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五河动态 > 本地要闻

寻找五河美好乡村(三):秀美朱圩 美好乡村先行者

发布时间:2013-05-27 00:00来源:五河县人民政府 浏览量:字体【  


    位于武桥镇东北部的朱圩村,是安徽省东向发展的最前沿。东与江苏泗洪接壤,北与泗县相邻,是五河县东大门。全村现有农户752户,总人口3018人,耕地面积7659亩,12个村民小组,人均收入3345元,村集体积累22万元。从2005年起,该村在全县率先探索新农村建设,对村原有集贸市场进行集中集体改造,逐步摸索出一条“整体搬迁—盘活土地—发展产业—农民持续增收”的新农村建设之路。目前建成700多套“徽派”风格商住房,搬迁农户700多户,从事经商个体户200多户,初步实现了经济发展快速化,村庄建设城镇化,农民生活居民化的建设目标。

集约土地  打造美好乡村

    朱圩在实施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始终以“盘活土地,发展产业”为根本目的,集中和节约每寸土地,将腾出土地用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农民在推进别墅式新房之前,每一农户的宅基地加前后院等全长27米,新建商住房占地120平方米,土地占有率大大下降。目前,该村仅搬入新居的农户中就腾出1200亩土地。

    对于腾出的土地,该村用于发展种、养殖业。 2007年,该村先后投入100多万元开发建设6面“当家塘”、5座小型水库,共运作土石方22万立方,改善灌溉面积1000多亩,同时用于发展水产养殖。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村“两委会”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畜牧业,先后建成高效农业,强筋小麦生产基地7600亩,发展梨、桃等特色农业100多亩,实现了由常规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变。

村容整洁  农村城市化

    朱圩村在实施美好乡村建设中,把便民利民富民作为出发点,切实在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上下功夫。为彻底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在户型设计时,他们坚持专家、村“两委会”和村民代表“三堂会审”,突出整洁、美观、实用。对拆迁户进行合理补偿,免费提供宅基地,全额减免基础设施配套费,推出两种户型住房供农户选择,采取统一房屋样式、统一楼层、统一门面装饰、统一建材购进和分户建设,突出整齐规划。村集体累计投资200多万元,铺设新街南北长2000米,宽7-10米的2000平方米的水泥路面,架设路灯40盏,栽培香樟风景树400多棵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水、电、有线电视、电话、宽带管线入户。2007年新建一所敬老院,使全村五保孤寡老人全部入院,享受晚年幸福生活。


    为保持新农村干净整洁,村两委与迁入新村的农户签订了不养家禽、不养狗、不种菜、不损坏公共设施、不在房前屋后堆放杂物的“五不”承诺协议书。成立环卫所加强市容管理,确保街面的卫生。新村硬化路面、绿化景点、封闭式垃圾池取代了柴草乱放、粪土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的“五乱”现象。村民朱怀省说:是村里拆迁腾地,建设农民新村,才让我们过上了像城里一样的新生活。

提高素质   推动乡风文明

    朱圩村在实施美好乡村建设中,把引导农民提高思想、文化素质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大力推动乡风文明建设。近年来先后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30余期,参加培训的村民近2000多人次。农民掌握果树嫁接、无公害生产、配方施肥等农业新技术。过去村民比的是“米袋子““钱袋子”,现在比的是“脑袋”,看谁更有文化、更懂技术、更会经营致富。


    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居住环境大为改善的农民,也渐渐接受和崇尚起健康向上的文明新风。平时村民自发地组织篮球、乒乓球、歌舞等文体活动十分活跃,重大节目有文艺演出或体育比赛。广大村民积极参加,“十星”农户发展到300多户,“五好家庭”占全村农户的80%。乡风文明、村容整洁、邻里关系和谐,连续多年无计划外生育。

村务公开  实行民主管理

    朱圩村在实施美好乡村建设中,以党组织建设为“龙头”,以村民自治为目标,以村务公开为抓手,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充分发挥了村民在美好乡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首先充分发挥村民代表会、村务听证会、村民议事会和民主协商会的作用,拆迁工程、发展规划、新村建设等事项都由农民最后说了算,美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充分尊重村民的意愿,反复修改多次。其次完善干部评议、财务清理、项目建设质量监控制度。然后邀请党员、村民代表参加评议大会对村两委工作开展评议,满意的达到95%,基本满意占5%,全体测评结果均为称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政务微信
    • 扫码关注
      五河县门户·微信

  • 政务微博
    • 扫码关注
      五河县门户·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