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伟业强基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25))

发布时间:2021-09-26 17:15来源:人民网 浏览量:字体【  

——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89.如何理解中央对香港、澳门的全面管治权?

  2020年6月30日,在香港回归23周年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49号主席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这是继香港基本法之后中央专门为香港制定的第二部重要法律,这部法律从国家层面建立健全了中央对香港全面管治权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是中央行使对香港全面管治权的一个具体体现,是“一国两制”事业的重要里程碑。

  

  习言习语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处理这两个特别行政区的事务完全是中国内政,用不着任何外部势力指手画脚。

  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意志坚如磐石,我们绝不允许任何外部势力干预香港、澳门事务!

  

  中央对香港、澳门的全面管治权,是中央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对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享有的宪制权力。我国政府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就是恢复行使对香港、澳门的全面管治权。全面管治权与高度自治权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全面管治权是授权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的前提和基础,高度自治权是中央行使全面管治权的体现。它们之间是源与流、本与末的关系。高度自治不是完全自治,也不是分权,而是中央授予的地方事务管理权。中央授予多少权力,特别行政区就享有多少权力,不存在所谓“剩余权力”。中央有权对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行使情况进行监督,有权依法对违反“一国两制”和基本法的行为予以纠正。因此,在“一国两制”实践中,必须始终维护中央全面管治权,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将全面管治权和高度自治权对立起来;在任何情况下,特别行政区行使高度自治权都不得损害国家主权和全面管治权,更不能以高度自治权对抗全面管治权。

  近年来,香港社会有些人鼓吹香港有所谓“固有权力”、“自主权力”等,否认或抗拒中央对香港的全面管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国家安全风险日渐凸显。特别是在2019年出现的“修例风波”中,“港独”、暴力恐怖等违法活动大量出现,一些外国和境外势力也公然肆意插手香港事务,给国家主权、安全带来严重危害,必须坚决依法打击。邓小平同志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指出:“切不要以为香港的事情全由香港人来管,中央一点都不管,就万事大吉了。这是不行的,这种想法不实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任何危害国家主权安全、挑战中央权力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权威、利用香港对内地进行渗透破坏的活动,都是对底线的触碰,都是绝不能允许的。”面对香港基本法第23条本地立法迟迟没有完成、香港特别行政区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处于世所罕见的“不设防”状况,中央果断出手,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2020年5月28日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于6月30日通过了香港国安法,为香港特区行政、立法和司法机关依法防范、制止和惩治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和活动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筑牢了在香港特别行政区防控国家安全风险的制度屏障,成为维护香港稳定的“定海神针”。这再一次说明,维护和用好中央全面管治权是“一国两制”方针全面准确贯彻落实的根本保障。

  落实中央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要始终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依法行使宪法和基本法赋予中央的各项权力,完善中央对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主要官员的任免制度和机制、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基本法的解释制度等。健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对中央政府负责的制度,支持行政长官和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完善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同内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机制,为自身发展拓展新空间,增添新动力,借力破解经济民生难题。加强对香港、澳门社会特别是公职人员和青少年的宪法和基本法教育、国情教育、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教育,增强香港、澳门同胞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坚决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和进行分裂、颠覆、渗透、破坏活动,确保香港、澳门长治久安。

  中央行使对特别行政区的全面管治权,不仅体现了国家主权至上的原则,也符合香港、澳门同胞的根本利益。要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把维护中央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起来,推动新时代“一国两制”实践在香港、澳门再谱新篇章,再创新辉煌!

  90.如何理解只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是人间正道?

