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

发布时间:2012-01-17 16:17 来源:五河县人民政府 浏览量: 【字号:   打印

201217日在五河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五河县人民政府县长  周学保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十五届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开拓奋进,成效显著的五年工作回顾
    县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和考验,攻坚克难,开拓奋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11年多项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全市三县之首。
    ——过去的五年,是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的五年。五年来,我们不断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发展步伐,县域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超过百亿元,比2006年翻了一番。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支撑能力日益增强,二产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45%,2011年达到8.53亿元,是2006年的5.7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8%,2011年达到92亿元,是2006年的7.7倍。
    农村经济稳中有升。克服病虫害和灾害性天气影响, 2011年粮食总产量达到83.41万吨。先后荣获省政府“粮食生产三大行动先进县”和国家农业部“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荣誉称号。养殖业向规模化方向迈进,创建省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3家,市级养殖小区30家,水产品产量进入全省先进县行列。2011年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36.74亿元,是2006年的1.6倍。农业产业化、组织化、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县共有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4家,年营销收入超亿元农产品加工企业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46个,农业生产主要环节机械化水平达到82.7%。农民收入显著提高,生活殷实、幸福。
    工业经济迅猛发展。2011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5亿元,是2006年的13.5倍。年产值超亿元以上企业从无到有,目前已达43家。海华化工、天麒面粉、顺鹏米业年产值突破5亿元。轻纺服装、农副食品加工、精细化工、装备制造四大支柱产业日益壮大,年产值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70%以上,具有五河特色的工业产业体系逐步形成。举全县之力打造工业发展平台,规划面积61.5平方公里的经济开发区,五年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8亿元,25平方公里建成区实现 “五通一平”,路网、电网、管网等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已吸纳255家企业入驻。2011年开发区企业实现工业产值100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的73.5%,开发区已成为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商贸流通日趋活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7%,2011年达到33.4亿元。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网工程”为契机,建设和改造农家店340个,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2个,发展农资连锁店78个,全县各类商贸流通业经营网点9000多户,从业人员10万余人。覆盖城乡的商品流通和农资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全县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
    ——过去的五年,是各项改革持续推进,发展活力日益彰显的五年五年来,我们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多项改革,理顺了发展机制,激活了发展动力。基本完成国有、集体企业改制任务,有效盘活资产。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城投、建投公司五年累计融资16.76亿元,新组建五河永泰村镇银行和华芳小额贷款公司,激活民间资本。县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注册资本增至1亿元。积极推进资本运作,德翔人造板、雪郎生物科技、海华化工等企业上市尽职调查全面结束,即将进入上市辅导期。加强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探索“评级、担保、贴息、贷款”新模式,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健全金融机构信贷投放机制,全县贷款增幅连续三年超过存款增幅。全力激活内资,五年新增个体工商户8139家、私营企业744家。鼓励出口创汇,全县外贸进出口备案企业48家,有进出口实绩企业14家,五年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4300万美元,年均增长113.9%。
