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2013年末)

发布时间:2014-01-08 00:00来源:五河县人民政府 浏览量:字体【  

—2013年12月24日在五河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五河县人民政府县长  常言龙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开拓创新、稳步发展的2013年
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努力克服沫河口区划调整影响,积极应对挑战,科学化解难题,全力以赴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势头。剔除沫河口镇及沫河口工业区因素,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4.4亿元,可比价增长9%;财政收入完成12.03亿元,同比增长18.7%;完成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90亿元,同比增长2%;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亿元,同比增长14.5%;农民人均纯收入8797元,同比增长14.5%。
一年来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工业经济在强力推进中提质增效。深化工业经济调度,强化企业运行服务,鼓励企业满负荷生产。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家,总量达77家。实现工业增加值30亿元,同比增长16.6%。累计工业用电量3.4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7%。调整促进工业发展政策,加大工业项目扶持力度,全年为企业贷款贴息543万元,向上争取各类扶持资金1534万元。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华芳纺织二期、新和纱业等8个项目如期投产,诺德科技等10个新开工项目快速推进,全年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亿元。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全年申请各类专利630件,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产品6项,认定 “安徽省著名商标” 8件,东博米业、利达针织有望获“安徽名牌”称号。盛妆美业电商物流园正式运营。加强孵化园建设,投资1.5亿元的中小企业产业园正式开工,小优企业集约集聚发展平台正在形成。强化进出口服务,注重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全县新增外贸权备案企业12家、进出口实绩企业6家,进出口总额突破1亿美元。加强政银企对接,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产品、转变贷款投向,全年共为中小企业融资37.8亿元。金融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县永泰银行沫河口支行开业运营;县农村商业银行上报国家银监会待批,单户贷款投放额度将提高至3000万元。不断激活民间资本,着力发展小微企业,全县新增个体工商户2836户、私营企业399家。
(二)招商引资和园区建设在不断创新中成绩显著。坚持全员招商、专业跟进,突出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全力构建立体招商网络。修订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增强政策吸引力和竞争力。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提高行政效能,招商引资氛围更加浓厚。全年实际到位县外资金80亿元,同比增长30 %,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32个,叉车产业园、温州产业园、LED产业园、盛亚环保等13个亿元以上项目落户五河。
企业发展平台逐步扩大。规划40平方公里的头铺工业区已启动西环线南段、南环线西段两条核心区路网建设,正在按产城一体化模式加快推进。城南工业区在改造升级中不断完善,13.6平方公里的扩区规划在全市三县率先获批。不断完善园区基础配套,园区路网、管网、绿化亮化覆盖面越来越大,项目承载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加强园区企业合同兑现管理,依法收回长期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836亩,整合资源专项用于全县重大项目建设。目前,城南工业区共入驻企业119家,其中投产70家、在建32家、待建17家。
(三)城乡面貌在加快建设中明显改变。继续改造完善老城区,着力开发建设城南新区,城市面貌得到较大改变。羽绒厂地块、旧县及周边地块、城南加油站地块等多个征迁项目基本完成,全年征迁5612户、79.24万平方米,交付净地10745亩。坚持征迁先拆违原则,在城关、头铺、朱顶三个乡镇成立行政执法中队,不断延伸查违控违范围,拆除违法建设10.2万平方米。群众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全县在建安置房100万平方米,建成53万平方米,4000户群众回迁入住新居;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6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0%,房地产市场呈现供需两旺态势。城南新区承载能力不断增强,五河高级中学秋季顺利开学,城南六期道路、青年路新浍河桥竣工通车,银凯大酒店正式运营,花木王农贸市场即将建成,城南医院主体竣工并成功对外招商,规划馆(博物馆)、龙河公园、西环线、国防路、环城北路东段等项目进展顺利,金域蓝湾、华芳国际、淮畔明珠等商住小区加快建设,产城融合、功能完善、生态宜居的城南新区正在逐步形成。