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2009年)

发布时间:2013-01-28 00:00来源:五河县人民政府 浏览量:字体【  
 
——2009年12月29日在五河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五河县人民政府县长    周学保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
    即将过去的2009年,全县上下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为主线,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努力降低干旱、低温冷冻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勤奋工作,真抓实干,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2009年最突出的成效是全面、超额完成年度经济指标任务,且多数指标增长速度位居全市前列,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预计,实现全县生产总值8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5%;财政收入完成3.2亿元,同比增长27.2%;招商引资到位县外资金31亿元,同比增长64%;规模企业实现现价工业增加值11.67亿元,可比价增长48%;完成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2亿元,同比增长44.2%;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7亿元,同比增长21.4%;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1850元,同比增长8.2%;农民人均纯收入4741元,同比增长10%。
    2009年最明显的亮点是办成了关系长远的大事,关系发展的要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大纲通过省级评审,第二次国家土地调查基本农田上图工作通过省级审查。城市总体规划通过评审,城区规划面积达到40平方公里。行政办公中心、文体中心建成投入使用。精细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控制性详规、环评获得通过,日处理3000吨污水处理厂竣工验收。全县2010—2020年农田水利规划编制完成,并付诸实施。临北段、香浮段及花园湖行洪区调整改造前期工作全面完成。徐明高速五河段34公里工程项目正式启动。五蚌高速获省发改委立项,将于明年开工建设。总投资30亿元的漴河及周边区域综合改造项目一期启动。凯迪电力I号、II号机组并网发电。县财政首次投入1000万元,整合涉农项目资金1680万元,全面启动土地整治整村推进工作,弥陀新村等19个村庄改造项目顺利实施。
    一年来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一)工业经济日益壮大。强力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百家,提前一年达到十一五目标。规模企业累计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40.24亿元,同比增长52.6%。工业入库税金7300万元,同比增长21.7%。着力壮大企业实力,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69亿元,同比增长53.6%。推进科技创新,提升企业发展后劲,促成9家企业进入全省重点调度的500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1000户成长性小企业行列,金盛矿业有限公司日采选200吨金矿石等3个技术改造项目,被列入安徽省与中央企业合作计划推荐项目。德翔人造板有限公司被评为“安徽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天麒制粉申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望批准,“牛牌”面粉获“安徽名牌”称号。省著名商标企业达8家,省民营科技企业达12家,通过ISO9000体系认证企业达15家,具有进出口权企业达21家。小溪、头铺农民工创业园相继建成使用,入驻企业36家,带动800多名农民工就业。全年新增个体工商户1751户,新增私营企业204户。
    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加大,年内完成投资9300万元,各类管网、路网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已入驻企业160家,实现就业9000人,工业承载能力得到加强。开发区现有规模以上企业50家,占全县总数的一半,经济开发区在全县工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持续增强。
    (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9.97亿元,同比增长5.1%。全年粮食总产77.52万吨,同比增长4.2%,连续六年丰产增收。农业产业化不断推进,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家,建成市级养殖小区5个。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达23家,其中年产值超5000万元以上企业15家。沱湖螃蟹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评审,并在第二届中国螃蟹·文化节上喜获“金奖”。农村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县财政投入300万元,扩挖、疏浚山塘100面,维修乡村主干道水毁桥涵15座;投资4037.6万元,修建村村通公路134.2公里、通乡公路8公里;投资500万元,改建、维修县乡道路危桥15座。世行三期加灌、中小水库除险加固、测土配方施肥、标准粮田等农业项目的有效实施,增强了农业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群众参与、整村推进的土地整治工作机制,整合各类涉农支农项目,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施空心村改造,推动田、水、路、林、村、房综合整治。建成农民新居19.9万平方米,实现土地复耕2700亩。推进示范村镇建设,新增省级示范镇1个、示范村10个,省市县三级示范村总数已达44个。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实行涉农补贴、农民负担案件“零容忍”,切实维护农民利益。
