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五河动态 > 社会之窗

记五河县全国优秀教师夏玉桥

发布时间:2023-02-10 09:23来源:五河县人民政府 浏览量:字体【  

坐在我对面的,是一位有着39年教龄的老教师。头发已渐近花白,额角已爬上皱纹,但一对眸子依然明亮、执着,充满着青春的活力。

他工作的地方在偏远的乡村。那年初秋,18岁的他师范毕业后,背着被服,整整走了一天的行程,才到了这个临北回族乡的地方。途中,翻越了两道堤坝,趟过了三条小河,踏过了六个滩涂。当时,他是赤着脚来到这所学校的。如今,他在这个少数民族地区卓有建树,享有“江淮名师”“全国优秀教师”“全省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好人”等光荣称号。

 他的名字叫夏玉桥。

 

没有贫瘠的土壤,只有贫瘠的信念

“你决定留在这里了?”

 “我决定了。”

 “你能教好这里的孩子?”

 “我能。”

 问话很急,含着千万个不忍。答话很轻,却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三十多年前,在一间简陋的宿舍里,一对姐弟在争执着。姐姐是行政干部,路子广,关系多,已找好教育局领导,要把弟弟调到县城去。可弟弟别扭着劲儿,怎么也不肯走。

姐姐急了,就问弟弟:“你可打算找城里媳妇了?”

“我认识了本村的小芳姑娘。”语调同样很轻,却让姐姐诧异得说不出话来。那名叫小芳的姑娘长得喜俏,家离学校也不远。一次小夏老师在笨手笨脚地做发面馍,小芳在一旁看得发笑,主动上来帮忙,这样一来二往他们熟识了。小芳要小夏老师留在这个少数民族村寨里,小芳要陪着小夏老师度过将来的岁月。

 姐姐无奈地离开了。可弟弟在那位小芳姑娘的陪伴下,恍然间走过三十余年的时光。谁说这块土地贫瘠,谁说这里的孩子难以成才?三十多年来。夏玉桥老师怀着对民族教育的无限憧憬和坚定信念,在这个回族村寨里先后为国家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人才,有的竟成了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的高材生。夏老师的事迹也被收到了当地清真寺的展厅里。

 

只要用心扎根,总能枝繁叶茂

 “有几个学生让我教写作。”

 “那是好事啊!”

 “可这里没有什么值得写的呀。”

 “你怎么这么说呀,你知道怀仁堂吗,我们村的前辈们还在那里给朱总司令表演过狮子舞呢!”接着,小芳姑娘给夏老师讲了村寨的历史、风俗及风貌。这一番话,让夏老师豁然开朗。这里有着厚重的民族文化,自己却置若罔闻。“我的根扎得太浅了。”夏老师意识到这一点后,就经常向这里的长辈求教。同时,他还经常托人从城里书店购买教育理论书籍。寒暑假,他还要整理好行装准备好干粮,自费外出学习。

后来,夏老师在2012年创办了槐花文学社。对于学生写来的文稿,夏老师总是一篇篇用心地琢磨:存在的问题在哪里,用什么办法解决,下一堂作文课该怎么上。每晚10点至凌晨2点,都是夏老师研究作文教学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夏老师一坐就是4个小时。人坐在这里,思绪已到了另一个世界了。当他从那个作文教学世界回来后,双腿已僵硬冰凉了。只要用心扎根,总能枝繁叶茂。由此,夏老师先后发表教育教学论文150多篇,辅导学生在省级期刊上发表文章400多篇,自己也成了多家作文期刊的特邀撰稿人。

 

一颗丹心向党,映得满山红遍

 “你下周还要去别的学校吗?”

 “是的。”

 “你还有几年就退休了?”

 “五年。”

 夏老师不仅上好自己学生的写作课,还抽出时间到各个学校去进行作文教学公益讲座。对于他的做法,大家感到不解,于是就有了这样的问话。大家认为:夏老师年纪大了,过几年就退休了,安安稳稳教几年书就算了,何必到处去做那分文不得的讲座。可夏老师却不这么想,他认为:自己接受党的多年教育和培养,党组织又给了自己那么高的荣誉,自己就应该老当益壮,为党的教育事业多做贡献。夏老师的作文教学已渐渐形成“发现——再现——表现”的教学路子。现在,他就要把这种路数传递出来,让更多的学生受益。迄今,他已在附近的几个县区进行了二十多场作文教学公益讲座,已有4000多名师生受益。今年,他还准备在暑假里远赴贵州省,为一个偏僻的小县城学生做作文教学公益讲座。

 在生活上夏老师很节俭,每顿一个大馍一盘小菜足矣。在对党的教育事业贡献上,他却很舍得花钱。2020年春,武汉疫情肆虐,他捐助7万余元支援武汉中小学校。2022年7月,他捐助11万余元给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册亨县,帮助那里的学生购买课外阅读书籍。

 夏玉桥老师有这样一句话:“我要学习时代楷模张桂梅的精神,对风雪,报之以歌唱;处危崖,馈人间以芬芳。”是的,夏玉桥老师在紧随张桂梅的步伐,用大无畏的坚持和穿越时间的爱,为贫困地区的孩子带来希望,帮助孩子们圆了一个又一个文学梦成才梦。

 他是张桂梅式的好老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