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投资3000万元的五蚌线公交车改造完成,群众出行安全度、快捷度、舒适度大幅提升。申张路东段、三王路东段、现代牧业赵庄段等27.8公里县道升级改造工程顺利完工,20座农村公路危桥得到改造,城乡交通日益顺畅。投资17.5亿元的104国道改造工程即将全面施工,投资15.2亿元的徐明高速五河段将于2014年竣工通车,五河对外发展的快速通道进一步打开。争创省级文明县城,城区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环卫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交通秩序和环境卫生有一定的改变。扎实推进美好乡村建设,朱顶梁巷、头铺八岔等10个重点示范村基本实现“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建设目标。着力打造五河旅游名片,沱湖湿地风景区、天井湖景区项目进展顺利,朱顶风情旅游度假区项目正在加快招商,五河休闲度假旅游特色初见雏形。
(四)农业经济在结构调整中稳步发展。大力实施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粮食总产64.99万吨,农林牧渔总产值实现70.04亿元。农业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全县农村土地流转总面积41.62万亩,流转范围由种植业拓展至果蔬、养殖等特色产业。以土地流转助推农业产业化发展,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5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近400个。现代牧业奶牛存栏达3.5万头,液奶加工项目将于明年上半年建成投产;秋实草业专业化、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年实现销售收入超过2亿元,成为全国最大苜蓿种植企业,并已获得全国首个苜蓿嫩芽片生产许可。实施“菜篮子”工程,全县蔬菜总产量达60.5万吨,朱顶陈台国家级蔬菜标准园有望获批。大力推进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全年一卡通发放各类涉农补贴资金3.66亿元,农民生活更加殷实。
农业基础配套不断完善。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投资3亿元的淮水北调郜湖大沟工程、洪泽湖蓄水位抬高影响处理工程基本完工,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工程进展顺利,全县改善除涝面积24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8.5万亩,获全省“江淮杯”评比三等奖。建国以来国家批准我省实施的最大单体水利工程——淮河干流蚌浮段行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顺利开工,将在我县完成投资32亿元。工程建成后,临北段和香浮段改建为防洪保护区,花园湖改建为有闸控制的行洪区,消除了沿淮乡镇的行洪隐患,圆了沿淮人民的多年夙愿。认真落实省政府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规划,全年新造成片林4.1万亩,荣获“全市造林绿化工作先进县”。历时三年、县财政直接投入资金9亿元的31个批次土地增减挂和置换项目全面完成,共复垦土地2万亩。浍南、东刘集等6个乡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如期完成,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有效改善。
(五)民生工程在紧抓不放中全面落实。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政府工作的首位,不断健全推进机制,强化督促检查,总投资10.19亿元的55项民生工程全面落实,其中县本级财政直接投入资金3.02亿元。全民医保基本实现,养老保险覆盖城乡,城乡低保、五保、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扩面提标,为8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发放生活补贴536万元,社会保障更加有力。高度关注群众基本居住安全,为特困群众配租廉租房405套,为2940户发放廉租住房补贴426万元,投入2565万元改造农村危房2700户。4所乡镇公办幼儿园、6个公共电子阅览室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公共文化场馆实现免费开放。在小溪、朱顶等乡镇新建6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完成新集李八、临北东元等5处管网延伸工程,解决8.5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加固病险水库9座,维修村级泵站20座,新打机井60口。投资7200万元的225个财政奖补“一事一议”项目全面完成,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中兴路玉带桥改造、农村危桥改造等工程全面完工。