  寥廓星空,璀璨河汉。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享一个家园,各国同处一个世界。珍爱和呵护共有家园、实现人类的和平与发展,是自古以来人类社会的美好愿望。从我国古代的协和万邦、天下大同,到古希腊的奥林匹克精神……一个个对世界和平发展的美好构想在历史上留下了鲜明的印记。今天,世界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博大的天下情怀,深入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等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当代中国对世界的重要思想和理论贡献,产生日益广泛而深远的国际影响,成为中国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

  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建设这样的美好世界,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追求,汇聚了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繁荣向往的最大公约数。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顺应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历史总是按照自己的规律向前发展,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指出:“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历史和现实日益证明这个预言的科学价值。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大潮滚滚向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深刻重塑,国际格局加速演变,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已成为时代潮流。世界退不回彼此封闭孤立的状态,更不可能被人为割裂。一体化的世界就在那儿,谁拒绝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会拒绝他。世界各国只有顺应历史大势,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实现共同发展、共享繁荣。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应对全球性问题的必由之路。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世界经济低迷,发展鸿沟日益突出,地区冲突频繁发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行径明显上升,恐怖主义、难民危机、生物安全、气候变化、重大传染病等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国际格局调整,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层出不穷,人类面临严峻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国家都不能从别国的困难中谋取利益,从他国的动荡中收获稳定。如果以邻为壑、隔岸观火,别国的威胁迟早会变成自己的挑战。”世界各国只有通力合作,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维护人类共同家园,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经过实践证明的正确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事要去做才能成就事业,路要去走才能开辟通途。”为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地进行努力。比如,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特别是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中国同世界各国携手合作、共克时艰,以实际行动帮助挽救了全球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彰显了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诚愿望和大国担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被多次写入联合国文件,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普遍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完全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原则,是对全球治理的重要贡献。正如第71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彼得·汤姆森所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唯一未来”。

  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党。我们将一如既往为世界和平安宁作贡献,一如既往为世界共同发展作贡献,一如既往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作贡献。世界命运握在各国人民手中,人类前途系于各国人民的抉择。中国人民愿同世界各国人民一起,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条人间正道上携手前行,共同创造更加繁荣美好的世界!

91.为什么说中国绝不会走“国强必霸”的路子?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壮大,国际上有些人开始担心,中国这个“大块头”要怎么走、怎么动,会不会撞到自己,会不会堵了自己的路,会不会占了自己的地盘。也有一些人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别有用心地炮制所谓的“中国威胁论”。那么,中国发展起来后会不会也搞霸权主义、欺负别人?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国强必霸”不是历史定律,中国人民不接受“国强必霸”的逻辑。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自身如何发展,中国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中国人民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意志不动摇。

习言习语

国家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该做和平的维护者和促进者,不能这边搭台、那边拆台,而应该相互补台、好戏连台。

各国关系和利益只能以制度和规则加以协调,不能谁的拳头大就听谁的。

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始终崇尚和平,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溶化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中国自古倡导“强不执弱,富不侮贫”,深知“国虽大,好战必亡”的道理。“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化干戈为玉帛”、“协和万邦”等理念世代相传。中国历史上曾经长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但没有留下殖民和侵略他国的记录。近代以后,中国人民遭受列强的侵略、凌辱、掠夺达百年以上,但中国人民不是从中学到弱肉强食的强盗逻辑,而是更加坚定了维护和平的决心。正因为有伤痛,才会留下苦难记忆;正因为经历过战争,才懂得更加珍爱和平。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中国人民从苦难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

中国发展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需要和平,就像人需要空气一样,就像万物生长需要阳光一样。我们要接续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有和平的国际环境。只有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只有同世界各国一道维护世界和平,中国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才能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和平发展道路对中国有利、对世界有利,我们想不出有任何理由不坚持这条被实践证明是走得通的道路。”

一个国家要发展繁荣,必须把握世界发展大势,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什么是当今世界的潮流?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纵观世界历史,依靠武力对外侵略扩张最终都是要失败的,这就是历史规律。今天的世界是一个多极化的世界,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的方向发展,任何国家试图像以往那样称王称霸、唯我独尊已经不可能了,必将遭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坚决反对。当今世界,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的老路是走不通的,只有和平发展道路可以走得通。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老框框内。任何国家都没有包揽国际事务、主宰他国命运、垄断发展优势的权力,更不能在世界上我行我素,搞霸权、霸凌、霸道。

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倡导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确立和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向世界作出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的庄严承诺,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积极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得到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高度认可。中国始终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不搞军备竞赛,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军事威胁。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积极参与联合国各领域工作,推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中国已成为联合国第二大会费国和联合国维和行动第二大资金贡献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人员数量最多的国家。中国以前是、现在是、以后也将永远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以前不走、现在不走、以后也绝不走“国强必霸”的路子。

人类命运休戚与共,永享和平是各国人民共同的梦想。中国将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中国发展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也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同时,我们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任何人不要幻想让中国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中国人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发展,不断推动壮大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一道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

92.如何理解要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打造覆盖全球的“朋友圈”?

