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王圣志)安徽省五河县人大常委会工作人员邓凡训创办的“九和收藏馆”,馆藏了他数十年来收集的各类农具2000多件,这些藏品向人们展示了淮河流域农耕文化的变迁。
邓凡训告诉记者,他的曾祖父邓九和曾经开粮行,传下一个“九和粮行斗”,就是这个“斗”,激发了他对农用器具收藏的兴趣。近二三十年来,他收藏的农具有耕、种、收、打、灌溉、运输、计量等器具,总共2000多件。这些物品主要是淮河流域清代以来逐步淘汰的农村生产生活用具,也有一些新石器时代的石制器具。
2008年4月18日,邓凡训将自家的住房改造扩建,创办了“九和收藏馆”,免费将藏品向社会开放。2010年,在澳门举办的“内地春节习俗展”上,他收藏的茶壶捂、月饼模、木制榨汁机等10件藏品还被选去参展。
记者看到,“九和收藏馆”内农具琳琅满目,龙骨水车、风簸、马车、清代官斗等各种藏品,让游客们追忆起往昔岁月。来自安徽来安的游客沈庆春说:“随着大型现代化农机具的使用,农村过去使用的镰刀、斧头、耕犁、石磙、地排车等老式农具渐渐淡出历史舞台。这些藏品,是农村和农业发展的缩影,充分印证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果。”
据邓凡训介绍,“九和收藏馆”被批准为五河县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馆以来,已有2万多名游客前来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