(六)社会事业在统筹发展中全面进步。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任务全面完成,城镇新增就业68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336人。养老、失业等五项保险累计参保超过10万人次,城乡居民全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目标如期实现。教育教学取得较好成绩,高考本科达线率、万人达本率再上新台阶。连续两年获全省教育督导考核优秀等次。投资1.8亿元的五河高级中学建成并于9月1日顺利开学。加快文化体育事业发展,群众文体娱乐生活更加丰富,县图书馆在全市县区率先实现国家一级图书馆创建目标,县老年大学在三县率先获得省级示范校称号。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药品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大型医疗设备检查治疗价格大幅度下降,患者负担明显减轻。县医院顺利通过二级甲等医院复审,县中医院进入二级甲等中医院行列,县级医疗机构管理和服务更加优质规范。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顺利实施。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机制趋于完善,计生年度考核再次取得好成绩。信访稳定、人民调解、“六五”普法等工作扎实开展,社会矛盾有效化解。注重安全生产、环境保护、食品药品监管,强化监察和审计监督,完善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县政通人和、心齐气顺。
人民武装、预备役、民族宗教、供销、外事侨务等工作得到加强,档案、地方志、气象、人防、地震、妇女、儿童、老龄等事业取得新进展。工会、妇联、共青团、工商联、科协等群团组织发挥了较大作用。
(七)自身建设在依法行政中不断加强。全面落实中央简政放权要求,清理下放审批权限,不断深化“两集中、两到位”改革,积极推进基建联合审批项目,精简行政审批项目31项,办理周期压缩近50%。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有效办理人大代表议案、批评意见34件。修订政府议事规则,坚持重大事项、重大决策引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政府决策机制进一步完善。不断加大农村用地管理力度,农民建房审批程序进一步规范。完善工程建设标后管理,实施“黑名单”通报制度,对不诚信企业进行处罚。开展重点工作、重点项目电子效能监察,督查督办效率进一步提高。县长热线、县长信箱等政民互动平台运行高效,有效解决群众反映问题1420件。严格执行勤俭节约相关规定,“三公”经费下降23%。深入开展“三结三联三服务”,进一步树立政府为民务实清廉形象。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在宏观环境复杂严峻的形势下,我县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成绩得益于县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县人大、县政协的有效监督,更得益于全体代表和全县人民的大力支持和艰苦奋斗。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关心、支持、参与、帮助五河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尽管近年来五河经济实力有了较大提升,但欠发达的基本县情没有根本改变,发展不足、发展不快仍是主要矛盾,规模不大、结构不优、实力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全县大项目偏少、支撑力不足,土地、金融等要素制约亟待解决;广大群众关注的城市交通秩序、房屋质量管理、生活环境改善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提升;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改善民生和实施重大项目的资金压力较大;少数部门和干部服务发展能力不强,工作效能、办事效率、责任担当意识还需进一步提高。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用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路,尽快予以解决。
二、凝心聚力、奋发有为的2014年
各位代表,2014年是我县深入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做好明年的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2014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实质,立足五河实际,坚持“五位一体”,突出“四化同步”,将改革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和外向带动相结合的道路,强力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大力实施城乡统筹发展,着力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力争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高于市属三县平均水平、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高于皖北同类县平均水平、高于全省同类县平均水平。
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可比价增长13%,财政收入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登记失业率等控制在省下达指标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八项工作:
(一)立足项目带动,强力推进工业经济升级提速。
扩张经济规模、壮大经济实力,是五河现阶段发展的首要任务。工业领先才是真正的领先,要以项目为依托,以投资为拉动,以服务为保障,进一步融入泛长三角经济圈,全力打造我县工业经济升级版。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力争规上企业达到100家,实现工业增加值36亿元,工业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狠抓项目建设。严格落实“领导领办、部门主办、定期督办、严查不办”的项目推进制度,深入实施省“861”和市“3461”项目行动计划,促进项目快签约、快开工、快建设、快投产。围绕国家、省市政策资金扶持导向,积极谋划储备优质项目100个。重点建设亿元以上项目40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10个,10亿元以上项目5个,30亿元以上项目3个。力促温州中小企业园等一批投资30亿元以上大型产业项目,叉车产业园、龙艺精密铸造、盛亚环保木丝水泥板等一批亿元以上工业项目早日开工;确保诺德科技、景昌铝业等20个工业项目一期竣工投产。
