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五河动态 > 本地要闻

安徽沿淮六县特色经济羽翼渐丰

发布时间:2009-07-17 00:00来源:系统 浏览量:字体【  


• 2009年07月16日13:32 安徽商报
  安徽自古以来被称为江淮大地,然而,长江、淮河尤其是后者的水患,多年来一直是沿淮经济发展的一块“心病”,这也导致沿淮地区成为安徽社会经济发展的“锅底”。如何在跨越发展的大潮中不再掉队,实现绝地反击?一周时间内,我们逐一采访了沿淮的五河、固镇、怀远、凤阳、寿县、霍邱六县,见证了当地人们的奋发图强。不等不靠,他们充分挖掘自身特色经济,政府通过政策杠杆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在金融危机的不利环境下,他们用自己的努力,为沿淮地区搭起一条特色经济跨越发展之路。
  五河
  王牌:生态水乡
  一批工业项目的建设投产,推进了五河农业现代化、工业新型化和特色城镇化进程。该县抓住国家扶持“三农”发展,加大基础建设和社会事业投入的机遇,项目库储备重点项目96个,项目预算资金288亿元。
  该县把招商引资作为解决融资困难、技术落后、管理粗放等诸多问题的重要措施,进一步提高开放引进的水平和质量,从“单一项目招商”转向“产业集群招商”,加快外部资本的集团化转移和外来项目的落户,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先后获“安徽省投资环境十佳县”、“招商投资最佳诚信县”、“全国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市”称号。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外向带动、全民创业和可持续发展四大战略,全力打造“水乡五河、生态家园,和谐五河、投资乐园”。
  固镇
  王牌:农产品加工
  固镇是一个农业大县,是全省重要的粮、油、棉、烟草、畜禽、林产区,王庄花生、任桥牛羊肉等远销全国十多个省市,桥湖中华长绒大闸蟹闻名上海、广州、港澳等地。形成了以棉花、花生、蔬菜、肉鸡、肉羊、肉牛、烟叶、林果等八大产业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化体系,培植了棉麻公司、种羊场、王庄花生市场、海康肉鸡公司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固镇县先后被确定为国家商品粮大县、国家粮油基地试点县、全国油料第二大县、国家财政部波尔山羊产业化项目建设县、全省农业机械化十强县等。目前,全县已形成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较完善的工业体系,并逐步成长为皖北地区最大的农副产品加工基地。
  怀远
  王牌:不锈钢之都
  安徽不锈钢加工产业(怀远)基地发展规划日前获省发改委批准,一个全省规模最大的不锈钢及不锈钢制品生产基地在怀远县雏形初现。怀远县经济开发区利用这种“企业招商、以商招商”的循环招商方式,使不锈钢产业短期内迅速发展,越做越大,力争成为全省最大的不锈钢及其制品生产基地。该县力争2012年在经济开发区建成一个年产不锈钢20万吨、年转化不锈钢15万吨、年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以及年税收超过3亿元的优势特色产业聚集区。
  怀远的不锈钢产业发展与浙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地政府对愿意落户的不锈钢企业实行优惠政策,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凤阳
  王牌:石英玻璃
  为帮助凤阳县利用高储量、高品位的石英资源,科学开采,提升硅资源的工业附加值,省发改委牵头,凤阳县邀请专家共同编制了《凤阳硅产业发展规划》。在省国土资源部门支持下,对到期的探矿权、采矿权不予延续,进行整合,分片招标出让采矿权,鼓励规模大和技术、管理、装备水平高的企业参与开发,走规模化、集约化之路。
  目前,凤阳正进一步加强与省地质调查中心合作,全面开展石英砂潜力评估调查,积极申报国家级石英砂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密切与硅产业研究机构的交流合作,围绕千亿元硅产业规划,紧盯国际国内硅产业大项目、大公司、大集团,开展定向招商,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崛起,使之成为安徽工业化的新亮点。
  寿县
  王牌:南工北旅
  寿县全力推进旅游兴县战略,积极构建“南工北旅”特色经济新格局,旅游经济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作为一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寿县拥有安丰塘、清真寺、楚文化博物馆、报恩寺、古城墙、刘安墓、八公山森林公园、珍珠泉等诸多名胜景点。全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已由上海同济大学编制完成并通过专家评审;八公山山前及古城环城景观带,安丰塘、瓦埠湖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由安徽师范大学编制完成,正在进行评审。全县旅游发展思路越来越清晰:在布局上突出“一心五区,众星拱月”,就是以寿春古城为中心,以安丰塘、瓦埠湖、隐贤镇、正阳关镇、八公山为5个精品旅游区;重点开发寿县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旅游,以“十大文化”为支撑,着力打造融文化观光、文化休闲、文化体验、生态度假于一体的旅游产品体系。寿县厚重的古城文化将成为新皖北旅游一大亮点。
  霍邱
  王牌:柳编工艺
经过多年发展,霍邱县已形成种植到加工产业链,做大做强柳编产业。该县扩基地、抓培训,投资4000万元建设了华东最大的庆发柳编大市场,投资3800万元新建华安达柳编大市场。全县柳编规模企业已发展到15家,其中有10家拥有进出口经营权,他们生产的草、竹、藤、桑、木及其混合编织工艺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日本、韩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方玉美吴尚)
五河小城镇兴起“创业园”
受金融危机影响,去年下半年,已在浙江台州打工七年的黄正昌失业了,他带领20多名在台州打工的本村村民,返回家乡五河县小溪镇牟庄村开始创业。积累了不少资金和技术经验的黄正昌和他的老乡们很快运作成立了一个小型的限压阀生产企业。目前,小溪镇牟庄村已经有60多家家庭作坊兴起。而这些家庭作坊很快将全部搬进政府建设的小溪镇农民工创业园区。
  A.失业民工家乡创业

