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

发布时间:2018-02-08 09:02 来源:五河县人民政府 浏览量: 【字号:   打印

 

——在五河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县人民政府县长  常言龙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凝心聚力、克难奋进,2017年工作取得新成绩

2017年,是本届政府实现胜利开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关键成效的一年。一年来,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持了经济健康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较好地完成县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5亿元、增长8.5%。实现财政收入17.18亿元、增长4.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7亿元、增长16%。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8亿元、增长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73亿元、增长12.5%。粮食产量70.13万吨,实现“十四连丰”。经济总量不断扩大。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消费带动发展作用显著,实现服务业增加值8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41.5%。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16.1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1.2亿元,工业企业利润稳步增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深入。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基础设施全面夯实。投资18亿元实施19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04国道改线完成、徐明高速全线贯通,规划三路、彩虹大道南延伸段等路网建成通车,新建、改建农村公路514公里。建成自行车产业园一期、进出口基地等产业发展平台。基础承载能力不断提升。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巩固19个贫困村脱贫成效,完成脱贫1800户、5036人年度目标。高质量办好政府十件实事,玉带河景观带改造10个项目全面竣工,中兴路新浍河桥等6个项目顺利推进。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9%以上。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进。

——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完成“生态立县、绿色崛起”、“十三五”环境保护等规划编制,科学划定生态红线。全面推进河长制,积极推进林长制,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实施大气、土壤污染综合防治,连续三年实现全域禁烧“零火点”,空气优良率达75.5%,是全市空气质量最好的县区。生态环境更加美好。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综合施策稳增长,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增加有效投入,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同步提升。实体经济更有活力。全面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减免税收3368万元。兑现固定资产投资、科技创新和外贸促进等政策资金1729万元。推进政银担“4321”合作,累计担保贷款7370万元。为企业提供过桥转贷资金1.1亿元,发放“税融通”贷款4961万元,发放商标权、股权质押贷款4350万元。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等项目13项,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2280万元。全年新增“四上”企业41家,实体经济规模不断壮大。项目建设持续发力。深入推进“四督四保”工作机制,全年实施市亿元以上重点项目61个,完成投资110.2亿元,超年度计划22个百分点;实施省“大新专”项目62个,完成投资75.5亿元,超年度计划24个百分点。上海电气五河生物质电厂主体建成、饮马湖风电并网发电,淮干行洪区调整等重大项目快速推进,项目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开放合作成效显著。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皖江经济带,开展专业招商、以商招商和产业链招商,引进内燃机产业园等亿元以上项目37个,引进资金130亿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3亿美元。积极拓展对外合作,出台外贸促进政策,积极培育外贸实体企业,实现进出口总额4000万美元。经发展迈上新台阶

(二)创新驱动调结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工业转型提质显著。全社会投入技术改造资金35亿元、增长38%,投入科技研发资金1.58亿元、增长20%。新增授权发明专利50件。实施现代牧业、天麒面粉技术改造,推进五河春、淮酒酒业技改搬迁,完成华芳纺织、华运毛纺产品升级,恒源技研、顺鹏面业积极申报国家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新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家、“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和工业设计中心6家。聚焦“三重一创”,新增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4家。以装备制造和新能源产业为突破,建设万航内燃机、伟丰机械等项目,建立风力发电、秸秆发电、垃圾发电和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利用体系。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3.27万亩,创建小麦千斤乡镇4个。农田水利“江淮杯”竞赛获第二名。新建市级以上畜禽标准化养殖场3个。新增稻田综合种养4000亩。创建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区4个。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46家。认定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13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甲级队”3个,现代牧业等一二三产业融合项目示范引领带动作用显著。成功承办省春季农业生产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现场会。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创建,新认证“三品一标”产品16个。五河螃蟹连续三年荣获全国河蟹大赛“金蟹奖”。获省平安渔业示范县称号。服务业活力不断提升。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中农批、国际商贸城等商贸项目快速推进,彩虹时代广场、中央广场等城市综合体主体建成,谷丰园农贸市场等综合市场投入使用新增金融服务网点13个,创新金融产品5个。实现贷款余额128亿元,存贷比提高5.1个百分点。五河电商物流产业园建成并投入运营,建立绿色农业、电子商务等众创空间,开设京东特产等4个特色馆。五河螃蟹、沟东酥梨等14种地产品开展线上销售,全年销售16万单。实现电商网点行政村全覆盖。湿地游、乡村游等生态旅游业蓬勃兴起。产业水平实现新提升。