推进产业集聚。按照做强主导产业,培育新兴产业的思路,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加速产业集聚,推动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传统产业做大做强,促进电子信息、新能源、商贸物流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大力实施“自主创新引领计划”,深入推进专利、标准、品牌“三位一体战略”,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25%以上,力争恒源技研进入高新技术企业行列,确保全县新增高新技术产品3个、省著名商标3个、安徽名牌2个。着力培育对外贸易增长点,新增限上企业15家,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4家,新增外贸进出口权备案企业10家。
优化服务保障。建立县级领导与重点企业点对点帮扶机制,切实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着力营造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服务环境。积极搭建就业平台,力争为园区企业解决用工3000人以上。不断完善项目联合审批机制,推行项目审批代办制度,提高审批效率。加强企业环境保护,严厉打击各类影响企业生产建设的违法行为。积极争取各类政策支持,力争为企业争取扶持资金2亿元以上。
(二)立足招大引强,强力推进外向战略深入实施。
发展的背后是项目,项目的背后是招商。要不断完善配套服务,加快招商引资信息中心建设,建立招商项目库、客商资源库和招商项目推进台账。进一步规范入园项目评审机制,提高项目质量。坚定不移招大引强,一个大项目可以决定一个产业,甚至决定一个县在区域的实力位次,要强化县级领导招商引领作用,充分发挥专业招商局主力军作用,力争在引进全国五百强企业或上市公司上实现新突破,促进产业做大做强。确保全年到位县外资金100亿元以上,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0个以上、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0个,10亿元以上项目3—5个。把招引培育小优企业作为加快发展的助推动力,建成联友中小企业产业园一期工程,实现入驻企业30家以上。大力促进小溪、临北等农民工创业园升级扩容,引导小优企业向创业园集聚,每个乡镇农民工创业园新入驻企业不低于10家,尽快形成小优企业组团发展态势。
加快园区建设。全面完成头铺工业区10平方公里起步区控制性详规编制工作,加快5平方公里核心区建设进度,确保企业建到哪里,基础配套服务到哪里。加快开发区建设步伐,打通城南新区和工业园区“断头路”,建成彩虹大道拓宽延伸、龙岗路延伸、兴县路延伸、兴浍路拓宽延伸等8条新区路网工程,实现城南新区和工业园区道路循环畅通;进一步完善规划区内管网、绿化亮化、职工服务等配套设施,尽快启动建设集生活、酒店、娱乐为一体的商业中心。加强入园企业规划、施工管理,严控违法建设。加大园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力度,确保全年清理各类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1000亩以上。进一步完善经济开发区运行机制,着力提升服务、管理和招商水平,实现新开工企业25家,新投产企业15家,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70亿元。
(三)立足规划引领,强力推进城乡建设统筹并进。
加快县城建设步伐。以规划引领城市发展,完成城市总体规划、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县城综合交通、排水、绿地系统、环卫设施、户外广告等专项规划编制任务。围绕“完成房屋征迁100万平方米、新开工建设安置房100万平方米,实现大建设投资100亿元”的年度目标,全面实施2014年棚户区综合改造项目,完成花木王、旧县东、大小方、光彩大市场南、漴河区域、城南路网等项目征迁任务;加快旧县东、西凌、孙坪、花木王等安置区项目建设进度,回迁安置群众4500户;适时启动城关镇北、金贸园及周边、青年圩西、老县委等地块征迁工作。推动已出让地块加快建设,新开工建设商品房80万平方米、建成65万平方米。加强对建筑企业、监理公司的管理,确保商品房屋建筑质量。加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畅通居民投诉渠道,提升物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城市容量,探索农村居民宅基地置换县城住房相关政策,吸引更多的农民进城就业、生活居住,全年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3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完善城乡基础设施配套。完成县规划馆(博物馆)建设并对外开放,建设漴东规划三路、潼河路北段,实施地表水厂二期、污水处理厂二期、自来水漴东加压站、城北一级客运中心、天然气门站等项目建设,在城南新区建造大型商业综合体,将顺河街建成名副其实的安徽历史文化名街,进一步提升城市集聚力和影响力。不断改善交通条件,园集大桥、西环线、徐明高速竣工通车,蚌埠港五河作业区码头基本建成,104国道一级公路升级改造工程开工建设。改造升级新浍路、白胡路、浍临路南段,加固改造农村危桥12座,切实方便群众出行。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大城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控制出店经营,分区分类管理户外广告,要求渣土车、运料车、搅拌车封闭式运输。增加县城公交班车,探索出租车运营新模式,取缔城区客运三轮车。逐步实现洗车室内作业,不断完善信号灯、斑马线、交通标线等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努力营造整洁、有序、便利的城市生活环境。
