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003045714/202509-00017 信息分类: 科技、教育,其他,其他
内容分类: 学生资助政策 发布日期: 2025-09-08 16:44
发布机构: 五河县教育局 成文日期: 2025-09-08
来源单位: 五河县教育局 性: 有效
名  称: 五河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实施办法
文  号: 词: 认定工作

五河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实施办法

发布日期:2025-09-08 16:44信息来源:五河县教育局 浏览量: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为目标,进一步健全学生资助制度,提高学生资助精准度,根据安徽省教育厅等六部门关于印发<安徽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教〔2019〕2号)蚌埠市教育局等六部门关于印发<蚌埠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教〔2019〕29号),结合我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认定对象

本办法所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对象是指本人及其家庭的经济能力难以满足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基本支出的学生。

本办法所称的学生包括根据有关规定批准设立的普惠性幼儿园幼儿;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批准设立、实施学历教育的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初中和小学学生。

二、认定原则

(一)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平。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以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为主要认定依据,认定标准和尺度要统一,确保公平公正。

(二)坚持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既要建立科学的量化指标体系,进行定量评价,也要通过定性分析修正量化结果,更加准确、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三)坚持公开透明与保护隐私相结合。既要做到认定内容、程序、方法等透明,确保认定公正,也要尊重和保护学生隐私,严禁让学生当众诉苦、互相比困。

(四)坚持积极引导与自愿申请相结合。既要引导学生如实反映家庭经济困难情况,主动利用国家资助完成学业,也要充分尊重学生个人意愿,遵循自愿申请的原则。

符合下述条件之一者优先认定:

1.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

2.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学生、特困供养学生、孤残学生、烈士子女、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子女

3.家庭经济困难的见义勇为人员子女以及见义勇为学生、其他优抚对象子女且家庭经济困难;

4.单亲家庭、父母年事已高或患病丧失劳动能力,家庭无固定经济来源者;

5.因遭受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突发意外事件、重大疾病等原因导致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特殊困难家庭学生;

6.其他贫困家庭学生(如:家庭收入较低、债务较大等

三、认定机构及职责

(一)县教育体育、财政、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扶贫、残联等相关部门要加强工作协同,建立部门联动、系统对接、信息共享机制,进一步整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资源,将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等系统中学生信息与民政、扶贫、残联等部门认定的家庭经济困难人口等信息定期比对,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学生、特困供养学生、孤残学生、烈士子女、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子女等学生信息全部纳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

(二)县教育体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根据工作职责,组织本行政区域所属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

(三)职业技术学校(含双庙职业中学)和普通高中,要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校长、校领导班子成员、学生管理、财务、教务、纪检监察、教师代表组成),领导、监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组织、管理本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年级(专业或班级)成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组,成员应包括年级组长、班主任(辅导员)、学生代表(学生代表应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人数一般不少于班级总人数的10%)等,开展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评议工作。学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年级(专业或班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组成立后应在学校显著位置进行公示。

(四)各初中、小学、幼儿园要成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组,负责组织实施本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成员一般应包括学校领导、资助工作人员、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组成立后应在学校(幼儿园)显著位置进行公示。

四、认定档次和依据划分

(一)认定档次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可分一般困难、困难、特别困难等二至三档。

(二)认定依据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依据:

1.家庭经济因素。主要包括家庭收入、财产、债务等情况。

2.特殊群体因素。主要指是否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学生、特困供养学生、孤残学生、烈士子女、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子女等情况。

3.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因素。主要指校园地、生源地经济发展水平、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学校收费标准等情况。

4.突发状况因素。主要指遭受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突发意外事件等情况。

5.学生消费因素。主要指学生消费的金额、结构等是否合理。

6其他影响家庭经济状况的有关因素。主要包括家庭负担、劳动力及职业状况等。

五、认定程序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原则上每学年进行一次,每学期学校要按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二)认定工作程序一般应包括提前告知、个人申请、学校认定、结果公示、建档备案等环节。各地、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程序。

1.提前告知。学校要通过校园公告、班会、家长会、发放告知书等多种途径和方式,提前向学生或监护人告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事项,发放《安徽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并做好资助政策宣传工作。

