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日报记者 马天)初冬时节,驱车行进在五蚌路,一派秀美景致映入眼帘:暖阳朗照的沥青路面,绿树掩映,车水马龙;道路两侧,绿色长廊苍翠满目,沿途沃野天蓝水清,村庄道口整洁有序……作为连通市县的交通要道,经集中整治、改造提升,如今的五蚌路俨然一条绵延数十公里的风景带。
“环境卫生好了,住起来也舒心,俺们举双手欢迎!”在五蚌路贯穿全境的五河县大新镇,府台村村民费青战聊起一年来的新变化格外兴奋,从自家干净整洁的院落,村里平坦宽阔的巷道,到五蚌路边新种的花草、新修的角园,老费都要拉上记者实地看一看。老费也坦言,如今与自家一墙之隔的五蚌路变化最大。“以前没有院墙和绿化带隔离,出门迈过涵管就是五蚌路,非常不安全。”老费介绍,如今车水马龙的公路旁立起了屏障,让出行安全有了保障,村里“另辟蹊径”规划的几条主路连接各家各户,百姓进出家门走起了本村的“主干道”。
曾经的五蚌路,各类车辆川流不息,自行车、行人的出现让路面情况复杂多变,特别是在穿过集镇、村庄的路段,安全隐患更重。沿线环境整治提升中,五河县通过走访调研、充分论证、耐心做好群众工作,努力实现“两分离”工作目标——— 沿线村庄住户与道路分离、沿线农田与道路分离,在美化沿线环境的同时,进一步改善行车秩序、完善交通设施,真正让这一“363”框架中蚌五发展带的重要通道实现安全、有序、畅通、美观的建设目标。
通过实施“两带”建设,沿途高标准建设的绿化带使机动车道与人行道、慢车道实现了隔离,确保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安全有序行驶;集中清理沿线村庄住户门前空地的杂物垃圾,平整地面,实施门前绿化,改善了沿线群众生活环境。通过实施“两通”工程,沿线乡镇、集镇和村庄路段建设了慢车道,并在慢车道下建设了下水道,共完成慢车道建设25000多米,下水道建设20000多米,确保了沿线集镇、村庄“路网、水网”畅通。
“必须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真正打造一条绿色通道、快速通道、安全通道和靓丽通道。”五河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刘士清深知环境的改善非一朝一夕,更在于持之以恒。他告诉记者,为贯彻落实市委“363”规划部署、推进三线三边环境集中整治工作,五河县委县政府对五蚌路沿线环境进行了全面整治提升,并重点在常态化保持上下功夫,通过工作任务标准化、队伍建设专业化、日常监管动态化等措施,切实巩固整治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