    招商引资提速提质。抢抓长三角、珠三角产业转移机遇,采取全员招商、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专业招商、驻点招商等方式,瞄准大集团,主攻大项目,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五年共引进项目264个,累计到位县外资金196亿元。2011年到位资金75亿元,是2006年的9.23倍。引进项目规模越来越大,实力越来越强,全县在建项目111个,其中亿元以上26个、10亿元以上5个;亿元以上签约待建项目32个,其中10亿元以上8个。华芳集团、现代牧业集团、江苏雨润集团、达派集团、中纺集团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大集团相继落户,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过去的五年,是基础设施迅猛发展,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的五年。五年来,我们编制完成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及水环境规划等9个专项规划,县城面积由原来的10.5平方公里扩大到14.3平方公里。坚持群众利益至上,旧城改造步伐加快,五年实施旧城改造项目31个,完成拆迁面积152万平方米,建成高标准住宅小区9个、75万平方米。在建安置房40.2万平方米,竣工安置房23.3万平方米,回迁安置户2350户,发放拆迁补偿安置费2.4亿元;开工建设廉租房2018套,已建成使用728套。总投资48亿元的漴河及周边区域综合改造项目序时推进,漴东新区框架拉开。市政公用设施逐步完善,县城地表水厂、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配套管网覆盖城区,大桥路东段等10条道路改造扩建顺利实施,县城西环线、青年路南段新开河大桥开工建设,城区路网通行顺畅。城市管理不断加强,城区违搭违建得到有效遏制,拆除违法建筑面积29.2万平方米。城南新区建设全面展开,行政办公中心,文体中心相继投入使用,城南光彩大市场、中小学校、医院、四星级酒店等标志性服务设施开工建设。城市主要道路全面有序实现硬化、绿化、亮化,人居环境大为改善,县城绿地覆盖率达到 26%,城镇化率由2006年的31%提高到40%。初步实现了旧城改造换新颜、新区建设展风采目标。
    小城镇建设全面铺开。乡镇农贸市场、居住小区、镇区道路日益完善。小溪、双忠庙、武桥等工业集中区初具规模。国、省道路域环境治理和乡镇文明创建工作扎实推进,集镇硬化、绿化、亮化、净化工作成效明显,小城镇自来水供水率达到58.5%。城乡交通日益便捷,铺设县乡公路主干线152公里、农村公路“村村通”650公里,乡镇农班客车改造全部完成,群众出行难问题得到根本好转。电网建设加快发展,新增、改造220千伏输变电1个、110千伏输变电1个、35千伏输变电4个,新建输变线320公里,电力供应得到充分保障。水利建设全面提速,淮北大堤加固、淮干河道整治等一批有影响的重点治淮项目相继开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扎实推进,五年投入水利建设资金7.35亿元,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5万亩,改善灌溉、除涝面积65万亩,农业抗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林业发展形势喜人,五年累计成片造林3.6万亩。
    ——过去的五年,是民生投入不断加大,发展成果惠民最多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追求,在足额保障县级配套资金、全力实施省定民生工程的同时,每年明确为民办十件实事,着力解决群众迫切需要、但又无力解决的问题。筹集资金436万元,圆了3391名贫困学生的上学梦;补助资金400万元,使400户因重大意外事故、重大疾病死亡家庭重振生活信心;安排专项资金2000万元,修铺村村通道路连接线200公里,改造维修县乡主干道危桥20座,维修重建乡村生产道路上水毁桥涵173座,疏浚丘陵地山塘260座。完成城关、头铺等9个乡镇38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12.03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每年投入1000万元,连续五年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使农村初中实现了寄宿制全覆盖。加强村级泵站建设,对村级排灌站管护每个每年给予5000元补助。免收排涝水费,年减轻沿淮群众负担600万元。实行村干部三位一体政策,年人均待遇在皖北地区领先。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绩效工资兑现到位,各项待遇全面提高。实施公积金扩面提标,缴存比例在三县率先达到市级水平。全面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正式启动,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类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基本实现了保障对象的应保尽保。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县级社会养老保险范围,五保、残疾人、城乡低保等补助标准逐年提高,困难群体生产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不折不扣地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实行农民负担“零容忍”,五年“一卡通”发放各类惠农补贴9.56亿元。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1740元、6547元,是2006年的2.4倍、2.1倍。
    ——过去的五年,是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社会建设成效显著的五年五年来,我们积极发挥公共财政职能,加大对教育、科技、文化等社会事业投入,累计拨付财政资金15亿元。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投入资金4.53亿元,加固改造危房54.28万平方米,新建校舍42万平方米。教育布局调整全面完成,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学研对接,全县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民营科技企业14家,高新技术产品6个,安徽省著名商标9个,安徽名牌产品2个,2011年被命名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全县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5万人次,城镇累计新增就业1.8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9000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15个乡镇敬老院改扩建全面完成,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50%。着力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新建、扩建乡镇卫生院15个,基本实现村村有卫生室目标。全面落实基层医改各项措施,药品实现零差率销售,累计向群众让利1200万元,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较好解决。残疾人康复事业较快发展,被命名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旅游业取得新进展,沱湖湿地风景区进入国家AAA级风景区行列。计生工作扎实推进,村为主管理机制成效明显,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文化体育事业日益繁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覆盖城乡,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全民健身先进县”。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圆满完成。加强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和基本农田保护,加大矿产资源整合及整装勘查力度,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普法工作深入开展,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平安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始终保持环保工作高压态势,企业环保意识普遍增强。