广交朋友,诚待天下。近年来,中国持续张开双臂拥抱世界,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从领导人交往到国与国合作,从双边互动到多边舞台……频繁密集的外交活动,生动体现了我们的朋友遍布全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好伙伴越来越多”。不断扩大的“朋友圈”,标注了中国与世界互动的新高度,展现了大国外交的新节奏。我们倡导的伙伴关系,主张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致力于走出一条国与国交往新路。进一步发展全球伙伴关系,要以周边和大国为重点,以发展中国家为基础,以多边为舞台,全面发展同各国友好合作,不断完善我国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

大国之间和睦才能世界和平,大国相互合作才有全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国关系事关全球战略稳定,大国肩上都承担着特殊责任。要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成熟、稳定、牢固,是互信程度最高、协作水平最高、战略价值最高的一对大国关系。要始终坚定支持对方维护核心利益,深入开展各领域合作,共同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维护世界和平、安全、稳定。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中美合作可以办成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中美对抗对两国和世界都是灾难。近年来,美国一些政客公开宣称以我国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采取一系列干涉中国内政、损害中国利益、严重破坏中美关系的错误言行,导致两国关系出现少有的严峻复杂局面。中方对美政策是一贯、明确的。我们致力于同美方发展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关系,同时将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欧洲是多极化世界的重要一极,是中国的全面战略伙伴。中欧要做维护全球和平稳定的两大力量,推动全球发展繁荣的两大市场,坚持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的两大文明,共同打造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提升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全球影响力。

朋友越走越近,邻居越走越亲。要按照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中国始终将周边置于外交全局的首要位置,视促进周边和平、稳定、发展为己任,深化同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和互联互通,共同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要坚定致力于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目标、维护半岛和平稳定、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切实遵循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精神和四点原则共识,确保两国关系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坚定发展同东盟的友好合作,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支持东盟在东亚合作中的中心地位,支持东盟在构建开放包容的地区架构中发挥更大作用;高度重视发展同中亚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中国和南亚各国是重要的合作伙伴,我们愿同南亚各国和睦相处,愿为南亚发展添砖加瓦。中国欢迎周边国家搭乘中国发展“快车”、“便车”,让中国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周边,让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

知识链接

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

坚持睦邻友好,守望相助;讲平等、重感情;常见面,多走动;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事,使周边国家对我们更友善、更亲近、更认同、更支持,增强亲和力、感召力、影响力。诚心诚意对待周边国家,争取更多朋友和伙伴。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同周边国家开展合作,编织更加紧密的共同利益网络,把双方利益融合提升到更高水平,让周边国家得益于我国发展,使我国也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中获得裨益和助力。倡导包容的思想,强调亚太之大容得下大家共同发展,以更加开放的胸襟和更加积极的态度促进地区合作。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广大发展中国家是我们在国际事务中的天然同盟军。要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中非历来是休戚与共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对非合作要以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设为引领,坚持真诚友好、平等相待,坚持义利相兼、以义为先,坚持发展为民、务实高效,坚持开放包容、兼收并蓄。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友好关系源远流长,双方共同致力于巩固和深化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打造中拉携手共进的命运共同体。中国同阿拉伯国家是好朋友、好兄弟、好伙伴,双方将弘扬丝绸之路精神,不断深化全面合作、共同发展、面向未来的中阿战略伙伴关系,推动打造中阿命运共同体。