    (三)招商引资与项目工作成效明显。持续加大招商工作力度,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派驻8个专业招商联络处驻点招商,全年小分队招商 500余次,举办五河专场招商推介会 33次,多次参加大型招商活动,不断加强商会、企业集团互访,招商引资形式更加丰富。目标责任进一步深化,管理措施进一步硬化,20个部门和乡镇负责人因引资任务完不成序时进度而离岗招商。全年到位县外资金31亿元。签约项目58个,其中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 21个。新开工项目 24个,建成投产项目 16个。海华化工、雪郎香料、山水水泥等 15个亿元以上工业企业落户五河。招商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措施进一步细化,创办企业有补助、经营纳税有奖励、自主创新有扶持的招商引资“三有”政策形成合力。全程化的帮办服务、便捷化的金融服务、订单化的招商服务、流程化的奖励兑现等一整套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深入推进项目带动战略,全年实施重点项目建设58个,完成投资16亿元。启动项目建设“1001”行动计划,对100个重点项目实行红、黄、绿灯管理,按月督查、考评、通报。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名牵头领导、一个责任部门推进机制,定期调度进展情况,严格落实目标责任。立世机械、维尼橡塑等32个2000万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东河服饰等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一期投产。园区道路、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顺利推进,提升了承载能力。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政策机遇,争取中央扩大内需项目24个,总投资2.9亿元,已完成投资1.5亿元。
    (四)城镇品位不断提升。城南新区投资6000万元的三水管网建设有序推进,5.8公里的三条道路全面完工,新区建设框架初步拉开。棚户区及旧住宅区综合改造项目全面推进,完成拆迁5.2万平方米,正在实施拆迁11.6万平方米。从圈堤环境整治入手,加大城区美化绿化力度,实施绿化面积11万平方米,居民生活休闲空间环境更加优美。查违拆违取得较大成效,全年查处违章建筑1.6万平方米,全部拆除9500平方米,城区乱搭乱建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五河嘉苑、锦绣兰庭三期等项目相继竣工,城中嘉园、西城美墅等居住小区开工建设。硬化小街小巷20条,总长2760米。新建、清淤疏通排水管网11260米,全城排水管网达40公里,排污管网达27公里,基本实现雨污分流。漴东新区控规通过审批,面积达2平方公里的漴河综合治理及沿河两岸旧城改造项目一期顺利实施,4.2万平方米安置房开工建设。15个乡镇建设规划编制基本完成。新集等6个乡镇穿集镇路域治理取得较大成效。小溪、朱顶等乡镇实现农班客车公交化运营。双忠庙、武桥等乡镇专业市场基本建成。
    (五)民生难题逐渐解决。28项民生工程逐项得到落实,共投入资金2.79亿元。政府十件实事基本完成。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培训各种实用人才10065人,完成农民工技能培训6008人,新型农民工培训4300人。县乡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县医院、中医院3.6万平方米的病房大楼正在紧张施工,武桥中心卫生院扩建工程完工,沫河口卫生院整体搬迁明年完成,25个村卫生室建成投入使用。新建、扩建敬老院7300平方米,增加床位730张。21000平方米廉租房开工建设,11000平方米安置房主体竣工。实施免费手术,123名贫困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3252名重度残疾人享受生活救助86.7万元。530名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生活费发放到位。城乡医疗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57.3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参保5.13万人。加强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标准化乡镇综合文化站8个,农家书屋82个。
    (六)财税金融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千方百计加强财税征管,财政收入突破3亿元。国、地税收入实现2.14亿元,同比增长24.1%,创历史最好水平。不断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扎实推进非税收入改革,积极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优化支出结构,重点保证公共服务、教育、社会保障、卫生及民生工程等重点领域的投入。规范发放各类惠农补贴资金1.76亿元,免收排涝水费600万元,大幅度提高被征地农民土地安置补偿费,启动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再次提高村居两委干部绩效工资标准,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成果。
    千方百计破解融资瓶颈,县中小企业担保中心为70家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先后2次举办银企合作洽谈会,全年为企业累计融资超7亿元。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为企业发展注入资金1728万元,为过去多年之和。金融机构贷款投放实行按月通报,年终兑现奖惩。全年各金融机构累计发放贷款15亿元,比年初净增贷款5亿元,增长30%,增幅位居蚌埠市三县之首,全县贷款增幅首次超过存款增幅。金融信用村实现乡镇全覆盖。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不断加强,被市政府授予“金融生态良好县”称号。