    此外,气象、修志、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人民武装和预备役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工会、妇联、共青团、科协、工商联等群团组织在县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过去的五年,是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发展环境更加优化的五年。五年来,我们扎实开展科学发展观、效能建设年、思想大解放等活动,持之以恒地推进政风行风建设,“庸懒散软”等机关病得到较大改变,工作人员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得到有效提升。行政审批事项“两集中”“两到位 ”进一步强化,审批流程更加顺畅。严格招投标管理,着力整治工程建设领域不良行为,让公权在阳光下运作。行政处罚严格执行“两告知一签字”制度,企业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及时处理热点难点问题,县长热线、县长信箱、政府网“回音壁”等政民互动平台作用日益显著。坚持重大事项和政府会议主动邀请人大、政协参与制度,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机制进一步完善。扎实推进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及社会监督,积极采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五年办理县人大代表议案15件、建议196件,县政协委员提案373件,通行、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一大批群众关注的问题得到较好解决。政府应急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得到提升。坚持县级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不断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切实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认真落实各项廉政规定,加强监察、审计等专业部门监督,强化效能督查,政风环境明显好转。
    各位代表,本届政府任期的五年,是政府工作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五年,是全县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工作大跨越的五年,是加快发展、争先进位、全面振兴的五年,也是人民更加幸福、五河更有尊严的五年。五年成绩的取得,是县委正确领导和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县人大依法监督、县政协积极参政议政的结果,是历届班子打下扎实基础的结果,是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理解信任、建言献策的结果,是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关心支持的结果。凝聚着全县人民的智慧、心血和汗水,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怀和支持。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五部队、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向在五河投资创业的企业家,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五河建设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奋斗的历程难以忘怀,发展的经验弥足珍贵。五年来,我们深刻体会到:
    五河要加快发展,必须创新发展思路,明晰发展路径。五年来,我们以适度超前的城镇化带动相对滞后的工业化发展,从五河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发展现状出发,实施旧城改造项目31个,土地出让金收入30亿元,净收益11.5亿元,重点投向经济开发区和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工业经济腾飞和农村经济发展,壮大了县域经济实力。
    五河要加快发展,必须围绕发展中心,强化发展举措。五年来,我们始终把经济建设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多干少说,不做虚功、不务虚名。坚持项目带动、投资拉动,滚动实施重大项目308个,累计固定资产投资256亿元;坚持招商引资不动摇,招商引资企业个数已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个数的70%以上;坚持调优调高目标,倡导“五加二”、“白加黑”工作法,严格奖优罚劣、治庸治慢。全县上下思想统一在经济发展上,精力集中在本职工作上,目标锁定在争先创优上,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五河要加快发展,必须廓清发展障碍,破解发展难题。五年来,我们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整合政府和社会力量,致力于强化征管、压缩开支,解决了吃饭问题;致力于开拓创新、搭建平台,累计融资25亿元,解决了发展问题;致力于村庄改造、土地开发、复垦整理,提供建设用地指标1.4万亩,解决了土地制约问题;出台环保工作十条,并付诸实施,解决了环境瓶颈问题。
    五河要加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理念,践行发展宗旨。五年来,我们始终秉承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明确政府工作导向,积极做好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拆迁安置补偿、特困群众救助、社会保险及各项民生工程实施工作,优先解决群众所需所想所盼等民生问题。五年共筹集民生工程资金13.75亿元,不遗余力地让全县人民拥有较好的保障水平,享受优质的公共服务,生活在优美的环境之中。全县政通人和,心齐气顺。