日前,记者来到五河县小溪镇,建设中的小溪镇农民工创业园离镇政府不远,一期占地25亩,成片的厂房已经建好,已有3家小企业正式进驻投产,另外还有已经签约的6家小企业正在陆续进园。园区企业主要是从事来料加工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主要类型有手工艺品加工、鱼钩渔具加工和小型机械加工等。
  黄正昌正在他的加工车间忙碌着,他告诉记者:“园区免费提供厂房,用水用电还给一些补贴,这帮我们降低了很多成本费用,产品做出多少卖多少,下一步我还想扩大规模,加工生产一些汽车配件产品。”与他毗邻的一家小机械加工厂也在开足马力生产,农民老板陈作战说,希望能借到一些小额贷款,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进驻园区的企业将会享受到更多的优惠政策!”小溪镇党委书记丁云红告诉记者,为了帮助农民工返乡创业,政府和劳动保障部门多项扶持政策陆续出台,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综合成本。
  B.农民工创出省级创业基地
  “做梦都没想到,我在外地失业,回到家却能创业,这都亏了县里的好政策啊!”在城南经济开发区返乡创业园租赁了厂房的小圩镇农民吴士军高兴地对记者说。据介绍,五河县大约有20多万人外出务工,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部分农民工被迫返乡。
  为了吸纳更多的农民工在家乡创业,孵化呵护农村小企业成长壮大,去年,五河县充分发挥返乡农民工的资金、技术、信息等优势,在城南经济开发区和小溪镇牟庄设立两个返乡创业园,建设标准化厂房,并在园区内成立创业服务中心,提供各种服务,从而孵化更多的家庭作坊壮大成为中小企业。去年以来,全县新增返乡农民工创业企业30多家,安置返乡农民工就业近万人。城南经济开发区创业基地、小溪镇牟庄返乡创业园,被认定为省级创业基地。
  C.多项政策鼓励创业
  据了解,五河县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扎实做好返乡农民工的就业指导工作,引导和帮助返乡农民工通过多渠道实现创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顺利的进展。加强对返乡农民工的技术培训,有组织有计划地为返乡农民工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给返乡农民工“充电”,以增强农民工的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
  据统计,自2009年8月份以来该县返乡农民工已达到1万多人,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事务所对返乡农民工进行详细摸底、统计,第一时间掌握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需求和创业渴望。该县劳动部门组织各级就业服务机构和社会培训机构对返乡农民工优先提供就业技能培训,并对有创业愿望的,组织其参加劳动部门举办的创业培训班,目前,该县通过各种方式提供的就业岗位已有6000个之多。
  为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该县工商部门立足职能,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简化登记环节,为农民工创业提供优质的服务。
  此外,该县还积极为创业民工争取小额贷款,对他们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帮助中小企业多渠道解决项目资金,为银企合作牵线搭桥。同时大力推进创业基地建设,积极推进企业创新、二次创业,推动企业盘活存量,扩大增量。加强对“二次创业”重点企业的分类指导,帮助研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促进企业尽快做大做强。牟庄创业园初具雏形,启动新集、双忠庙返乡创业园建设和武桥、小圩等返乡创业专业市场建设。引导民资、返乡民工向加工制造业投入,促进产业集聚,壮大产业规模。
  五河县简介:
  五河县地处安徽东北淮河中下游,因境内淮、浍、漴、潼、沱五水汇聚而得名。全县总面积1595平方公里,人口72万,辖15个乡镇, 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森林公园,237个行政村(居)。五河历史悠久,唐代名为古虹,宋朝始称五河,至今九百余载。(安徽市场报-雷强 孙晨 艾佑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政务微信
    • 扫码关注
      五河县门户·微信

  • 政务微博
    • 扫码关注
      五河县门户·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