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乡村的大变化

发布时间:2015-02-26 00:00来源:五河县人民政府 浏览量:字体【  
 蚌埠日报见习记者 徐青松 本报记者 夏景祖
   “家乡变化真是太大了!回来那天,开着车子在村里转来转去,硬是没找到家,只好打电话让家人出来接。”提到朱顶镇梁巷村的变化,在上海打工两年多没有回来的村民李兴浩连连说,没想到村子已经大变样。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下雨天再也不用穿胶鞋,开车走路都很方便。房前屋后如同花园,以前只在电视上看过的绿化环境,如今都变成了现实。
   差点认不出老家的还有在上海做投资顾问的武奇志。他告诉记者,自己去过很多地方跑业务,看过不少乡镇,如今的梁巷村绝对算得上数一数二。“梁巷村已经不像一个村子了,倒像是一个小县城!”他兴奋地说,到了晚上哪还用走夜路?门前就有路灯,亮堂得很,老人小孩再也不用担心走夜路不安全了。一提到村里的路灯,在浙江省玉环县打工的村民王太功也直夸质量好。“我在浙江上班的地方路灯还是用电的,咱们村全是太阳能的。不是提倡环保吗?这就是环保呀,还能节省电费。”
   “日子真是比以前好得太多了。”在李兴浩他们的印象里,以前村子很小,单门独户住得分散,没什么像样的房子。现在,家家户户住的是统一规划建设的三层小楼,有三个卧室,两个客厅,还有储物室、大阳台、大院子、车库,城里人看了都羡慕。年轻人出去打工挣到钱了,都把自家装修的跟城里没啥两样。“周边村民都羡慕咱们梁巷村,不少人家闺女都想嫁到这边。”村委会书记梁开柏笑着说。
   在梁开柏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十星级文明户王海营的家中,大红的灯笼已经挂了起来,厨房里各种年货已经准备停当,几个人正在院子里晒太阳。“今年不去浙江了,准备在蚌埠考驾照,然后买辆车。”王海营说。多年在外务工的她真切地感受到家乡的巨大变化,这变化不仅仅在于这么漂亮的楼房、这么好的绿化环境,还在于村民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前村里文化娱乐活动少,村民没事就聚在一起打麻将。现在自家门口就是活动场地,大家离开了麻将桌,爱上了跳舞、拉家常。吃过晚饭,路灯下每隔一段路就有几个人在一起跳钱杆舞,或者串串门拉拉家常,因为赌博争吵打架的没有了,村民之间的感情加深了。与此同时,村民的素质都上了大台阶。这么好的环境,大人小孩都爱护,村里垃圾基本上看不到了。尊老爱幼、路不拾遗、谦逊互让蔚然成风,被评为十星级文明户的也越来越多。
   王海营的母亲、今年61岁的朱献珍说,虽然自己喜欢跳钱杆舞,可是过去农活重,哪还有精力跳舞。自从去年土地流转后,人就轻松多了。她家流转了九亩地,每亩每年能得750元,算下来自己的收入并没有减少,却不像以前那么忙了。现在自己留了三亩地,种点花生、玉米、小麦、水稻,足够家里吃的,吃不了的还能卖。有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她说要好好享受生活的乐趣。现在白天没事的时候她就带带小孙子,吃过晚饭和大家一起跳钱杆舞,日子过得祥和开心。
   “现在种地也比以前省事了。”村民蒋岩说。自从村里修了八小水利,种地不再靠天收,能直接放水到田,方便得很。同时,过去农田沟渠经常被塌落的泥土淤塞,加上渗水厉害,不少水都白白浪费了。现在所有沟渠铺的都是方砖,节约了水资源,而且成为乡村里的一道风景。
   梁巷村的变化还在继续。记者了解到,目前,梁巷村老村部分农户家还没接上水泥路,今年上半年计划修1700米水泥路,让全村每家每户彻底通上水泥路。新修污水处理厂,年底完成污水管网入户,全村的生活污水实现集中处理。购置油桃、核桃、板栗等树苗5000棵,栽植在新村空闲地。提升梁巷大沟两侧绿化,新增苗木2120棵、灌木绿地2060平方米,进一步完善村公共服务中心建设,配齐室内外配套设施。
   “以前我们想往城里跑,现在村里条件太好了,像我这样想回来创业的还有不少人。”武奇志信心满满地说,过两年回来创业,把手里的资源利用起来,在家乡做生意照样会有好的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政务微信
    • 扫码关注
      五河县门户·微信

  • 政务微博
    • 扫码关注
      五河县门户·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