(三)深化改革增动能,发展活力持续释放。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突出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激发全社会发展活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建立“3+2”清单制度管理体系,清理规范县级行政权力1911项、中介服务157项、公共服务873项,清理规范乡镇公共服务156项。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实施投资建设类项目联合预审、并联审批。建成乡镇便民服务大厅14个,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市县一体化,实现交易全流程电子化。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实行“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发放全市首张电子化营业执照。全年新增个体工商3000户、私营企业800户,民营经济发展充满活力。推进财税综合改革。清理盘活财政资金7.56亿元、收回使用8588万元,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升。出台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有效防范政府性债务风险。全面落实“营改增”政策,为企业减免税收1.2亿元。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发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1016万元。在城关等12个乡镇实施“一户一块田”改革,置换并地3万亩。在临北新划等3个村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工作。完成城关南等10个村“村改居”。积极推进农民进城入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26个百分点。全县发展充满新动能。

(四)统筹城乡促协调,承载能力全面提升。坚持“一尊重五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县城建设展现新貌。完成县城公共服务设施等8个专项规划编制。全年投入大建设资金74.5亿元,实施大建设项目56个。城南九年一贯制学校建成并投入使用,长途客运中心、农商行大厦、游泳馆、科技馆和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体完工。玉带河景观带改造成效显著,污水处理厂二期投入运营。环城西路、国防北路等城区路网改造完成。启动金贸园周边区域等6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征迁房屋20万平方米,交付安置房2500套。完成房地产市场投资41亿元,销售65万平方米。县城绿地面积792.91公顷,绿地覆盖率提升至39.14%。精准开展城区交通秩序整治、老旧小区环境治理、公园绿地管护和城市环卫保洁,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美丽镇村魅力彰显。全面完成2016年度美丽镇村建设任务。投资8500万元,大力推进2017年度6个乡镇建成区、5个省级中心村、17个市、县级中心村建设。建成覆盖高速公路、国省道的绿色彩色廊道。加强新集、双忠庙2个国家重点镇建设,推进沱湖生态旅游特色小镇、朱顶苜蓿特色小镇建设。临北回族村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正式授牌。实施乡镇“两治理一加强”和“五个一”工程建设,建成乡镇文化广场18个,农贸市场14个,规模化超市18个,规范化住宅小区17个。深入开展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农村垃圾治理和陈年垃圾清理通过省验收,每年投入资金3700万元建立县、乡、村垃圾治理市场化运作体系,稳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整治和改水改厕。城乡发展步入新境界。

(五)多措并举惠民生,人民福祉不断增进。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夯实惠民举措,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显著增强。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胜利。实施“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深入开展“七个不落、一个不少”大排查。整合扶贫资金1.42亿元,落实脱贫攻坚九大工程,投入产业扶贫资金2095万元,支持8045户发展特色种养业。发放扶贫小额信贷2259户、9659万元。发放贫困家庭学生补助6721人、792万元。全面落实“351”和“180”政策,发放资金136万元,实现贫困户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民生保障更加有力。投入资金17.08亿元完成31项民生工程。城镇职工5项保险全面提标扩面。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不断提高。开展医疗救助、临时救助1.97万人次、发放救助金1278万元。持续深化教育改革,组建五河三中教育集团,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三医”联动和县域医共体组建,推进县医院、中医院门急诊楼建设。落实全面二孩政策。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成县博物馆和6个省、市级农民文化乐园,县文化馆获国家一级馆称号。承办全省民族乡工作现场会。县统计、档案、外事侨务、气象、消防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工会、工商联、共青团、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事业获得新发展。生态建设卓有成效。全面做好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开展秸秆禁烧、燃煤锅炉改造、“三车”整治等专项行动,PM2.5浓度下降41%。全面推进“河长制”,整治大中沟70条,完成沱湖中上游、怀洪新河拆网还湖4.1万亩,稳步推进天井湖、沱湖南汊拆网还湖。关闭搬迁禁养区、限养区养殖场189个。严厉打击淮河、天井湖等水域非法采砂行为。实施林业增绿增效行动,新增成片造林6400亩。加强国土资源保护,清理盘活土地386.8亩,关闭粘土砖瓦窑33座。创建沱湖等4个省、市级生态乡镇,朱顶小柳等10个省、市级生态村。人民生活迈上新水平。

