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五河动态 > 本地要闻

皖北水乡正旖旎

发布时间:2016-11-15 14:03来源:五河县政府 浏览量:字体【  
绿树高耸,鲜花遍地;河水纵横,高楼林立。这不是江南小镇,这是皖北水乡。五河风光旖旎,物产丰富。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为一片发展热土,充满着生机与活力。
   近年来,五河县委、县政府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在经济转型、城乡建设、民生保障等方面持续发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正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水韵独具的最美皖北水乡,争当蚌埠全面迈入全省第一方阵排头兵”而努力奋斗。
  关键词 转型升级
   走进位于五河县城南工业园的富士控股成像机器人和电梯项目,全新的自动化生产线在宽敞明亮的厂房内不停运作。放眼望去,厂房内一件件产品正有条不紊地被组装、传送,数十架造型新颖的机器人无人机在产品区陈列,吸引着前来参观考察者的目光。“未来的市场是科技和创新的市场,机器人是未来市场的一块金矿,一旦打开这扇门,市场前景必然远大。”富士控股相关负责人说,这些机器人无人机涵盖了无人植保、电力巡查、航空检测、航空拍摄等用途的多种机型,并配备了最先进的导航系统和智能软件,计划申请设立国家级飞手培训基地。目前该公司与中国科技大学合作,正在开发的成像机器人项目,在全国成像机器人市场中具有重要地位。“工业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必可不少。”五河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顾为国介绍说。近年来,五河县积极落实省调转促4105、市486行动计划,制定县调转促实施意见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等九个重点工程实施方案,按照不断做大纺织服装这一主导产业,做强农副产品和绿色制造这一支柱产业,做优机械电子这一首位产业的思路,产业规模聚集速度不断加快,发展后劲明显提升。
   推进华芳纺织8万锭纺纱、天麒面粉技改等技改项目建设;支持飞宇轴承、咏琪机械等机械制造类企业做大做强,延伸产业链;促进顺鹏面业、富士控股建成达产……近年来,五河县以创新为动力,着力推动园区转型,尤其是引进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对一批传统工业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让园区活力倍增。
   今年前三季度,五河县园区经济高速发展,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87亿元,共有155家企业入驻园区。据统计,到今年9月底,五河县共有战略性新兴企业13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 13.39亿元,增长33.4%。拟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的蚌埠铜陵(五河)产业园,主要以绿色食品、机械电子、智能装备制造为三大新兴产业,也已经通过省政府批准,将为五河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农业现代化不断加快。提到五河农业,除了名扬四海的沱湖螃蟹,这几年,现代牧业也被频频提及,成了五河人的骄傲。五河县朱顶镇,10万亩苜蓿草场一望无垠,微风吹过,人们仿佛置身于塞外草原。谁也不曾想到,四年前普普通通的田地,如今通过流转已经成了全国最大牧场的饲料地。草场旁,存栏奶牛4万头,日加工液态奶能力达600吨的现代牧业,拥有一系列现代化的生产设备,让企业从生产到销售只要2小时,产品远销国内外。
   “坚持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坚持转型升级,才有了我们农业发展方式的快速转变。”五河县农委主任郑文权说,五河农业的发展不再是传统种植模式,而是高度重视农业招商,舍得用农业资源嫁接龙头企业和工商资本,大力发展“种养加”、一二三产融合互动的现代大农业,最终闯出了一条良性发展的新路。
  关键词 水韵城乡
   晚风拂柳,芳草连天。淮河、浍河、漴河等河流在五河县城穿城而过,沿着这些河流行走,两边新打造的滨河公园让人耳目一新。五步一景,十步一亭,哪怕是这初冬季节,沿河看到的不仅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花草,更有广场、篮球场等公共设施和健身场所。居住其间,感觉不是身在皖北平原,而是梦幻般的江南水乡。“住在这个地方,真好!”公园里,60多岁的刘大爷正打着太极拳。。刘大爷告诉记者,自己在河边住了二十多年,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变化。“前几年这里是臭水沟,说出来都没人相信。你看看现在这里的样子,看了人心里就舒坦。”刘大爷乐呵呵地一边拉着记者看风景,一边滔滔不绝地介绍说。
