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河民歌《摘石榴》

发布时间:2023-02-20 09:02来源:系统 浏览量:字体【  

五河地处淮北平原与皖东丘陵交界处,淮浍潼漴沱穿境而过,地区内有秧歌、号子、小调、风俗歌、儿歌等,其中以小调类民歌最多,并成为最优美动听的精华部分。




这里历史上中原文化和楚文化都对其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但它东邻江苏,吴文化更影响着该地区民歌的产生和发展,尤其方言更加明显。因此,五河本土产生的民歌,侉腔蛮调融和一体,吐字清晰,唱腔婉转而柔和,但在平静、流畅的旋律中,因受到泗州戏拖腔的影响,时而出现一个八度大跳,显得更别致、优美动听。充分表现出特定的地理历史环境孕育而成的民歌风格。

号子是伴随着劳动而歌唱的一种带有呼号的歌曲。五河民歌中的号子以农事号子为主,是人们在插秧劳动中演唱的。广泛流传的有秧号子,起秧号子,其结构节奏和旋律均衡规整、朴实、动听。牛号子是在田间劳作驱赶耕牛的一种吆喝声,无具体歌词,只唱衬词。它高亢、嘹亮、穿透力极强,在劳动号子中独具一格。秧歌不仅在水田劳动场所广泛演唱,也在劳动之余、节日欢庆时演唱。歌词以赞美生活、欢庆丰收为主,演唱形式有领唱、合唱、表演唱等。

小调主要是在城镇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民歌,它数量较多。其发展过程虽受到乡村民歌影响,但因城镇社会阶层的多样性,直接形成了小调的复杂多样性。有直接反映青年男女爱情生活的小调,有描述自然风物的小调,有反映重大历史事件及政治生活的小调。其节奏平稳、旋律起伏不大,以小波浪式的线条推进。如《摘石榴》等。也有些小调从外地流入本地,经过长期交汇,融入了本土音乐成分,成为本地小调,如《五只小船》。

五河民歌的盛行,有史载见于明代天顺年所修的《五河县志》,清嘉庆和光绪年间又有续编。志书在“风俗”中记载“除夕前二三日,小儿打腰鼓、唱山歌来往各村,谓之迎年——”;“民间插柳于门,断荤腥,茹素,小儿作泥龙,舁之,作商羊舞而歌于村市——”。在“古迹”中记载的“五河八景”就有四景与歌有关:“南浦渔歌”、“北原牧唱”、“东沟渔唱”、“西坝农歌”。据初步统计,五河民歌有70余首,其中以小调类的民歌较多,也最具五河特色。《摘石榴》、《打菜苔》、《四季颂淮北》、《五只小船》等一批优秀曲目广为流传,产生了马流柱、曹新云、张红曼、薛胜友等一批著名本土民歌手。

民歌《摘石榴》曾获南宁国际民歌节金奖,以其为代表的五河民歌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知名艺术家祖海、张燕、吴琼、王菲菲、阿宝、魏金栋等分别在全国各类大型文艺晚会上演唱五河民歌,使五河民歌影响力大增。(郭学东、阮持银  整理)



民歌《摘石榴》

女:姐在南园摘石榴,

哪一个讨债鬼隔墙砸我一砖头,

刚上巧巧,砸在小奴家头呦。

要吃石榴你拿了两个去,

要想谈心随我上高楼,

何必隔墙砸我一砖头呦。

男:一不吃你石榴二也不上楼,

谈心怎么能跑你家里头?

砸砖头为的是约你去遛遛呦。

女:昨个天我为你挨了一顿打,

今个天我为你又挨了一顿骂,

挨打受骂都为你小冤家呦。

男:听说你挨骂我心难受,

每每挨打如割我心肉,

你不如跟我一道下扬州呦。

女:听说下扬州正中我心头,

打一个包袱跟你一道走。

女:一下扬州再也不回头呦。

男:一下扬州再也不回头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