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参与五河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栏目。今天,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五河县数据资源管理局王娟副局长,就“互联网+政务服务”相关问题与广大网友一起进行网上交流。
[王局长]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上午好!首先,借此机会感谢广大网友对五河县“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也感谢五河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提供的这次机会,让我们能够与广大网友线上交流。
[主持人] 近年来,从国务院到省、市政府都在聚焦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不断提升行政审批效率,创优“四最”营商环境,下面请王局长给我们介绍下我县在这方面的工作进展。
[王局长] 我县坚持“三个一切”服务理念,持续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目前,全县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100%,公共服务事项一日办结率100%,“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达100%,上述三项指标位居全市第一;政务服务事项平均办理时限和申报材料全市领先;企业群众满意度稳居99%以上。
[主持人] 我县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背后一定做了大量工作,请王局长给我们详细介绍下吧。
[王局长] 2016年以来,按照全市统一部署,五河县启动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打造了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推动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在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不断完善的基础上,我们把网上办事大厅建设向基层延伸,2016年底,我县14个乡镇(街道)为民服务中心,216个村(社区)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站,率先在全市实现线上线下政务服务全覆盖。
2017年,我县抓住全市启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契机,积极跟随。同时,由县长担任县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协调小组组长,每周一在党政联席会上通报“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开展情况,并将此纳入每月政府重点调度任务,为此项工作的快速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018年以来,我县围绕“一网、一门、一次”改革,重点推进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推广应用,大力推行网上办事,用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提高企业群众满意度。
(一)推动“一网”办,网上办件量大幅提升。去年我县在安徽政务服务网蚌埠分厅累计网上办件达45万件,网上申报办件占比达93%。事项全程网办率达97%以上,同比增长约96.5个百分点。
(二)推动“一门”办,事项集中度大幅提升。全县96.5%的政务服务事项进驻政务服务大厅运行办理,实现了从“多门”到“一门”的转变。
(三)推动“一次”办,服务便民化大幅提升。大力推行“不见面审批”或窗口办事“最多跑一次”工作。我县“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达100%。
(四)围绕“方便”办,推动同一事项跨层级办。试点网上跨层级联合办理,我县共14402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层级网上平台联合办理,占全县网上政务服务事项的77.25%,累计跨层级办件18.9万件。
(五)围绕“帮你”办,提升企业群众满意度。在县政务服务大厅设立帮办服务窗口,为投资建设项目提供全程咨询、引导、帮办服务。通过组织、召集相关部门窗口,召开协调会、联审会、现场办公会等方式,对项目进行集中会审,集中审批,大幅度减少到窗口办事次数。“手机扫一扫,市长助你跑”新型督办平台破解了企业群众办事中的“堵点”“难点”“痛点”,拓宽了服务对象咨询建议投诉渠道,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主持人] 我县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方面还有哪些亮点措施呢?
[王局长] 为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我县在去年实现企业开办“一窗受理、并行办理、一日办结”,获得上级部门督查激励表彰的基础上,主动对标先进,勇挑改革重担,于去年6月1日在全市率先实现,线上线下企业开办一日办结。
[主持人] 能否请王局长介绍一下具体有哪些工作举措呢?