   去年12月开工建设的滨河公园项目总长3.7公里,总投资约2亿元。全园分为形象展示区、水源保护区、市民休闲运动区、教育文化区和堤顶休闲风光带。工程中拆迁房屋170户,改造北大沟黑臭水体3700米,两侧绿化面积660亩。不仅栽植了乔木、灌木、色块等绿色植被,还建设了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停车点、亲水平台、亲水沙滩等,公园的修建,极大改变了城区环境。“近年来,我们进一步加快了城乡统筹发展进度,汇聚力量打造水韵独具的最美皖北水乡。”五河县住建局局长朱增新说,全县扎实推进城市建设,在县城总体规划基础上,编制了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地下管廊、综合交通等专项规划,今年实施48个大建设项目,总投资77.0亿元。
   同时,全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以绿色为内涵,着力打造生态家园。共建成了110千伏变电所、城南八期路网绿化亮化等项目;复线船闸、城南九期路网等30个项目开工建设,漴河景观带工程二期、北大沟综合整治项目基本竣工;城南旧县小学项目完成规划设计,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城乡统筹,水韵独具。提到五河县头铺镇安淮村,不少人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安淮民俗馆”,这个由几栋老民居修缮而成、坐落在村庄之内的陈列馆,展示的是近几十年来安淮群众在生产、生活方面一些具有时代特色的物品,锄头、水车、磨盘等等,这些原本是散放在村内影响村庄环境的废弃物,如今成为传承文化、展现特色的香饽饽。此外,这个数年前还杂乱破旧的村庄,如今广泛发动群众在房前屋后、路边空地、菜园角园等位置栽植桃树、杏树、枇杷、银杏等苗木2080棵,小桥流水、古色古香,仿佛是江南水乡梦幻田园。“安淮村美丽乡村建设立足水韵、人文、古朴、特色,从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美化亮化等方面入手,水韵乡村面貌凸显。”五河县美丽办主任王培操向记者介绍,近年来,五河县大力推进镇村建设,加强乡镇规划建设管理,实行乡镇政府所在地“五个一”建设,即每个乡镇要建设一个综合农贸市场、一个综合购物中心、一个市民休闲文化广场、一个标准化建设与管理的住宅小区、新增一个规上企业和限上企业,有农民工创业园的乡镇新增2个规上企业。同时,加强美丽乡镇、美丽乡村建设,2014年至2015年五河县省级示范村建设顺利通过省市考核验收,并获“全省皖北片美丽乡村先进县”、“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称号。
  关键词 惠泽民生
   79岁的五河县城关镇崇南村村民贺文前,和儿子儿媳生活在一起。由于儿媳患有精神病,儿子不能外出务工,孙女才刚刚上初中,全家上下一年到头入不敷出。今年,贺文前的儿媳因为手术,一下花去了2万余元,医保报销后,贺文前一家还需掏出8000多元。但在崇南村大病救助基金建立后,这8000元医药费得以免去。
   “崇南村通过村集体经济收入、县镇支持和社会资源捐助,筹集了109200元,成立了大病救助基金,对家庭贫困的大病患者在治疗期间产生的费用,经过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医疗救助等其它各类保险补助报销后,剩余的自付部分给予救助,家庭贫困的慢性病患者也可以得到定额救助。”五河县城关镇民政办主任谢飞说。
   像崇南村一样,今年五河县在21个村试点建立了村级大病救助基金,目前,共筹集基金238.6万元,其中,募捐资金达82万元。据了解,全县19个贫困村全部纳入试点范围,户籍在基金设立村的五保户、低保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重点优抚对象及其他因病致贫家庭的重病患者是村级大病救助基金的救助对象。目前,已经有201人获得救助,累计发放救助金107.4万元。
   五河县扶贫办主任马传功向记者介绍说,除了建立大病救助基金外,今年以来,五河县深入推进脱贫攻坚,19个贫困村村级光伏电站项目建设完成并网发电,并超额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同时探索建立了3个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实现县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乡村。
   此外,全县还进一步稳就业强保障,开展城乡低保复核提标工作,启动全省双拥模范城(县)创建工作。今年上半年,五河县累计安置房建设开工3060套,竣工4278套,回迁安置2740户。在保障民生方面,上半年累计投入资金15.61亿元,实施32项民生工程,其中县财政配套2.7亿元,占总投资的17.3%。目前,已到位资金14亿元,占总投入89.7%。补贴发放类基本完成,工程建设类项目正按照序时进度有序推进。“今后我们还将进一步扩大民生投入,努力提升群众获得感,让更多人享受到五河发展的成果。”五河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2016年11月14日]-- 蚌埠日报 --版次:[02]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政务微信
    • 扫码关注
      五河县门户·微信

  • 政务微博
    • 扫码关注
      五河县门户·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