增强小城镇辐射带动力。深入实施乡镇经济发展意见,加快镇区道路管网、农贸市场、购物超市、休闲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环境卫生整治,提升城镇承载力和影响力。加强乡镇土地利用规划和小城镇建设规划管理,适当适度开发建设乡镇住宅小区。进一步规范农民建房,严控违法建设和“小产权房”开发。新集镇、双忠庙镇要按照新型城镇化要求,尽快形成人口集聚、特色鲜明的区域中心镇,争取进入全国重点镇行列。
(四)立足夯实基础,强力推进现代农业加速发展。
不断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认真实施省政府小水库、小泵站、小水闸等8类小型水利改造提升工程,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全面完成9座小水库除险加固、南沱河治理、小农水重点县、规模化节水灌溉等项目建设任务,着力提升除涝灌溉能力。继续实施部级粮油高产创建、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田间工程等项目建设,建立部级万亩粮油高产创建示范片7个;进一步提升全县粮食生产能力,粮食总产稳定在66万吨以上,争创全省粮食生产三大行动先进县“八连冠”。认真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抓好职业农民培育试点,新增职业农民300人以上。推进村级道路、桥涵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120个,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着力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流转,促进流转土地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中。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提高农户集约经营水平。加强龙头企业服务,支持现代牧业创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推动天麒面粉走外引内联之路,不断做大做强。进一步整合涉农项目资金,统筹推进田、水、路、林等生产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集中打造浍南郎湖、小圩朱洼等农林水综合改造示范区。
(五)立足生态文明,强力推进水韵五河建设持续发展。
深入开展“两线三边两区”综合整治。推进公路沿线、河湖沿线和城市周边、景区周边、省界周边以及县城城区、乡镇镇区环境集中整治工作,努力将五河建设成为风光秀美、生态宜居、水韵独具的最美皖北水乡。结合“美好乡村”建设总体要求,持续健康推进美好乡村建设,注重在村庄环境整治、特色产业发展、品质内涵提升上下功夫,真正把乡村建成美好田园、农民乐园。继续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完成成片造林3.75万亩,着力打造五蚌路精品绿色长廊。完善延伸龙河景观带,开工建设新浍河公园,建成规划馆(博物馆)周边景观带、漴河北段景观带,适时启动县城北大沟环境整治,让水更清、河更畅、岸更绿、景更美,彰显皖北水乡特色。
强化节能环保意识。加强污染减排、环境执法、生态创建、饮用水源地保护等工作。倡导节约、绿色、低碳消费理念,让绿水青山永不褪色。加强朱顶镇、双忠庙邓圩村等省级生态镇村创建,建设和谐、秀美的幸福家园。加快天井湖景区、朱顶草原旅游度假区项目建设进度,完成沱湖围网整治工作,推进沱湖生态养殖、生态旅游开发,打造环境优美、生态优良、水产优质的生态旅游度假区。
(六)立足加快发展,强力推进发展要素优化配置。
着力破解用地难题。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及修编工作,保障重大项目用地需求。严格执行土地管理、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积极创建全省土地节约集约模范县。加大工作力度,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土地增减挂拆迁复垦、土地整治重大工程、新增耕地等工作任务。通过向上争取增量指标、盘活存量土地、管好流量指标等创新举措,着力解决重点项目用地问题,努力争取建设用地指标5000亩以上。
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准确把握国家投资政策导向,积极发挥建投、城投、新型城镇化、久盛科技等融资平台作用,为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创新融资方式,注重资源整合,盘活存量资产,用好国有资产,提高融资水平。着力开展在建工程和林权抵押业务、应收账款和仓单质押业务,满足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持续开展政银企对接,力争全年新增信贷投放18亿元。深入推进“金融下乡”和“金融服务进社区”活动,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种养殖大户、农村致富带头人等“三农”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确保实现涉农贷款增量高于上年、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增速。拓展金融生态建设广度和深度,启动大新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积极引进租赁公司、担保公司、小贷公司、典当行等金融企业,丰富完善金融业态。