(六)加强政府建设和社会治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开展大学习、大宣传、大培训、大调研、大落实”活动。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讲政治、重规矩、作表率”专题警示教育,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时刻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全面做好44件县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58件县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工作。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依法惩处一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行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化解矛盾纠纷和信访隐患,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积极开展“七五”普法,成功创建省级法治县,小溪赵庄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扎实开展安全生产“铸安”行动,全年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积极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争创省双拥模范县。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成五河好人馆,12人分别当选国家、省、市级好人,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头铺安淮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全县人民安全感、幸福感实现新提升。

各位代表!

一年来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决策、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依法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团结奋斗、努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力支持政府工作的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所有关心支持五河建设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经济总量不够大,工业基础薄弱,农业大而不强,现代服务业整体水平还不高;发展速度不够快,受政策调整因素影响,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指标增速没有达到年度预期;创新能力不够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能力不足,激励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城乡发展不够均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在教育、卫生和养老等方面的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少数干部责任意识、担当意识不足,存在懒政怠政、推诿扯皮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积极运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实践,认真加以解决,决不辜负全县人民的期待!

二、开拓创新、奋勇前行,谱写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新篇章

同志们,2018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关键的一年。我们要按照县十三届党代会二次会议的决策部署,抓住历史机遇,担当历史使命,不断开创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新局面。

2018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落实新发展理念为主题,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为抓手,大力推进生态立县、绿色崛起,加快建设水韵独具最美皖北水乡,争当蚌埠建成“两个中心”、实现“两个全面”排头兵。

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财政收入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等均控制在省市下达目标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持续优化供给侧结构,不断扩大有效投入和有效供给,激发实体经济发展活力,全面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深入推进“去降补”。加强项目审批监管,严禁审批建设限制类、淘汰类项目。加快“僵尸”企业、低效企业清理盘活,建立有进有出的良性发展机制。坚持住房的居住属性,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制度。大力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和购买商品房安置,做到安置与去库存并举,减少拆迁未安置户存量。科学控制供地规模,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大力推进“4321”政银担合作,全年完成政银担贷款1.2亿元,发放过桥转贷资金1.3亿元、“税融通”资金5000万元,办理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3000万元。支持重点企业开展直接融资,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深度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继续削减中介评估项目,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围绕企业用人、用能、物流等生产要素和主要环节,打好降成本“组合拳”,切实增强实体企业发展活力。

持续扩大有效投入。聚焦国家和省投资重点,积极谋划储备一批打基础、补短板、促升级、增动能的重大项目。全年计划编制重点项目191个,总投资1173亿元,2018年计划投资128亿元。其中省重点项目53个,总投资598亿元,2018年计划投资52亿元。落实“四督四保”工作机制,全面提高项目的开工率、竣工率、达产率、转化率,发挥项目投资带动效益。着力推进淮干行洪区调整、蚌五高速等基础设施项目,建成自行车产业园二期、双创产业园等工业发展平台。深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扶贫开发等领域项目建设,形成多力驱动发展的生动局面。

大力服务实体经济。积极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全面兑现固定资产投资、“小升规”等涉企优惠政策。深入推进“聚焦实体经济·行走企业”、“千干扶千企”和“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全方位、多层次为企业发展出实招、解难题,做好企业用地、用电、用工、融资等生产要素保障。加强企业帮办服务,持续推进县领导联系企业制度和重点项目月调度制度,对入园企业实施立项报批、施工建设、竣工验收、达产达效等全程帮办。实施质量品牌升级工程,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增加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鼓励企业争创省长、市长和县长质量奖,培育安徽名牌和省著名商标5件以上,在创建国家品牌产品上取得新突破。

