄标车淘汰、城市扬尘治理和餐饮油烟整治,城市空气质量全年优良天数达80%以上。全面开展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改善土壤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加强造林绿化工作,新造成片林6000亩,高标准建设管护104国道、五蚌路、五固路等国省道绿色长廊。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管控,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巩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成果。全面完成节能减排各项目标任务,单位GDP能耗下降3%,能源消费总量增速控制在2.7%以内,构建起绿色崛起的生态屏障。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把“一山三湖五条河”这个最大的自然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加快传统产业节能、绿色化改造,支持秸秆发电、风电、光伏发电等绿色新能源产业发展。推动开发区转型,促进能源节约集约利用,创建生态园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加快沱湖、天井湖拆网还湖,开展生态养殖和整体开发。推进大巩山、樵子涧、现代牧业、秋实草业、万亩红枫基地的连片打造,一体化建设。积极争创一批省优秀旅游乡镇、旅游示范村和星级农家乐,把旅游业打造成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大力倡导绿色生活,发展绿色交通、绿色建筑,推进市民绿色出行、绿色消费,把生态立县、绿色崛起目标转化成现实的美景。

创建生态文明城市。深入实施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行动。加大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建立收集、转运和利用体系,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城乡管理精细化水平,打造一批示范路、示范街道和示范小区。加大城乡规划区查违控违力度,确保新生违建零增长。加强小区物业管理,建立县监督指导、乡镇属地管理、社区落实“三位一体”管理体制,创建一批管理规范的示范小区。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积极宣传道德模范和好人事迹,建成五河好人馆。常态化开展志愿者服务,积极践行文明公约,提高市民文明素养。积极创建安徽省文明县、国家园林县城,将五河打造成生态之城、水韵之城和文明之城。

(六)保障改善民生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切实把增进人民福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全力开展脱贫攻坚。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最大的民生工程,以铁的手腕抓扶贫,积极构建政府、市场、社会互为支撑,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扶贫格局。大力实施产业扶贫项目,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落实贫困人口兜底制度,实现农村低保标准和扶贫标准“两线合一”。注重解决因病致贫群众脱贫问题,进一步落实贫困户慢性病门诊医疗救助等配套政策。大力做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问题导向,做到“源头严把、过程严控、验收严格、纪律严厉”,切实提高识别精准度和退出精准率,对搞数字脱贫、表格脱贫、弄虚作假的,一律实行最严厉的问责。确保完成1800户、5036人脱贫的年度目标任务。

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深入实施民生工程,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作,重点保障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基本住房和就业、就学等民生需求。大力发展民生事业,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企业职工参保率,扩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面。推进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制度整合,尽快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扩大农村大病救助基金试点范围,覆盖面达30%以上。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救助制度,努力建设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幸福五河。

在全面完成省市下达民生工程任务的同时,着力办好十件实事:

一是进一步完善教育布局,建成城南九年一贯制学校;

二是进一步缓解老城区交通压力,启动中兴路新浍河桥项目建设;

三是进一步提升交通服务功能,建成城北汽车服务中心;

四是进一步提升城南新区服务配套,建成游泳馆、科技馆和青少年活动中心项目;

五是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完成玉带河综合整治;

六是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加快县医院、中医院扩建;

七是进一步开展村级大病救助基金扩面,试点村达到60个;

八是进一步保障市民饮水安全,启动城南新区地表水厂项目建设;

九是进一步完善开发区路网,建成惠民路西段、龙河西路和彩虹大道南段等项目。

十是进一步完善老城区基础设施,完成国防路北段改造、建成规划三路。

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建设。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检成果,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大力发展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文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提升县域医共体服务能力。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积极完善教育、就业、社保、养老等方面配套政策。扎实推进城关、头铺、沱湖等3乡镇13个行政村“村改居”工作。全面完成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加快档案数字化建设。持续加强民族和宗教工作。创新开展青年、妇联、工商联、工会、残疾人等方面工作。

持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加强综治维稳工作,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织牢公共安全网。推行信访维权便民卡,进一步规范信访人行为,保障信访人权益。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持续开展“铸安”行动,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做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创成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加大非法集资打击力度,持断优化金融环境。提升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水平,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创成省双拥模范县。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应急管理和气象、防震减灾工作,不断提高社会治理能力。

各位代表,新形势、新任务,对新一届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将牢记人民重托,不辱光荣使命,持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开创政府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巩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不断增强党性修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时刻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时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以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为基本规范,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内政治监督,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方向。

加强责任政府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践行群众路线,全面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主动加强学习,深入学习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用新发展理念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增强推动经济发展的本领和能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大力弘扬实干精神,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为干事创业者撑腰鼓劲,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让广大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积极履职担当,以生态立县、绿色崛起为己任,勇于攻坚克难,时刻把发展重任扛在肩上、记在心上,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完善依法决策机制,实行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将政府行为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坚持依法行使权力,公正文明执法,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人民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全面加强政务公开、政务诚信工作,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加强廉洁政府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履行“一岗双责”,筑牢党风廉政建设的思想防线和制度防线。强化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规范重大项目和交易行为监管,做好廉政风险综合防控。严守效能建设相关规定,持续反对“四风”,从严查处不作为、慢作为和乱作为,不断提高政务效能。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厉行勤俭节约,从严控制“三公经费”。坚决纠正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厉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案件,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

各位代表,立足新起点倍感责任重大,实现新宏图更当日夜兼程。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中共五河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逐梦前行,为全面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大力推进生态立县、绿色崛起,加快建设水韵独具最美皖北水乡,争当蚌埠建成“两个中心”、实现“两个全面”目标排头兵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