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003045714/202212-00003 信息分类: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公民,其他
内容分类: 文博单位名录 发布日期: 2025-03-17 08:27
发布机构: 五河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广电新闻出版局) 成文日期: 2025-03-17
来源单位: 五河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广电新闻出版局) 性: 有效
名  称: 五河县博物馆藏品简介
文  号: 词: 博物馆、主要藏品

五河县博物馆藏品简介

发布日期:2025-03-17 08:27信息来源:五河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广电新闻出版局) 浏览量:


五河县博物馆位于五河县城关镇青年路与惠民路交叉口、县政府南门对面,背靠龙河,环境优美,在一座展示五河县悠久历史文化、淮河流域文化和五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性博物馆。我馆20171222日正式对外开放,承担我县可移动文物藏品的保护和展示等工作。我县现有可移动文物5400/套,其中一级文物26件,二级文物28件,三级文物34件;馆内设有“水韵五河·五河历史文化陈列展”“五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展”等两个特色展览,共展出藏品297件,其中不乏古菱齿象化石、楚国金币郢爰、商周青铜鼎等珍品五河县博物馆内文物藏品、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落实严格的管理保护制度和文物库房管理制度,藏品档案齐全,馆藏文物分类放置,未发生文物安全事故。

五河县博物馆主要藏品简介:

一、古菱齿象化石:1998年出土于双忠庙镇西尤村,共出土同一个体的古菱齿象化石共86件,所存骨骼占整体骨骼的80%,包括头骨、胸椎、腰椎、股骨、肋骨、上下臼齿等,是全国迄今发现的最完整的古菱齿象化石。化石原件经修复后作为固定展陈,目前在我馆二楼展厅地柜内展出。

二、打制石器:1998年出土于双忠庙镇西尤村,共八件,包括刮削器、尖状器等类型,据推测是先民在大象死亡后食用象肉时使用的切割工具。这一重大考古发现,证明了在五河乃至整个淮北地区,最迟在三万年前就有古人类在此生活繁衍,这一发现填补了淮北地区旧石器考古的空白,为今后在淮北平原寻找旧石器提供了重要线索。八件打制石器目前在我馆二楼展厅玻璃展柜内展出。

三、新石器时期玉器:出土于五河县台子山遗址和老故堆遗址等地。包括玉璜、玉瑗、玉璇玑、玉镯、玉环、玉珠饰、玉坠饰和玉锥饰等,证明了新石器时期五河地区早期手工业的发达,更是表达了古人对美学的高度追求。新石器时期玉器目前在我馆二楼展厅玻璃展柜内展出。

四、商周蓝色锈青铜鼎:青铜器本色为金色,目前出土的绝大多数青铜器表面通常呈现出绿锈,而这件青铜鼎表面清晰所见罕见的蓝色锈;据专家推断,这种现象可能为出土地水质中所含锂离子较多所致,才使得铜锈呈现为鲜艳和神秘的蓝色。蓝色锈青铜鼎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非常少见,五河县博物馆的这尊青铜鼎也曾被安徽省博物院多次借展,在广大参观者面前不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商周蓝色锈青铜鼎目前在我馆二楼展厅玻璃展柜内展出。

五、:又名郢爰,是战国时期楚国境内流通的黄金货币,其整体造型呈龟板状,重约250克,近于楚斤一斤的重量,含金量在90%以上。金版内用铜戳盖上若干方印,将金版分割成若干小块,其上有不同的文字,多数为“郢爰”二字,郢为楚国国都,爰为重量单位。使用时可依所需金额,切割金版,再进行称量。郢多用与国与国之间军事等大额支付,1988年我县出土了17枚郢,这17枚郢有明显切割痕迹,形状不一,整体呈现为不规则的正方形,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一项重大发现,为研究战国时期淮河流域货币史和贸易史提供了重要史料。郢目前在我馆二楼展厅玻璃展柜内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