(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下好创新“先手棋”,着力增强全社会创新能力,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全面提升我县产业发展整体水平。

做大做强新型工业。大力推进“三重一创”建设,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绿色食品、智能电子两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持续推进飞宇轴承、万航内燃机等项目。新增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4家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0%以上。积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投入技改资金38亿元,加快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机械制造三大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提高产业整体水平。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大力推进“互联网+”制造行动,实施现代牧业、恒源技研等企业数字化改造,推进五河春、淮酒酒业等企业机器换人,新增“两化融合”示范企业4家以上。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75亿元,新增规上企业20家,工业经济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生产型服务业向专业化、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型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业,新增金融服务网点10个,支持县农商行、徽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全年实现贷款余额148亿元、增长16%。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建成中农批物流园、国际商贸城等项目,推进新集淮河港前期工作,鼓励快递物流企业设立区域性分拣中心。建成中央广场、彩虹时代广场,加快老城区商圈提档升级和新城区新兴商圈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发挥电商物流产业园示范、培育和带动作用,新引进大型电商物流企业4家以上,培育电子商务经营主体30个。完善农村电商“一中心、五体系”建设,建成大新等3个电商特色小镇和城关沟东等6个电商示范村。大力促进服务业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医疗养老、文化体育、休闲旅游和社区服务项目,切实发挥现代服务业的引领带动作用。

全面提升创新能力。推进以理念创新、产业创新、科技创新等为重点的全面创新,形成“人人思创新、工作谋创新、发展看创新”的氛围。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全社会投入科研经费1.8亿元、增长5%,申报专利750项、增长7%。加强创新载体建设,建设创新平台2个,新增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4家。做好专利成果转化文章,在争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携带技术成果来五河创办企业、实验室和技术研究中心等方面实现突破。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发挥天使基金撬动作用,对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业团队进行扶持,利用职业教育机构开展“订单式”人才培训,为创新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三)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坚定不移深化各领域综合改革,持续深入推进对外开放,全面构建双向开放合作的新格局。

持续深化综合改革。落实“放管服”改革,完善“3+2”清单制度,精简政府权力事项。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实现企业和群众“最多跑一次”目标。持续推进“多证合一”、“证照分离”,落实企业全程电子化登记。推进财税综合改革,全面落实“营改增”政策,减轻企业税收负担。规范政府债务管理,做好年度存量到期债务处置工作。清理盘活国有资产,激活沉淀资金,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财政资金高效使用。不断落实投融资改革,从严规范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和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依法规范运作产业引导基金和风险补偿基金。深化政府平台公司改革,厘清功能定位、突出主业发展,提高管理科学化水平。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开展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试点工作。推进金融改革,持续开展金融服务“进村入企”活动,全面提高金融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加强招商引资与对外合作。健全完善招商引资政策,不断增强对外资外企的吸引力。全面融入国家“三大战略”,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皖江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分工合作。围绕三大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开展招商活动。做好与央企、民企、外企和资本要素等“三企一资”对接,提高招商引资精准度。全年力争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5个,其中20亿元以上产业类项目2个,利用市外亿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130亿元。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加大外贸实体企业培育支持力度,扩大进出口规模,实现进出口总额4600万美元,增长15%,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推进开发区创新发展。持续完善开发区功能,加强环境保护,统筹推进一区多园建设,全面提升承载能力。加强中小企业产业园、双创产业园建设与招商,积极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快自行车产业园建设,扶持发展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推进城北退市进园产业园建设,做大做强一批规上工业企业。完善电商物流产业园、产业加速中心功能,积极孵化一批创新创业主体。加快绿色食品、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园建设,尽快形成县域经济新的支撑点。全年开发区力争引进县外资金80亿元,实现固定资产投资55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280亿元,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5家,对县域经济贡献率显著提升。

