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古时候淮河岸边有个吴家庄,庄上有位老汉叫吴老九。这年春天,吴老九娶了儿媳妇,甭说她脸蛋儿长得多漂亮,还挺聪明伶俐,说起话来口若悬河,能言善辩。进门日子不久,四乡八邻都知道吴老九家新媳妇是位才女。
这吴家庄又叫秀才庄,庄上的老秀才、新秀才层出不穷。庄上能舞文弄墨、赋诗作对的人很多。有九位科班出身的老头儿,听说吴老九的儿媳妇是位才女,便凑在一起计议,你一言他一语,想着法儿考考这位新媳妇。他们想以吴老九的名字考考新媳妇如何“避讳”。啥叫“避讳”?这是封建社会里的“热门”事。在IH社会,讲究“三纲”、“五常”,臣子对皇上不能直呼其名,晚辈对长辈不能叫名字,儿媳妇就更不能直叫老公公的名字了。
九位老秀才绞尽脑汁商定好计策,每人手里拿着一把韭菜,一道儿兴致冲冲地来到吴老九家里。他们进门异口同声地说:“俺们兄弟为九,手里都拿把春韭,来找吴老九喝盅酒!”新媳妇热情接待客人,忙着倒茶递烟,一边思忖这九位老汉手里拿的、嘴里说的都是··九”字,定是要她答话,如何“避讳”公公“吴老九”的名字呢?思索片刻,她嫣然一笑,很有礼貌地对九位老汉说:“侄媳感谢四、五公(四加五是九);。手提一把扁扁葱(指韭菜),来和俺公公喝一盅(不提“酒”字)。
九位老汉听了目瞪口呆,相互对视,继尔颔首称是,伸出大拇指会心地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