国际上的事由大家共同商量着办,世界前途命运由各国共同掌握,这是多边主义的要义。中国积极倡导和践行多边主义,毫不动摇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一贯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支持联合国工作,坚定不移地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推动提高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支持联合国安理会进行合理、必要改革,使联合国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利益和意愿。中国积极参与并引领二十国集团合作,推动各方就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协调,开展国际经济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中国一直是亚太区域合作的参与者、推动者、引领者,推动亚太经合组织深化伙伴关系,共同致力于亚太繁荣进步,构建开放包容、创新增长、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亚太命运共同体。中国高度重视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积极推动金砖合作走深走实,加快建设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联手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中国积极倡导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弘扬“上海精神”,加强政治、经济、安全、人文等领域合作,树立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典范,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

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也是伙伴。中国倡导的伙伴关系具有平等性、和平性和包容性的鲜明时代特征。要打造更加紧密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扩大同各国利益交汇点,不断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目前,中国已经同180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同110余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我们愿意同各国开展友好合作、交朋友,联结遍布全球的“朋友圈”,与各国人民结伴而行、共创美好未来。

93.为什么说共建“一带一路”是要建设同世界各国共享机遇、共谋发展的“百花园”?

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万里丝路,千年梦萦。2013年秋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自那以来,“一带一路”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犹如一对腾飞的翅膀,飞向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远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这向世界宣示了我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

“一带一路”倡议根植历史,更面向未来。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汉代张骞肩负和平友好使命,向西域传播了中华文化,也引进了葡萄、苜蓿、石榴、胡麻、芝麻等西域文化成果。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7次远洋航海,远涉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留下了中国同沿途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佳话。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丝路精神,把我国发展同沿线国家和世界其他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沿线国家和世界其他国家人民的梦想结合起来,赋予古代丝绸之路全新的时代内涵。这一倡议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顺应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时代要求,顺应各国人民过上更好日子的强烈愿望,是面向未来的正确抉择。

“一带一路”倡议,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这一倡议致力于推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其核心内涵是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加强经济政策协调和发展战略对接,促进协同联动发展,实现共同繁荣。这一倡议要实现的最高目标就是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框架内,各方携手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开创发展新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不断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

百花争艳,实景为证。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从美好愿景变为实际行动中取得丰硕成果,绘就了一幅“大写意”。中国成功举办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级别视频会议,同170余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文件,“一带一路”成为全球最大国际合作平台。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推动有关国家同“一带一路”进行战略对接,如俄罗斯提出的欧亚经济联盟、东盟的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哈萨克斯坦的“光明之路”等,与“一带一路”联接互补、交相辉映。放眼“一带一路”沿线,一条条公路铁路、一处处桥梁隧道、一片片工厂园区、一座座医院学校在共建国纷纷落成,“一带一路”百花园呈现出勃勃生机。特别是面对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间的守望相助有效缓解了医疗物资紧张问题,“一带一路”合作在逆风中破浪前行,为全球复苏注入关键力量,带来更多新的机遇。

知识链接

“一带一路”是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指出:我们要尊重彼此主权、尊严、领土完整,尊重彼此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把“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聚焦发展这个根本性问题,释放各国发展潜力,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把“一带一路”建成繁荣之路;打造开放型合作平台,维护多边贸易体制,解决经济增长和平衡问题,把“一带一路”建成开放之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优化创新环境,集聚创新资源,把“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把“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

共建“一带一路”,让所有参与方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认同和欢迎。但国际上也出现了一些杂音,有的妄称这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也有的将其抹黑为“新殖民主义”。事实不容扭曲,公道自在人心。“一带一路”倡议虽然源于中国,但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一带一路”是经济合作倡议,不是搞地缘政治联盟或军事同盟,不针对谁也不排除谁;是开放包容进程,不是要关起门来搞小圈子或者“中国俱乐部”;是中国同世界共享机遇、共谋发展的阳光大道,不是这样那样的所谓“陷阱”,不以意识形态划界,不搞零和游戏。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所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方向高度一致,都是向世界提供的公共产品。中国人民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贡献的真诚愿望和实际行动,任何人都不应该误读,更不应该曲解。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推动世界繁荣发展,是各国人民共同的愿望。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上升、逆全球化思潮抬头的背景下,进一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体现了我们的大国担当。面向未来,我们要继续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追求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共同绘制好精谨细腻的“工笔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