    (七)社会事业协调推进。全面落实就业政策,城镇新增就业3218人,合理安置下岗失业再就业人员1810人。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保险等取得较大成效。成功争取省核销企业养老金历史欠费3156万元。民政优抚向纵深推进,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30%,城乡低保政策得到落实,社会弱势群体基本生产生活有效保障。农村初中基础条件显著改善,投入3235万元,建成学生宿舍、学生食堂40200平方米,可容纳12000名学生入住;投入3865万元,新建校舍52900平方米,教育硬件设施大为改观,教学质量逐步好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模式初具雏形,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传染性疾病得到有效防控。文化工作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称号。科技工作投入不断加大,被命名为“安徽省科普示范县”。人口与计划生育“村为主”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得到较好落实,全县人口计生工作水平稳步提高。加强安全生产监管,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坚持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制度,妥善处理群众的诉求,果断处置少数闹访事件,一批信访积案老案得到化解。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治安防范网络。
    审计、统计、物价、地方志、气象、档案、民族宗教、人民武装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步。工会、妇联、共青团、工商联、科协等群团组织发挥了较大作用。
    (八)自身建设得到加强。坚持重大事项和政府会议主动邀请人大、政协参与制度,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机制进一步完善。广泛听取、吸纳社会各界的意见,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得到有效办理。进一步加强行政服务中心能力建设,推进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推行政务公开和招标采购集中管理,让“公权”在阳光下行使。行政审批、招商奖励、工程立项等重大事项程序更加严谨,操作更加规范,运作更加高效。规范涉企行政处罚行为,维护企业权益。不断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开通县长信箱和回音壁栏目,搭建政府与网民的互动平台。修订完善突发应急预案体系,政府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得到提升。全面清理机关事业单位“小金库”。成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并向四大国有企业派驻财务总监。认真组织实施县政府机构改革,精减部门,理顺关系。
各位代表,即将过去的一年,是全县上下思想进一步解放,精神进一步振作,状态进一步提升的一年,是广大干群求真务实、顽强拼搏、奋力赶超的一年,也是全县经济大跨越、事业大进步、社会大和谐的一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有效监督、积极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齐心协力、合力攻坚的结果;是广大投资者果断决策、辛勤劳作的结果;是社会各界人士通力协作、无私相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向武警消防官兵、公安干警和驻五各单位、各人民团体,向广大外来投资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和支持五河建设的县内外朋友,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五河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群众的企盼还有不小的差距,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全县骨干企业规模小,优势产业质量不高,经济总量不大;园区企业链条较短,科技含量小,附加值偏低,对全县经济的带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财政基础薄弱,骨干税源少,收入结构不优,收支矛盾不容乐观;影响社会稳定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信访、维稳工作压力较大;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还未根本解决;一些单位和工作人员办事拖沓,效率低下,不作为、乱作为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些困难和问题,都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
    二、2010年工作任务