    各位代表,成绩属于过去,正视差距才能奋起直追。在五年的发展实践中,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农民持续增收缓慢,农业产业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全民创业氛围不够浓厚,发展的内生动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少数部门非生产性支出仍然较大,干扰中心工作现象仍然存在;工作推进机制仍需健全,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工作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对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扬帆起航,加速崛起的五年工作展望
    今后五年,是五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五河加速崛起、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的攻坚时期。新一届政府面临的压力巨大、面对的考验严峻。但纵观全局,五河的发展也面临着难得的战略机遇。国家不断加大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力度,珠三角、长三角等发达地区资本和产业加速向中西部转移,我省继续实施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加快皖北地区发展等重大战略,全县广大干群凝心聚力谋发展、一心一意搞建设的氛围更加浓厚,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各种有利条件,直面应对各种挑战,全力破解各种难题,在新的起点上推动五河经济社会奋力赶超。
    按照县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定位,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方针,强力推进工业强县、统筹城乡、投资拉动、开放带动和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综合经济实力迈入全省先进县行列,财政供给人员待遇达到市级水平。人民更加幸福健康,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经济更加繁荣昌盛,政治更加民主自由。
    具体目标是:到2016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240亿元,五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65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5亿元;财政收入达到25亿元,力争实现翻两番目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000元;在岗职工收入达到50000元;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要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做到四个坚持:
    一是坚持把项目突破作为奋力赶超的核心动力。牢固树立干在大项目、快在大项目、突破在大项目的理念,千方百计招引大项目,加快培育大企业。以大项目调优结构,以大项目增强后劲。五年累计实施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50个以上,培育年销售收入10亿元企业5家以上,上市公司力争达到3—5家。通过项目拉动、投资带动,努力把五河建设成为皖北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二是坚持把产业升级作为奋力赶超的重要抓手。牢牢抓住国家支持中部、全省支持皖北加快发展的有利时机,主动融入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立足现有产业资源优势,全力克服土地、环保“瓶颈”制约,五年实施企业技改项目100个以上,培育产业集群35个。推进产业调整,加速产业升级,培育和扶持高新技术企业。逐步将五河建设成为现代农业基地、现代纺织业基地、现代机械制造基地。
    三是坚持把统筹发展作为奋力赶超的基本保障。围绕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公共服务不均等两大问题,加快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使城乡之间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公共服务均等受惠,力争培育2—3个皖北十强镇,50个左右的新型中心村或农村社区示范点,全县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四是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奋力赶超的根本追求。把改善民生、加快民富摆在更加突出位置,逐步实现从扶贫济困向保障民生权利、从局部救济向普惠于民、从满足群众生存性需求向发展性需求、从重视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向注重提升群众幸福指数转变。加快教育、医疗、文化和社会保障等各项事业均衡发展,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深入实施农民收入倍增计划,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更有尊严。
    三、抢抓机遇,大有可为的2012年工作安排
    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做好全年工作,对保持和延续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顺利完成“十二五”各项目标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2012年主要目标任务是: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3.5%,财政收入增长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等指标控制在省下达的目标以内。重点抓好以下七项工作:
    (一)以项目带动为抓手,强力推进工业发展上水平。
    加强项目管理。坚持把项目作为工业经济的载体和抓手,高起点谋划100个左右的好项目、大项目。加大项目争取力度,最大限度地用足、用活、用好政策,全年向上争取项目资金2亿元以上。坚持项目领办工作机制,确保每个重点项目都有领导负责、每个环节都有人跟进、每个问题都有人解决。全年重点实施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5个以上,确保华芳2号厂房、雨润食品、现代牧业、新和纱业、达派箱包等20个亿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中国风电、中纺油脂、华孚色纺、宏大方圆、朗润新材料等15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全年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65亿元以上。
