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三个三” 选准“领头雁” 走好乡村振兴路——五河县高质量完成村党组织换届工作

发布时间:2021-11-11 10:48来源:中共五河县委组织部公众号 浏览量:字体【  

    五河县坚持“早、严、优”三向精准发力,下好“先手棋、用好“指挥棒”、护好“基本盘”,高质量完成村党组织换届工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立足“三个早”,下好“先手棋”。

早调研摸底,摸清“风险点”。25名县级党员领导结合“包乡走村入户”、乡镇领导落实“包村联户”制度,摸准吃透选情复杂村。县委组织部成立5个调研组,利用国庆假期,逐村开展换届前的“深照细检”,对年龄、学历、妇女成员等关键指标逐村逐人分析,现场反馈各类问题50余个。各乡镇按照“一村一册”建立选情信息台账,涵盖现任班子成员结构、拟继续提名人员、村级后备力量等情况,绘精绘准各村选情“坐标图”。

早储备培养,建好“人才库”。早在2020年11月,我县以“六聚六清”专项行动为抓手,开展村“两委”换届人选摸排工作,按照每村职数2倍的标准,通过现任村干部挑选一批、本村能人充实一批、外出人员回引一批,建立2400余人的换届人才库。并建立“事上炼”培养机制,安排300多名优秀后备干部提前到村协助工作,接受锻炼。

早调整到位,配强“领头雁”。常态化实施村干部队伍动态管理,通过“淘汰一批不作为不尽职的、劝退一批年龄大守业难的、处理一批不廉洁口碑差的”,进一步优化村干部队伍结构。所有乡镇在换届工作正式启动前形成了意向人选,并提前配备到位,为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开展赢得主动权。

立足“三个严”,用好“指挥棒”。

严格资格联审,确保人选过关。严格按照“十不选”标准细化联审项目清单,将联审职责任务,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人员,实行村级初审、镇级复审、县级终审“三审机制”+经济责任审计+考察谈话,对1945名拟任人选进行认真全面审查,将不符合条件的31名拟任人选拒之门外。

严督程序步骤,确保依法选举。县委成立了以县级领导为组长的4个换届工作督导组,对动员部署、政策落实、选举程序、换届纪律等情况的督查指导。县委抽调精干力量,向14个乡镇派驻换届风气监督小组,对选举工作全程进行严格监督,重点加强对换届程序、执行纪律等情况的督查,并对25个重难点村(社区)实行驻村(社区)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查处。制定换届时间表、流程图、任务书和责任人,确保每个环节、每个步骤的工作有序推进。

严肃换届纪律,确保风清气正。通过电视、宣传栏、广播、微信群、公众号等渠道,广泛开展村(社区)“两委”换届普法教育和纪律教育。充分发挥典型案例警示作用,开展警示教育38期,培训2976人次。组织村(社区)“两委”换届候选人签订纪律承诺书,并进行公示。

立足“三个优”,护好“基本盘”。

优化渠道“选人”,公开招聘一批。积极实施“人才回引”工程,通过给工作岗位、给基本待遇、给创业扶持“三给”政策包,大力回引大中专毕业生、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乡任职,畅通了村(社区)干部源头活水,建立起充盈的“蓄水池”。2018年以来,指导14个乡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后备干部216人。开展“一对一结对帮带”活动,安排乡镇党政班子成员、选派干部、村党组织书记与后备干部结对帮扶。建立村级后备干部管理台账,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及时了解后备干部现实表现情况,先后择优选聘134人进入村“两委”班子。

优化平台“育人”,跟踪锻炼一批。大力实施“小郎中”骨干培训工程,采取集中培训、个人自学、外出考察、远程教育等培训方式,每年对村“两委”干部进行1次集中轮训。去年以来,县乡分级举办各类培训15场次、培训1400余人次。创新建立并落实发展党员县级政审制度,从源头上确保村级后备力量的纯洁性。鼓励在职村干部和村级后备干部参加村干部学历教育,114人获得大专或本科学历。注重把优秀村级后备干部发展成党员,把优秀党员吸收到村级后备干部中。村党组织成员平均年龄下降3.9岁,35岁以下占39.37%;大专及以上学历提升19个百分点,大幅实现年龄、学历“一降一升”。

优化机制“识人”,动态调整一批。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制度,严格开展村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强化结果运用。严格落实《五河县村级班子及村干部考核办法(试行)》,根据村干部平时工作、群众评议以及工作实绩情况确定考核等次,并将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相挂钩,作为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深入开展“皖美村支书”培养选树工作,分级举办擂台赛,评出县级“皖美村支书”10名,其中3人获评为省级“皖美村支书”。新一届村党组织成员856人,新进人员281人,留任人员575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政务微信
    • 扫码关注
      五河县门户·微信

  • 政务微博
    • 扫码关注
      五河县门户·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