    2010年是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的最后一年,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充满机遇的一年。从外部看,宏观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不断得到巩固,国家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利于我们争取项目资金,加快结构调整,拓宽发展空间。同时,省、市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制定了许多可操作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沫河口、新集、武桥三镇被列入全市10个扩权强镇试点镇,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从自身看,通过近年来强力实施“工业兴县、外向带动、全民创业、可持续发展”四大战略,我县骨干企业不断壮大,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园区承接长三角、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条件日趋成熟。总投资172亿元的100个重点项目将于明年全面实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持续增强,发展的基础更加牢固。我们必须增强信心,抢抓机遇,以坚定的决心、昂扬的斗志、不挠的毅力投身跨越发展的实践中去。
    2010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十一届十二次全委(扩大)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以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以迎难而上、狠抓落实的优良作风,努力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为“十二五”良好开局奠定基础。
    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是:实现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5%;财政收入增长3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控制在省下达指标以内。
    围绕上述目标,县政府将致力于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致力于增强实力,把提升工业水平作为推动跨越发展的第一选择
    牢固树立“工业立县、工业强县、工业富县”的发展理念,切实在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资源整合上下功夫,不断提质增效,促进工业企业集聚、产业集群、资源集约发展。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15家,规模企业实现工业产值50亿元,工业增加值14.5亿元,工业税收1.5亿元。立足工业发展实际,支持德翔人造板、天麒制粉等一批市场潜力大、成长性好的骨干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规模。扶持凯迪电力、海华化工、新龙管业、港龙文具等企业做大工业经济总量,力争全县工业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10家。着   力引进和培育优势骨干企业。城南园区做大产业集群,推动金宝、天然、金洋等渔具项目尽快实施,建设渔具产业群;支持东河服饰、利达针织、布雷斯顿等项目加快发展,延长产业链,做强针纺服装产业群。沫河口园区加强产业园建设,确保雪郎香料、永兴化工、吉发农资等项目一期建成投产,壮大精细化工产业园;推动科力有机硅、润阳有机硅等项目建设,建成有机硅产业园。着力增强园区承载能力。城南园区完成五蚌路以北新扩区25000平方米的道路、管网、通讯、绿化等工程建设。沫河口园区实施日处理2万吨污水处理厂、日供水3万吨地表水厂基础建设,完善污水、供水、雨水及燃气、热气等配套管网,启动商贸物流园建设。着力激发全民创业活力。积极鼓励有创业技能、创业资本和创业激情的能人创业,形成人人争当小老板、家家创办小企业的浓厚氛围。高度重视“回归”工程建设,支持和引导返乡人员自主创业,促进“人才回乡,资金回流,企业回迁”。做大做强小溪、头铺农民工创业园,支持双忠庙、武桥2个农民工创业园建设。着力强化融资信贷服务。加强诚信企业建设,积极开展银企合作,进一步加大中小企业担保资金注入,打造皖北最大的县级担保融资平台。全力推进信用联社改制,完成地方银行组建。规范小额贷款公司运作程序。督促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规模,争取各金融机构新增贷款5亿元以上。
    (二)致力于聚能蓄势,把强化项目实施作为推动跨越发展的持久动力
    按照“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建设目标化、目标任务责任化”的要求,强力推进“1001行动计划”顺利实施。加快工业项目建设,全年实施工业项目74个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不低于21亿元,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40%以上。加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园集大桥,正式启动长途汽车站迁建工程,全力做好徐明高速和五蚌高速施工的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和服务工作,完成104国道及五固路亚行项目修复工程,建成年吞吐量200万吨的蚌埠港五河城关作业区,力争104国道改线工程完成前期各项工作。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启动洪泽湖抬高蓄水位五河县影响处理工程、淮水北调工程、泵站技改及洼地综合治理工程,完成世行贷款三铺湖泵站工程、樵子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争取启动行蓄洪区调整改造项目建设。着力推进漴东新区建设,完成一期25万平方米主体土建工程。通过扩投资、建项目、打基础、增后劲,切实做成全县人民盼望多年而没有做成的大事,努力实现规划多年而没有实现的目标。
    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强重点项目前期工作的规划、论证和储备,保持项目建设连续性,项目库储备滚动项目保持在200个以上。筹集足够资金,专项用于重大项目策划包装。通过不断丰富和充实项目库,使项目真正成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财源。
    (三)致力于夯实基础,把加强三农作为推动跨越发展的有力支撑