(四)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持续加强乡村建设,全面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全面整合涉农项目,推进小农水、高标准农田和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粮食精深加工和畜产品、奶制品加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推进农业经营体系建设,新增100亩以上成片流转土地1万亩,新增家庭农场60家,专业合作社50家,农业服务组织11个。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持续调整粮经饲结构,提高稻渔综合种养面积,推进畜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和渔业增产增效行动,新增高标准养殖场4个、大规模水产生态养殖面积1万亩。加强“三品一标”创建,新增市级以上农产品品牌3个、农产品认证15个。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不断增强农业的多功能性。

推进美丽镇村建设。加强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完成6个乡镇、14个中心村规划编制。全面推进2017年度6个美丽乡镇、5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推进大新、新集田园综合体建设。加强美丽镇村管理,深入开展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实现农村垃圾“收、转、运”全覆盖,完成小溪等6个乡镇政府所在地、新集姚管等5个美丽乡村中心村污水处理厂建设,完成2万户农户改厕任务。实施“县道提升、乡道畅通”工程,进一步完善县乡路网。健全农村“自治、德治、法治”治理体系,发挥乡风文明引领作用,提高乡村综合治理水平。大力振兴乡村经济,加强“一镇一特、一村一品”培育,不断提升乡村发展能力。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期不变。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转化,引导土地经营权适度规模流转。持续推进“一户一块田”置换并地工作。不断完善农民进城入镇落户政策。扩大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步伐,进一步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五)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提升县城综合能级。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不断优化布局、完善功能、加强管理、提高品质,全面提升县城的综合承载力。

持续提升县城品质。全面推进“多规合一”,做好消防、商业网点布局等8个专项规划编制,提高规划设计系统性和科学性。持续推进城市建设,投资79.5亿元实施52个城市大建设项目。稳步实施中医院东等棚户区征迁,建成花园新村等地块安置房。建成“二馆一中心”、旧县小学、东小学、县医院、中医院门急诊楼等公共服务设施,实施县体育馆改造升级工程,高标准打造一批商贸综合体和商住小区,提升城市内涵与品质。精准实施城市管理,开展城区交通秩序、背街小巷环境、道路工地扬尘等专项整治行动,打造一批示范街道和示范小区。精细化开展环卫保洁、园林绿化、水系治理和绿地管护,不断巩固国家园林县城创建成果,让人民群众生活的更舒心、更美好。

全面提高承载能力。加强路网建设,着力推进蚌五高速、中兴路新浍河桥、复线船闸等项目建设。打通兴潼路、五福路、为民路等城南新区路网。配合做好合新高铁五河站选址和线路规划等前期工作,实施龙岗路延伸段等6条主干道路弱电入地工程。加快城区天然气主干网和小区分支网络建设。统筹城区停车场建设与管理,切实解决市民停车难题。实现县城主要公共区域无线网络全覆盖,推进智慧型城市建设。加强公园绿地建设,建成龙湖公园、规划三路景观带等绿地景观,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实现较大提升。

不断提升文明程度。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积极宣传道德模范和好人事迹,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全面开展文明村镇、文明校园、文明家庭、文明单位等“四创”活动,提高人民群众参与积极性、主动性,全力创建省级文明县。深入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加大失信惩戒力度,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格局。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壮大虹城志愿者队伍,让乐于奉献成为行动自觉,切实将五河打造成和谐之城、文明之城。

(六)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绿色宜居美丽家园。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大力实施生态立县,绿色崛起战略,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严格执行生态红线划定方案,全面完成中央和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工作。大力实施“蓝天”行动,深入开展燃煤锅炉改造、清洁能源替代和全年全域禁烧等工作,确保PM10浓度控制在上级下达目标以内,打赢蓝天保卫战。大力实施“清水”行动,实施60条大中沟清淤整治,完成沱湖南汊、南沱河、天井湖拆网还湖,加强怀洪新河、沱湖等河流湖泊跨界污染防控,做好城镇居民饮用水源地保护。实施“净土”行动,加强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开展土壤污染调查与治理,推进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严厉打击跨区域转移工业废弃物等违法行为,切实把五河打造成天蓝水清地净的美丽家园。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全面推进林长制,积极植树造林扩绿增绿,完善提升104国道等绿色通道,新创建一批森林城镇和森林村庄。全年新增造林绿化面积1.3万亩,绿化覆盖率提高0.61个百分点。持续推进河长制,实施河湖沟渠库水系连通工程,做好“五河三湖一水库”等河湖湿地综合保护与生态开发。积极发展绿色产业,建成皖能垃圾发电项目,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园、饮马湖风电二期项目建设。支持发展绿色建筑,推进环保材料生产和使用,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大力倡导绿色生活,推行绿色消费、绿色出行,让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成为文明风尚。