    强化工业运行调度。继续推行县领导联系帮扶重点企业制度,着力在企业生产经营、要素配置、环境保障、劳动用工、信贷融资等方面,为企业搞好服务。加速推进产业集聚、企业集群,通过增资扩股、兼并、技术改造等方式,力促赛远薄钢、华芳纺织等企业年产值超10亿元,雪郎生物科技等5个企业进入上市辅导期。实施富源电子、克菱保健等18个工业技改项目,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10家以上,实现工业增加值42亿元。
    鼓励支持全民创业。有效激活民间资本,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年内新增私营企业200家,个体工商户1500个。扩建小溪农民工创业园,建成临北农民工创业园,壮大镇域工业经济。进一步推进企业信用和农村信用两大工程建设,拓宽融资平台,强化政银企合作,探索便捷有效的贷款担保形式。对县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实施股权重组,新引进1家注册资本超亿元的民营担保公司。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全年为企业累计融资8亿元以上。
    (二)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强力推进三农工作上水平。
    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着力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80万吨以上。积极向上争取专项扶持资金和信贷支持,促进农业重点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以中纺油脂、现代牧业、江苏雨润等产业化企业开工、投产为契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积极打造特色农业品牌,年内新增无公害农产品2个,绿色食品3个。支持引导农民通过多种方式流转土地、合作经营,年内新发展专业合作社200个以上,完成土地流转面积15万亩。不断完善农村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年内完成农村劳动力培训620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2700人。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积极组织以小农水重点县为抓手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促成三个行洪区调整改造项目启动,完成洪泽湖抬高蓄水位影响处理工程及13座泵站新建、改造任务,建成淮水北调取水口五河泵站。大力推广水稻机插秧、土壤深松等先进实用农机化技术,降低农民劳动强度。继续推进“绿色五河”建设,新增成片造林15000亩。加大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力度,基本完成投资1.3亿元的沫河口、大新、浍南、东刘集等26个行政村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推进田、水、路、林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强力推进2012年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建设。以旧村庄改造为契机,集中打造规模较大、配套完善、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农村社区,切实改变农民居住条件,让农民逐步过上居民的生活。
    (三)以适宜人居为引领,强力推进城乡建设上水平。
    加强城市建设。按照“做强城市功能、做优城市环境、做美城市形象”的要求,提高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水平,不断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高城市综合服务水平和承接能力。加大老城区综合改造力度,完成棚户区及旧住宅区综合改造拆迁70万平方米。建成环城北路以南漴河景观带,改造扩建环城北路与国防路。不断优化城南新区功能配套。启动青年路南段两侧地块改造及安置房项目,建设龙湖公园,实施龙河景观工程,完善兴县路、前进路等新区路网结构,加快旧县、花木王、小方安置区及香格里拉、金盛御府等住宅小区建设,着力推进城南光彩大市场、四星级酒店、青年路南段新开河桥梁工程、县文化大厦等项目建设,完成城南中小学、城南医院工程建设任务。稳步发展小城镇。加大对沫河口等重点镇发展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镇区道路,加强示范住宅小区和农贸市场建设,增强小城镇载体功能。实施五河出入口道路绿化亮化工程,提升五河形象。
    拓展城乡路网结构。加快104国道五河段、韩沫公路、306省道东向连接线、怀洪新河任楼大桥、县长途客运中心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积极推进县城西环线公路工程,开工建设青年路怀洪新河大桥;做好徐明高速、蚌五泗高速施工环境保障工作;升级改造县乡道路50公里,改造县乡主干道危桥17座;确保园集大桥年内建成投入使用。
    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全面推行城市管理片区化、保洁服务市场化、门前三包制度化建设,逐步实现城区全天候保洁。探索出租车运营有效管理模式,规范公交车经营行为,逐步取缔城区“马自达”,改善城区交通条件。严禁居民、农民违规建房,依法制止违建行为,确保违法建筑零增长。不断加强城乡建筑市场管理,严查违规施工行为。强化镇村精神文明创建,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四)以拓宽思路为导向,强力推进招商引资上水平。
    进一步拓展招商思路。突出以商招商,努力在重点地区实现招商新突破,确保每月都有项目签约、开工。加强招商信息源和项目库建设,围绕已入驻大企业上下游供应链,精心包装推介一批产业链项目,提升招商项目针对性和成功率。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扩大投资的主渠道,坚持招大引强,建立以科技含量、投资强度、产出效益和生态环境等为主要指标的筛选评审机制,积极引进亿元以上,特别是5亿元、10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5亿元,力争超百亿。新引进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6个以上,1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个以上。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年内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5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000万美元。
    完善园区功能配套。着力推进园区水、电、气、热等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园区商贸物流中心项目。城南工业区全面开展西扩新区建设,新建一座污水处理厂;沫河口工业区完成世行项目建设,实施好地表水厂、污水处理厂、园林绿化、排涝等基础配套工程。大力推行“管家式”帮办服务,切实为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具体问题,力促项目早建设、早投产、早达效。