    始终把粮食生产放在“三农”工作的首位,着力组织小麦高产攻关、水稻产业提升、玉米振兴计划“三大行动”, 重点建立小麦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30万亩、水稻高产核心示范区15万亩、夏玉米高产核心示范区10万亩。完成新集3万亩标准良田建设项目田间工程。全年粮食总产稳定在78万吨以上。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围绕优势产业发展,着力培育和引进一批骨干农业企业,年内争创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个;发挥五河水资源优势,围绕区域化布局抓好示范小区建设,建成市级畜牧标准小区5个,水产养殖示范小区5个。加强蔬菜基地建设,丰富群众“菜篮子”。不断推进中介组织发展。开展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示范建设活动,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0个。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投入。启动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工程,完成沫河口及天井片小型农田水利民办公助项目。投资2618万元,建成沱安、泗临等通乡公路43.5 公里;投资1680万元,完成56公里村村通工程。对全县农班客车脏、乱、差、危实施公司化和集约化改造,实现公交化运营乡镇全覆盖,切实方便群众出行。不断加大新农村建设。完成所有村庄规划编制工作。财政投入资金2000万元,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在40个村全面推开新农村建设,建成农民新居90万平方米,确保1000户农民搬入。推进浍南、申集等乡镇空心村改造和土地置换整理,实施乡镇闲置土地及滩涂、苇地、荒地等低产田地整理复垦开发,新增耕地3000亩。进一步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逐步让农民享受居民的生活。
    (四)致力于外向带动,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跨越发展的关键抓手
    坚持以大开放促大发展,矢志不渝抓招商,切实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瞄准世界500强、国内200强知名企业,主攻大项目,着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带动力强、集聚效应明显的大项目,力争永康五金工业园、华东理工大学科技园、福建鞋服基地有实质性进展。全年到位县外资金40亿元以上,新引进项目100个以上,其中投资超亿元项目20个,在投资超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上实现突破。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灵活务实的招商推介活动,继续在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招商区域举行招商推介说明会。继续抓好驻点招商、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积极探索中介代理招商新形式。组建农副产品深加工、针纺服装、精细化工等产业招商小组,将招商引资向宽领域、深层次、专业化方向拓展,逐步实现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考核体系,严格执行相关奖惩规定。完善企业用工保障机制,为企业提供订单式用工服务。
    加强招商引资环境建设。不断提升服务理念,强化行政服务中心的窗口服务功能,加快推进行政审批事项“一站式”集中办理。开展“企业周边环境整治年”创建活动,从严、从快、从重打击严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不法行为,严肃查处损害经济环境的典型案件,确保我县投资环境显著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明显优化。
    (五)致力于完善功能,把城镇建设作为推动跨越发展的重要载体
    努力提升城市吸纳、聚集、辐射和带动功能,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完成水系规划、排水规划等专项规划编制,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启动城南医院、四星级酒店、大市场工程建设,建成城南新区“三水”管网,完成龙潭湖湿地公园、黑泥沟综合整治规划编制方案,争取年内开工建设,不断丰富城南新区布局。推动西线环城道路建设,实施青年路向南延伸,淮河路、浍河路向东延伸工程,改造国防路,完善县城路网体系。开展漴河清淤、绿化、亮化及道路建设,继续实施圈堤绿化、亮化工程,全面治理玉带河。改造沱湖小区、花园新村内10条小街小巷。完善供排水管网。全面维修城区损毁道路。确保垃圾填埋场建成投入使用。稳步推进居住小区建设。建成10000平方米廉租房及配套设施。构建“区域化、网络化、责任化、市场化”的城镇长效管理机制,加大门前“三包”力度,整治出店经营,整顿城区交通秩序,规范城镇公交,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争创全省文明县城。加强乡镇镇区主干道和农贸市场建设,不断完善居民小区配套设施,着力改善乡镇居住环境。
    (六)致力于和谐稳定,把社会建设作为推动跨越发展的坚强后盾
    切实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加强对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大学生、返乡农民工等群体的就业援助和技能培训。继续落实困难群众特别是“零就业”家庭、“4050”人员和残疾人的就业帮扶政策。大力推进社会保险体系建设,积极探索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加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和村干部社会保障。完善城镇职工养老和基本养老、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坚决执行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弱势群体相关政策规定。积极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加快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切实提高师资水平,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师资水平。