高效节约利用资源。严把新上项目环评、安评、能评关,支持企业在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方面加大投入,不断优化能源结构,倡导使用清洁能源。全面落实能耗、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产出率。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加大查违控违力度,确保新增违法用地零增长,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积极发展绿色金融业,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向节能环保、清洁能源产业增加信贷投放,促进绿色产业快速发展。

(七)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役。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最大的民生工程,深化“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全面完成脱贫1786户、3790人的年度目标。

在精准脱贫上下真功。把好精准识别“源头关”,制定精准到人的帮扶措施,高效使用扶贫资金,坚决杜绝数字脱贫,从严防范边脱贫、边返贫问题,确保脱贫成效经得起检验。在补齐短板上出实招。以产业扶贫为主攻方向,深入推进“四带一自”模式,加快特色种养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持续稳定增加贫困户收入。大力实施健康脱贫,全面落实“351”“180”等综合医保政策,扩大村级大病救助基金覆盖面,切实兜住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底线。深入实施教育扶贫,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国家助学金、“雨露计划”和助学贷款等政策,确保教育扶贫政策全覆盖。积极实施金融扶贫,做好贷款精准投放和扶贫信贷风险防控。注重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充分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提升脱贫的信心和决心。在合力攻坚上见实效。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和“单位帮扶、干部驻村、不漏一户”的工作机制。加强驻村扶贫工作队建设与管理,严格落实“三定一考”制度,发挥村两委班子战斗堡垒作用,夯实脱贫攻坚基层基础工作。坚持实字当头,加强督查指导,实行最严厉的问责制度,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切实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八)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作,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积极实施33项民生工程,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的要求,做好基本民生保障工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化教育改革,推进三中教育集团和二中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全面落实“全民健身,拥抱省运”行动。持续提高就业保障水平,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逐步建立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提高残疾康复服务水平。实施健康发展战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医养结合产业发展。持续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提高健康服务水平。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文化需求,让全县人民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持续开展“守护平安”系列行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按照属地管理、源头化解的原则,做好信访维稳工作。持续开展安全生产“铸安”行动,加强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筑牢安全生产防线。深入开展食品药品监管,巩固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成果,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全面加强气象、地质、应急等工作,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深入开展“七五”普法宣传教育。加强互联网安全管理。大力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巩固省双拥模范县创建成果,增进军政军民团结。

三、不忘初心、务实为民,推进政府自身建设迈上新台阶

各位代表,新时代对政府工作提出新要求,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牢记人民重托,积极履职尽责,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一)坚持党的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进工作。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不移地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加强作风建设。牢固树立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为民服务理念贯穿于政府工作全过程。切实增强执政为民本领,把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求作为奋斗目标,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不断增强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和科学发展本领,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持续转变工作作风,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谋民生之利、多办民生之事、多解民生之忧,着力解决群众在就业、就学、养老等方面需求,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三)坚持依法履职,全面建设法治政府。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完善依法决策机制,实行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民主集中决策制度,将政府行为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坚持依法行使权力,公正文明执法,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认真执行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桥梁纽带作用,广泛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加强政务公开、政务诚信工作,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四)坚持正风肃纪,始终保持清正廉洁。认真贯彻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全面从严治党,提高政府系统党建工作能力和水平。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落实“一岗双责”,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和制度防线。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对重要部门、重点领域从严监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厉行勤俭节约,从严控制“三公经费”,把财力集中用在发展最重要、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持之以恒反对“四风”,坚决纠正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厉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

各位代表,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新征程开启新篇章。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心聚力,奋勇前行,为全面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大力推进生态立县、绿色崛起,加快建设水韵独具最美皖北水乡,争当蚌埠建成“两个中心”、实现“两个全面”排头兵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