(七)立足民生改善,强力推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以人为本,把握民生脉搏,顺应百姓期待,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多渠道筹集民生工程配套资金,新增财力更多用于改善民生,提高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创新道路、桥梁、农田水利等建设类项目管护机制,确保项目持久发挥效益;突出保基本、守底线,逐步提高大病保险、城乡低保、就业等补助类项目覆盖面和保障标准;加快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住房、出行、上学等基础设施建设,集中财力建设群众最需要、最迫切,能够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项目,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全县人民。
统筹推进社会事业。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积极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确保通过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验收。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力争义务教育学校班班通“全覆盖”。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鼓励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等社会保障事业,五保供养标准、城乡低保标准和人均补差水平均增长10%以上。落实兑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医疗补助政策,提高医疗保障水平。认真执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新农合制度,进一步提高大病救助水平。完成朱顶、小圩等5个乡镇卫生院改建任务,加快村级卫生室提升改造,建立村医到龄退出机制,不断提高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深入开展就业指导、技能培训,鼓励城乡居民自主创业,城镇新增就业6000人以上。围绕“依法行政、优质服务、性别比治理、利益导向”四项重点工作,稳步推进人口计生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建设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台,完成上级下达的乡村“文化乐园” 、健身广场建设任务,争取安徽省全民健身示范县创建成功。扎实开展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专项整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监管责任制,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公开接访、带案走访等制度,积极化解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提高预防和处置能力。高度重视网络舆情,加强正面引导和安全监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注重发挥司法调解作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和谐。
(八)立足改进作风,强力推进政府工作再上台阶。
各位代表,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切实增强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树立为民务实、廉洁高效的政府形象。
建设务实政府。空谈误事、实干兴县。我们将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遵从群众的意愿,顺应群众的期待,进一步拓宽政民沟通渠道,开通五河政务微博。加强调查研究,腾出更多时间下基层、办实事,到一线了解民情、破解难题。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务实干事、不图虚名、不搞形式、不做虚功。注重工作实效,做到言必行、行必果、果必实,以实实在在的业绩取信于民。
建设责任政府。为政之要,首在担当,贵在力行,重在履事。要健全政府责任体系,强化担当意识,对分内之事尽职尽责,对困难之事奋力攻坚,对棘手之事善于破解,对突发之事挺身而出,对失误之事勇于面对。加大问责力度,确保干部遇事不回避、遇难不扯皮、遇责不推诿,以敢于担当的作风取信于民。
建设效能政府。坚持立说立行、雷厉风行。倍加珍惜党和人民给予的干事创业的机会和岗位,始终保持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以快节奏推动快落实,以快落实保障快发展,以快发展实现快跨越。大力整治“庸、懒、散、奢、乱”等问题,严肃查处工作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干部。努力实现政府工作时限最短、办事最快、效能最高,以快捷高效的服务取信于民。
建设廉洁政府。“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加大对政府重大项目、重点工程、专项资金等重点领域的监管力度,加强对权力部门和重要岗位人员履职情况的监督检查,从严查处各类违纪违法行为,给权力涂上“防腐剂”、带上“紧箍咒”。 强化厉行节约,力戒铺张浪费,大力压缩“三公”经费支出。推行政务公开,防止权力失衡、决策失误、行为失范,确保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以廉洁奉公的形象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发展责任重大,赶超使命光荣。让我们在中共五河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团结并依靠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以饱满的热情、有力的举措、务实的作风,迎难而上,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为争当蚌埠重返全省第一方阵排头兵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