投入5393万元,推进校舍安全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寄宿制工程项目,实现农村初中寄宿制全覆盖。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力争年内全面实施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药品统一招标、配送和“零加价”政策,切实降低医疗费用,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年内县医院、中医院病房大楼竣工,启动城中卫生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建成40个以上村卫生室,从根本上改善群众医疗环境和条件。加大科技工作力度,不断推进自主创新。繁荣和发展文化事业,丰富广大群众健康文化生活。完成投资2379万元的沱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争取启动沱湖水生生态修复示范区项目。开工建设省级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继续深入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村为主”工作,确保在全省同类县处于较好位次。完善民族乡、民族村基础设施,提高少数民族生活水平。以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为抓手,不断完善“三级答复”等信访机制,依法开展信访秩序整治,妥善处置信访问题。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建立安全生产监控长效机制。健全应对各类公共突发事件的预警体系和应急预案。不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争创全省综治模范县。
    (七)致力于为民解困,把民生改善作为推动跨越发展的最终目标
    继续推进以“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为目标的民生工程建设,加大督查、调度及责任追究力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在全力落实省政府确定的民生工程基础上,着眼于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实际问题,2010年着力为群众办好十件实事:投入400万元,改建县乡道路危桥10座,投入600万元,改造升级县道15公里;投入200万元,维修乡村主干道水毁桥涵20座,财政补助200万元,继续在小溪、朱顶、武桥疏挖加固山塘100面;投入140万元,建成刘集周庄等7个肉羊养殖小区;在城区建成垃圾收集点4个;新建城南小学、城南中学,迁建五河一小、建设小学;为全县育龄妇女办理生育保险;新建、改造城区公厕6座;建成面积1200平方米的县残疾人实训基地;建立特困户上高中、上大学救助基金,让贫困家庭子女如愿就学;建立重大意外事故及疾病死亡救助基金,让因祸、因病家庭重振生活信心。
    (八)致力于优化环境,把强化自身作为推动跨越发展的根本保障
    面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完成新任务,实现新跨越,我们必须不断优化环境,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  
    坚持诚信为政。把诚实守信作为政府的“立身之本、务事之基”。凡向群众承诺的事项,做到说一句,是一句,句句算数;干一件,成一件,件件落实。让诚信者受敬。
    坚持务实施政。大兴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之风,不争无谓的先进,不开无谓的会议,不讲无谓的话语,不发无谓的文件,不做无谓的虚功,以良好的政风塑形象、带民风、促发展。切实把精力集中在想干事上,把本领体现在会干事上,把目标锁定在干成事上。让务实者有为。
    坚持高效督政。加大效能建设力度,严格实行“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和“倒计时工作法”,盯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进一步理顺部门关系,杜绝推诿扯皮。扎实推进“治慢工程”,彻底根治“慢腾腾、晃悠悠、醉醺醺”的工作状态。让低效者靠边。
    坚持责任履政。牢固树立发展是最大的责任,坚持以发展为己任,做到不找借口、不发牢骚、不谈条件,始终保持强烈的责任意识。不断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公务员考核体系,强化工作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人人有责任的工作机制。让失责者无位。
    坚持亲民行政。突出百姓视角,了解社情民意,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使群众困有所助、难有所帮、求有所应、惑有所解。多做群众受益的事,多做打基础的事,多做利长远的事,多做雪中送炭的事。让亲民者民亲。
    坚持从廉理政。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高度重视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监督。健全监督机制,切实抓好政府公务人员的教育、监督。不断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和重点人员的监管,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大力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活动,降低行政运行成本。让廉政者有威。
    各位代表,千载难逢的好机遇催促着我们,来之不易的好势头鞭策着我们,前所未有的好事业激励着我们,团结和谐的好局面鼓舞着我们。让我们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县人民,以更深刻的认识,更开阔的思路,更有效的政策,更得力的措施,抢抓机遇,开拓进取,迎难而上,真抓实干,为建设更大、更强、更富、更美的新五河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