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五河动态 > 部门动态

我县打造纺织产业集群推进工业强县战略

发布时间:2024-10-17 09:38来源:五河县人民政府 浏览量:字体【  

自2016年确定纺织服装产业为五河县主导产业以来,五河县大力发展纺织产业,加速打造集棉纺、家纺、服装生产等于一体的产业集群。目前,全县纺织品主要涵盖棉纺织、针织制品、毛纺面料、纺织服装、家用纺织成品制造、产业用纺织制成品制造、化纤织造及印染精加工领域,产业集聚效应日渐明显。

培育龙头,产业集聚日渐明显

一是产业地位凸显。2022年1月安徽省五河县纺织服装特色产业集群(基地)通过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认定,绿色高端纺织产业园、纺织集聚区相继开工建设直至投入使用,印染产业从无到有,纺织服装聚势变强。县委、县政府确立了在“十四五”期间,将纺织服装产业作为五河县三大主导产业的首位产业,紧紧围绕纺织服装产业布局,加快构建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积极开展招商、服商、安商等工作,纺织服装产业逐渐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二是发展初具规模。纺织服装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主要涵盖棉纺织、针织制品、毛纺面料、纺织服装、家用纺织成品制造、产业用纺织制成品制造、化纤织造及印染精加工领域,现有纺织服装企业已达78家,从业人员超过万人,设备规模达4.5万余台,总占地面积5.4万平方米,产业规模达年产24万锭棉纺、4万锭毛纺、28亿米化纤布、4000万套各类服饰、1.5亿套家纺。

三是装备不断提档。华芳五河纺织有限公司年产40万锭棉纺、五河县华运毛纺有限公司年产4万锭毛纺、七鼎新材料年产21000吨革基布、常晖海晖纺织年产4500吨各类纺织布料、海特纺织年产20000吨新型纺织品等项目已先后投产,全县纺织设备共计2.25万台喷水织布机,70台针织大圆机,450台加弹机,280台纤经机及与其配套设备。安徽方元印染有限公司落户印染产业园,五河纺织服装产业正式进入了“纺纱、织造、印染、家纺、成衣”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时代。

完善设施,产业建设趋势显著

一是基础设施日臻完备。地、水、电、气、路等要素实现“订单式”保障,路网实现“八纵十一横”,工业十一路、女山路、龙岗路等园区内道路先后修建竣工;投入3亿元为美嘉达纺织、华运毛纺等纺织企业铺设供热管网12.5公里;中小产业园、纺织集聚区、印染产业园、纺织产业园一期等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产业集聚虹吸效应不断呈现。

二是环保承载力逐步加大。帮助企业实现低成本减排和高质量发展,印染产业园配套污水、污泥处置项目2024年11月可投入运营,处理规模可达1.2万立方米/日,编制《安徽五河经济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2012~2030年)(修编)环境影响报告书》,未来将规划建设处理规模更大的城南水厂和污水处理厂,进一步调整印染排放指标,为产业发展提供新空间。

三是人力资源不断丰富。现有潜在劳动力资源丰富,全县注册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达2万人,全县外出务工人员中从事纺织服装行业的数量达2.15万人,其中缝制工约1万人,挡车工约2,500人,采取致信或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介绍家乡变化,运用我县良好经济发展形势的影响力,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

强化保障,产业发展加力提速

一是强化企业交流合作。加强大中小纺织服装企业间的优势合作,促进实现资源共享和风险共担的高质量发展。积极组织政企、银企、社企、企企对接等活动,解决企业在资金上的燃眉之急,助力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积极为企业人才建立服务体系,通过校企联建、举办专家讲座等方式,帮助培训环保、安全生产等技术人才200余名,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技术瓶颈和人才短缺等问题。

二是树立先进招商理念。继续承接沪苏浙等地区产业转移,推动纺织服装产业进一步集聚,积极引入龙头企业和研发机构,不断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通过参加展销会、举办推介会等方式,扩大五河县知名度,支持企业发展直播电商、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全方位多渠道开拓国内外市场。今年以来,全县签约纺织服装企业6家,总投资达8亿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政务微信
    • 扫码关注
      五河县门户·微信

  • 政务微博
    • 扫码关注
      五河县门户·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