[王局长] 好的。(一)主动对标先进,压实工作责任。我县在去年出台了《五河县企业开办一日办结工作方案》。《方案》明确了各部门的工作任务和责任,做到责任传导,协同推进,衔接有序,打通了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去年以来我县分阶段召开了11次联席会议推进工作落实,举办了多个部门、服务机构、代理机构参加的一日办结应用程序培训班,创立了微信工作群,制作了宣传展版,印制了《服务指南》和《申请人操作指南》,公开了《工作规程》和《平台管理制度》。
(二)简化开办流程,压缩开办时间。简化后的企业开办流程从4个环节缩减至3个环节:企业登记、印章刻制、初次申领发票。新增社保登记,合并至企业登记环节中一并办理;鉴于银行开户许可已取消,将银行开户环节纳入到预约服务事项中办理。将原各环节开办时限连续计算,优化为开办时限分段计算。各环节办理时间分别控制在:企业登记(含社保登记)4个工作时内完成,印章刻制2个工作时内和初次申领发票实现并联4个工作时内完成,合计8个工作时(1个工作日)内完成。预约银行开户为服务事项,时限为2个工作时内完成,单独记录。
(三)精简申请材料,实行一套材料、一次申请。进一步精简申请材料,允许容缺办理。企业开办申请材料实行“6+1”模式,即按市场监管局的企业登记文书、材料规能覆盖的所有信息(数据)统一在一张表单供申请人填写。
(四)优化一个平台,强化数据共享。县数据资源管理局对原有三日办结平台进行流程再造,依托安徽政务服务网蚌埠分厅建成五河县企业开办一日办结服务平台。平台将企业开办各环节模块化,开发完成相对独立的四个模块,即企业登记、印章刻制、税务申领发票和预约银行开户模块,提供给申请人选择。申请人在申请企业登记时已填报的信息,不必重复填写,平台将在企业设立登记完成后,自动推送至申请人所选的后继模块中。企业登记吸收合并社保登记事项,申请人不必另行申报。
(五)打通各大系统,实现“一网通办”。企业开办一日办结平台实现了企业设立全程网办“零见面”;打通了社保登记系统,实现了社保登记“秒批”“零材料”;打通了公安印章刻制备案系统,实现了刻章“一键办理”;打通电子税务系统,实现首初领取发票网上办;开通了银行开户网上预约服务;同时采用邮寄照、章、票的方式,实现“零见面”。
(六)强化窗口建设,提升服务效能。县数据资源管理局积极发挥综合管理优势,设置柜台安排刻章店、税务部门、税控设备服务商、邮寄机构顺利入驻,将原来的登记窗口进一步强化改造为多功能的企业开办综合窗口,包括了企业登记、印章刻制、初次发票申领、税控盘发售、邮寄等多项功能,建成线下“一窗式”服务窗口,实现了市、县(区)两级“全覆盖”。完善自助服务区建设,配齐配足电脑、高拍仪、打(复)印机等设备,为申请人提供免费帮办服务。
(七)降低开办成本,刻章、邮寄全免费。进一步降低企业开办成本,企业开办时需要刻制的印章由政府买单,免费为新开办企业刻制公章、财务专用章和发票专用章三枚印章。
[主持人] 请王局长给我们介绍一下目前改革都取得了哪些成效。
[王局长] 通过企业开办一日办结工作的实施,全面落实了减环节、压材料、降成本、提效率各项任务,取得了既定成效。
(一)环节更少。三日办结时银行开户环节,商业银行需持申请材料至人行办理开户许可。我县正式取消人行审批环节,改为事后备案,企业还可根据需求预约办理,银行开户效率大大提高。同时,我县将社保登记事项合并至企业设立登记环节,实现社保登记零材料。
(二)材料更简。三日办结时需提交8份材料并在线填报《企业开办“一窗受理,并行办理”授权委托书》、《企业开办“一窗受理,并行办理”信息采集表》。现在一日办结,重复的材料一律不再提交,实现企业开办材料“6+1”份。同时信息化手段的运用,避免了重复实名认证,实现“数据跑路”代替“人工跑腿”。
(三)成本为零。三日办结时企业每刻制一枚印章就需要花费130元至150元不等,现在由政府买单,企业不花一分钱就可以领取公章、财务专用章、发票专用章三枚印章,还可以享用免费邮寄服务,这些举措的实施,大大降低了企业开办成本。
(四)效率更高。一日办结实现企业设立登记4个工作小时,刻章及税务并行办理4个工作小时,合计8个工作小时(一个工作日)。政府部门及相关服务机构的高效服务,为企业进入市场赢得了大量的时间成本。
[主持人] 企业开办减了环节、少了跑腿、免了费用,切实提升了企业获得感。去年7月份时,我县幼升小报名首次实现了网上报名,这项工作得到了群众的高度赞赏,也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具体工作情况。
[王局长] 去年,五河县义务教育“幼升小”以及民办学校“小升初”入学报名首次开通网上报名,通过安徽政务服务网蚌埠分厅县区义务教育网上招生报名系统,家长可轻松实现网上报名入学。
[主持人] “皖事通”App蚌埠分厅作为我们县政务服务“掌上办”的载体,提供了政务服务事项的在线办理,听说近期又上线了很多公共服务事项,也请您为我们介绍下。
[王局长] 政务服务移动微门户“皖事通”App蚌埠分厅,汇聚了各部门政务服务、公共服务事项,为群众提供办事“零跑腿”新体验。五河县累计注册人数已突破11万人,累计活跃度突破33万人次。
同时,“皖事通”App中电子卡包目前已提供包括电子社保卡、身份证、结婚证、驾驶证、行驶证等多种证照的在线申领,电子社保卡已实现在我县多家连锁药店刷卡通过医保账户支付,群众不用再随身携带社保卡。我县也正在按照省级统一部署,逐步推进电子证照在更多场景应用。
“皖事通”App除了提供所有政务服务事项的“掌上办”以外,对群众来说,使用更多的应该是“皖事通”App上线的五河本地便民服务事项,包括社保查询、公积金线上查询提取、公交查询、交通违章查询、交通罚款、不动产信息查询、电子日报、生活缴费(水、电、有线电视费用)、“一键挪车”等高频热点服务。目前,“皖事通”App已上线本地特色便民服务事项23项,后续将会继续推动更多公共服务事项网上办理。
[主持人] 好的,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在线访谈就到这就结束了。非常感谢王局长跟网友交流了一些问题,解答了网友的疑问,也非常感谢网友的热情参与。各位网友,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