2.个人申请。学生本人或监护人自愿提出申请,如实填报综合反映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的认定申请表。

3.学校认定。学校根据学生或监护人提交的申请材料,综合考虑学生日常消费情况以及影响家庭经济状况的有关因素开展认定工作。学校可采取信息比对、家访、个别访谈、大数据分析、信函索证、量化评估、民主评议等方式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精准度。

各中职学校、普通高中,年级(专业或班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组根据学生提交的《安徽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和相关证明材料,对照本学校确定的认定标准,并结合学生日常消费行为等情况,认真进行民主评议,确定符合资助条件的学生名单。学校学生资助部门要认真汇总审核认定工作组申报的初步认定名单,提交学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集体研究、审批。

初中、小学、幼儿园,由学校(幼儿园)学生资助部门认真汇总各班级、年级申报的初步认定名单,提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组集体讨论、研究、审批。

4.结果公示。学校要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名单及档次,在适当范围内、以适当方式公示5个工作日,公示期结束及时撤销公示信息。公示时,严禁涉及学生个人敏感信息及隐私,不得将学生身份证件号码、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出生日期等个人敏感信息进行公示。学校应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结果复核和动态调整机制,及时回应有关认定结果的异议。

5.建档备案。经公示无异议后,学校汇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名单,连同学生的申请材料统一建档,并按要求录入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

六、监督责任

(一)教育体育、财政、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扶贫、残联等部门要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监督与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二)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扶贫、残联等部门要为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核实认定工作提供必要依据和支持,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学生、特困供养学生、孤残学生、烈士子女、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子女等信息真实有效。

(三)教育体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及学校要加强学生资助信息安全管理,不得泄露学生资助信息。

(四)各有关单位要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宣传,不断提高资助政策及执行情况的透明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各学校要做到资助项目公开、申请条件公开、评审过程公开、资助结果公开。各地各校应设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对象认定工作举报投诉信箱和电话,广泛接受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监督。

(五)各学校要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要求学生或监护人如实提供家庭经济情况,并及时告知家庭经济变化情况。如发现有恶意提供虚假信息的情况,一经核实,学校要及时取消学生的认定资格和已获得的相关资助,并追回资助资金。

七、附则

(一)本办法由五河县教育体育局、五河县财政局、五河县民政局、五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五河县扶贫开发五河县残疾人联合会负责解释。

(二)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关于印发<五河县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的通知》(教〔201662号)作废。其他学段的认定办法与本办法有冲突的以本办法为准,并及时修订和完善。

(三)各校要结合各自实际,细化认定办法,并县教体局学生资助管理部门备案。

附件:安徽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


附件

安徽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

20XX-20XX学年)

学校:            院(系):       专业:         年级:         班级:         

基本情况

 

 

出生年月

 

 

 

身份证号  

 

家庭人口

 

手机号码

 

家庭通讯信息

详细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家长(或监护人)手机号码

     

家庭成员情况

姓名

年龄

与学生

关系

工作(学习)单位

职业

年收入(元)

健康状况

 

 

 

 

 

 

 

 

 

 

 

 

 

 

 

 

 

 

 

 

 

 

 

 

 

 

 

 

特殊群体类型

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是 □否;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学生:□是 □否;

特困供养学生:□是 □否;孤残学生:□是 □否;烈士子女:□是 □否;

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子女:□是 □否。

影响家庭经济

状况有关信息

家庭人均年收入        元。

家庭遭受自然灾害情况:                 。家庭遭受突发意外事件:                   

家庭成员因残疾、年迈而劳动能力弱情况:                                            

家庭成员失业情况:                    。家庭欠债情况:                            

其他情况:                                                              

个人承诺

承诺内容:

 

 

 

学生本人(或监护人)签字

 

 

注:1.本表用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可复印。

2.学校、院系、专业、年级、班级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性填写。

    3.承诺内容需本人手工填写“本人承诺以上所填写资料真实,如有虚假,愿承担相应责任”。

4.已通过建档立卡贫困户数据与学籍数据比对识别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无需填写此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