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好吗?
“板车女孩”黄凤现在生活如何?她和父亲、奶奶有什么新年愿望?记者元旦奔赴五河采访。
记者看到,黄凤和父亲、奶奶的新家在申集镇中学对面,两间临街商铺,用水泥砌上玻璃门窗。进门是简陋的灶台和没有水龙头连接的半自动洗衣机,最值钱的家具是放在木桌上的一台电视机。黄凤的父亲黄志仁躺在屋中央可以移动的木板床上,靠墙与父亲并排摆放的是奶奶的床,黄凤的小床在角落。
没有自来水,洗衣做饭喝水都要到邻居家的压水井打水;没有暖气,屋里最亮的灯管发出的白悠悠的光让这个没有遮拦的空间更显寒意,记者穿着厚厚的羽绒服站了半个小时就已经脚底冰凉。黄凤认为,这里比以前那个四面透风的家好很多。
1997年4月出生的黄凤去年在镇里中学上了初一。她家离学校有20多里路,要上学,就无法照顾父亲和奶奶,为此,镇里给他们租了房子,使黄凤在安心读书的同时,能照顾家里。
每天6点钟,黄凤起床,先为父亲、奶奶准备早餐――馒头、稀饭或大饼、咸菜,并一口一口喂父亲吃完再赶在7点半早自习开始前去学校。上午上完两节课后,她要利用10分钟的空隙赶回家,给病床上的父亲翻身。中午11时半放学,匆匆赶到菜场买菜回家做饭,父亲和奶奶吃完后她胡乱扒两口饭菜就匆匆去上学。下午放学和晚自习之间,她要为全家准备晚餐。此外,她要为父亲洗漱、擦身、刮胡子、剪头发、按摩、端便盆……
黄志仁说,与几年前比,黄凤开朗了很多,现在常常笑。“经常给我们讲学校里的事情,有时候做饭、洗衣服也唱歌。”
不幸遭遇
7年前,当父亲摔伤、全身瘫痪,母亲离开这个家后,黄凤经常哭。“那个时候她还小,洗衣、做饭,还要照顾我,很多事情都还不会做,手都冻烂了,我看着心疼,却没有办法。”
那时候,除了亲戚接济,黄凤家生活费就是每年1700元的低保金。到2008年,家里锅都揭不开了。黄凤决定带着爸爸去讨饭,讨钱给爸爸治病。村里人用铁架做了活动板车,将他们拉到汽车站。大巴车司机免了他们的车费,将他们送到了上海。
在上海,黄凤带着父亲和奶奶白天乞讨,晚上露宿在天桥、路边。他们一天只吃一顿饭;渴了到停车场接自来水;下雨了黄凤用塑料布遮父亲用的板车,自己和奶奶躲在板车下。黄志仁连人带车有200斤重,瘦弱的黄凤推着父亲在上海走了5天才找到医院,却没等来好消息。又在上海乞讨了两个月,带着讨来的4000多元回到老家。
2009年,当黄凤看到电视里介绍北京有医院能治高位截瘫,便向人借了些钱,央求同乡带他们到北京。下了车,黄凤拿出带来的木板、锤子、钉子和轮子,装了一张木板床,拴上一条布带子,用瘦弱的肩膀拉着父亲走上大街。
黄凤带父治病的情景被人拍下并上了网,很多素不相识的热心人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为他们捐款,为他们送衣送饭。
新年愿望
“我现在就希望黄凤能好好读书,有个健康的身体。”黄志仁对记者说起新年愿望。
他告诉记者,跟小学比起来,上了中学的黄凤功课明显紧了,在学校每天几乎都要待上十来个小时。“黄凤上学,我只能看电视,或者说听电视,又不能换台,只能一个频道看。”
黄凤不在的时候,黄志仁常常感觉寂寞和无助,但当他听到学校的大喇叭里传出女儿唱歌的声音,寂寞、无助便一扫而空。“就在(2010年)12月27日那天,学校搞了歌咏比赛,好像是评选校园十佳歌手,黄凤报名了。我听到那天学校里一直很热闹,黄凤唱了《隐形的翅膀》,唱得很好,我听到了。”黄志仁自豪地说起女儿的表现。
2011年第一天,一对家住蚌埠市区的中年夫妻坐了两三个小时的车到黄凤家看望他们。
“看着她就像自己的孩子。这么孝顺这么懂事的孩子,真让人心疼,更让人感动!”他们抹着眼泪说。
在社会各界关爱下,黄志仁已接受了一个疗程的治疗,春节前还将到北京接受第二个疗程的治疗。
武警总医院干细胞移植科主任安沂华见到黄志仁时,曾连称奇迹:“长期瘫痪卧床的患者极易出现褥疮、肺部感染、下肢血液栓塞等并发症,但他统统没有,身体的各项检查结果都正常。这往往需要3个人24小时轮流照顾才可能实现。”
“我最希望爸爸赶快好起来。他不好,我就一直照顾他,以后上高中、读大学,都带着他。”黄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