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小溪镇南山上的严小姐墓的传说,可是严小姐从哪里来?她家的后人哪里去了?她的墓葬周边方圆二十里为什么没有严姓的村子或集聚的严姓人家呢?所说的严家楼又哪去了呢?
笔者老家在小溪山上,小时候放牛时候经常听听老辈们讲严小姐的故事。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小溪公社组织民工兴建水库,在严小姐墓西南方向一带的山上,挖出大量砖石、瓦片、缸罐等物,似古代楼房墙基遣址。据小溪镇南大金山一带的化明、小柏、丁冲等村老人讲,民工挖出砖石陶器之地,就是传说的古代的严家楼遗址。化明、小溪以前属风阳县。那时花园湖水系与淮河水系串通,逢夏秋前大汛,湖水围困那时在河边的小溪镇,人们都跑到小溪镇南的山上去修房居住。那时严家楼就在山上。附近有大金山、玉皇山、锋山庙,每年春季逢庙会。附近设有店铺、酒馆、客栈等等, 经常有古泗洲、濠梁官吏役使互往及过境行客到此地,吃住很是方便。尔后严家楼严小姐故去,严氏一家频遭不幸,家道衰落,老人渐故,后继无人,加上匪盗猖獗,战火洗礼和风雨等自然灾害的损坏,严家楼慢慢荒芜消失。
严家楼是怎么来的呢?这里面有个传说。
大约公元1125年夏秋之交,宋徽宗赵佶的第九子康王赵构在身旁侍官严侗的帮助下,从失地商都(今河南商丘)逃出。君臣俩绕超小道昼夜南逃,某日黄昏康王逃至淮河岸边濠梁东乡的一个山顶大庙旁(小溪山南的玉皇庙),他们因又饥又惊,实无力支撑便栽倒在地。严侗见状只好将康王背进大庙放在佛像座位后。将近拂晓,金兵来追。严侗急将康推醒并将他扶进佛像座里躲藏。此时,已听有官兵进到庙院。金兵的喧嚷辱骂,康王听得很真,吓得直打哆嗦。在此紧要关头,严侗无计可施,只能双手合十,心中声声祈求佛祖保佑。不想佛像左侧站立的哪匹泥塑的黄标马,四蹄咆哮,从墙壁上下来了。严侗将康王扶上马,叫王爷坐好,举起右手对准马屁股猛击三掌,马咴咴鸣叫,飞的一样冲出大庙。当时天未大亮,金兵只觉有物象箭一样冲出,也未来及阻拦,神马飞出,连追是追,消失云雾不见了。
神马驮着康王跑了很远,甩掉追兵,到了淮河岸边,康王即勒住缰绳离鞍下马。马累的气喘吁吁,便去河下饮水。因为马是泥塑的,一喝水,顷刻间黄标马便栽倒在地,变成了一滩黄泥,小溪镇东北淮河岸边的这个渡口后来就叫了泥马渡。此时,河边有条小船,康王得以顺利渡过淮河躲过劫难。公元1127年,康王赵构于浙江“临安”城建都称帝,国号南宋。
再说严侗见康王跨马冲出庙院。便躲进大殿的暗处,待金兵追走后便撤回。严侗辗转到了临安城,宋高宗大喜。即宣诏严侗进殿叩见,高宗帝道:“严爱卿免礼平身。严爱卿救驾有功应封卿高官俊爵”。严侗说:“谢万岁好意,可是臣不是做大官的料,无能反误国事。臣伴帝逃亡之时,见濠梁东乡(小溪镇南山岭一带),山清水秀,可托臣命。唯求万岁赐田地、赐金银回濠东山窝乡村,建宅定居,颐养晚年。”宋高宗片思道:“朕依卿心愿,赐金银万两,良田千顷选濠东山水秀丽地方,建楼定居,娶妻胤子世代享受一品俸禄,永不抽丁纳粮”。于是,后来有了严侗的住所严家楼。
传说严家楼自南宋康王赵构登基称帝二年(1128)始建,至明代洪武三年(1370)经历了二百五十年的风风雨雨。而严家后嗣世代单传。唯到严小姐父辈这一代,其妻耿氏独生一女,而耿氏又因产后疯早故,后严家老父连娶两妾均未生育。到晚年父女相依为命,严家老父惜女严小姐如掌上明珠。而他当初为女儿许婚朱元璋,只想女儿有所归宿。未料朱元璋当皇帝只顾自己,又有刘伯温、马娘娘等从中作梗,导致飞灾厄运。于是,严家楼严氏门户,在古濠东山窝中慢慢消失,也就从那时候起(自明洪武三年,即1370年)严家父女的死后至今,小溪镇南部的化明等村周边,没有一户严姓的后嗣。(刘伶明、朱德观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