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县残联多措并举,在残疾人无障碍改造、惠残政策宣传、残疾人证办理以及入户评残等四个方面持续发力,使残疾人幸福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
无障碍改造精细化,使残疾人生活畅行无“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为了让有需求的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不漏一人,县残联对全县有需求的重度残疾人家庭开展入户调查。对有改造需求的,根据其残疾类别、残疾程度、活动范围及本人意愿等实际情况,以解决“出行难、如厕难、洗澡难”等基本需求为出发点,按照“一户一方案”“一户一设计”原则,精心打造“私人定制”方案。通过为残疾人家庭修设坡道、门前道路硬化,安装扶手、太阳能、热水器,配发多功能护理床、防褥疮床垫等,最大程度满足重度残疾人的日常生活需要,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有1229户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了无障碍改造。
惠残政策宣传精准化,使残疾人变成“明白人”。整理出十项惠残助残政策,印发惠残政策宣传纸近5万份,结合爱耳日、助残日等节点活动,利用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村(社区)工作人员入户走访、残疾人证办理等有利契机,分发到残疾人手中,同时联合相关单位,整合工作资源,加大社会政策宣传力度,让群众及时掌握最新的惠残助残政策,提升社会以及残疾人对政策的知晓率。
办理残疾人证便捷化,避免残疾人“多地跑”。针对残疾人行动不便,残疾证到期换领及新办证等急难愁盼问题,县残联主动担当,通过优化残疾人证受理审核等环节,简化办证流程、明确办理时限、优化服务方式等举措,实现残疾人证办理“一次办好”。今年以来,已高效快捷办理残疾证业务1253件次,有效提高了残疾人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入户评残常态化,使残疾人做到“应评尽评”。为确保所有残疾人应评尽评、应办尽办,针对长期卧床和出行困难无法到指定医院进行残疾评定的残疾人,县残联加强与相关单位沟通协调,采取地毯式排查,筛查梳理出确有困难的残疾人名单,组织残疾评定专家进村入户,到群众家中现场进行残疾等级评定,为有特殊情况的残疾人提供“零距离”服务,让残疾人在家门口就能办证并及时享受惠残政策。截至目前,已累计上门服务87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