    (五)以统筹发展为重点,强力推进社会事业上水平。
    实施教育兴县战略。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实施寄宿制学校配套工程,完成教育危房改造任务。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加快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加强民办幼儿园规范化管理。关心留守儿童教育和成长。创新教育管理人员聘用方式,逐步在城南新区打造教学质量皖北一流的中小学校。确保高考万人本科达线率三年内进入全市先进县行列。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抓好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实施卫生技术人员素质提升工程,不断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力争三年内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达到周边县水平。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创业。健全完善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确保城乡低保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创建“全国康复工作示范县”。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弘扬五河传统优秀文化,深入开展地方文化与县域经济发展大讨论活动,促进五河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沱湖、天井湖、大巩山等风景区和龙潭湖湿地公园建设,全面提升生态旅游品位。加快乡镇为民服务中心建设。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工作,严厉查处“两非”案件,稳定低生育水平。强化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监管,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不断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加大环境保护监管力度,严肃查处超标排放、恶意排污行为。强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完善信息网络管理,加强对网络舆论的研判、引导,使信息网络成为服务群众、管理社会的有效手段。坚持领导接访和包案制度,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强基层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六五”普法,积极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违法犯罪,为经济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六)以便民惠民为宗旨,强力推进民生工程上水平。
    坚持民生优先,全力抓好省定民生工程的实施,足额配套县级资金,加大督查问责力度,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推进,切实把顺民意、暖民心、解民忧的事情办实办好。继续推进县级民生工程实施,着力办好十件政府实事:
    一是维修或重建乡村主干道水毁桥涵30座。
    二是维修改造毁坏严重的村级泵站30座,清洗村级毁坏、淤积机井800眼。
    三是在城区主要路段及公共繁华场所新增150个监控探头。
    四是建成北店出入口景观绿化工程。
    五是完成“村村通”道路连接线30公里,农村公路路肩硬化220公里。
    六是新开工建设安置房4087套、公共租赁房600套、廉租住房406套。
    七是新农合大病补偿封顶线由每人每年15万元提高到30万元。
    八是农村五保户看病医药费实行全额报销。
    九是取消城乡低保户有线电视服务费、垃圾处理费,对低保户生活水费、电费由县乡财政给予补助。
    十是种植业农业保险农民自筹部分由县乡财政代缴。
     (七)以提升效能为保障,强力推进自身建设上水平。
    各位代表!实现未来五年美好蓝图,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需要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政府自身的积极作为。我们必须开拓创新,埋头苦干,多花精力,多流汗水,不断提高加快发展、突破难题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建设一个群众满意、干部信任、上级放心的政府。
    不断解放思想,建设创新型政府。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发展思路,在促进工业腾飞、提升招商水平、统筹城乡发展等重大问题上寻求新的路径和方法,做到思想无禁区、探索无禁区,敢于思考、勇于开拓,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完善目标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不断激发政府部门争先创优活力。
    强化责任追究,建设高效型政府。健全压力传导机制,强化限时办结,严格无为问责制,探索中心工作失职自动离岗制度,切实提高政府抓落实的能力。深入推行工作交办、催办、督办和现场会办制,集中解决少数干部“庸懒散”等不良习气,保证县委、县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落地有声、抓铁留痕。大力践行“一线工作法”、“表格工作法”和重大项目“联审联批”制度,使广大干部都能深入前沿一线、落实到底到位,让抓落实成为五河干部的第一特色,让执行力成为五河干部的第一能力。
    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制型政府。积极运用法治思维、法律手段解决矛盾和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立健全重大决策公众参与、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程序,对重大资金决策实行风险评估制度。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加大政府采购、资金使用、基建工程等行政事务公开力度。进一步规范招投标市场秩序,有效解决招投标领域挂靠、围标、串标等违法违规行为,严格建筑企业“黑名单”管理。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深化政行风评议,认真受理群众投诉,做到诉必接、接必查、查必果。
    狠抓廉洁自律,建设亲民型政府认真做好纠风治乱工作,加强对重点岗位、重点领域的廉政风险防控。严格执行厉行节约有关规定,严厉查处同城公款吃请行为,公务接待、公务消费、公务用车经费压缩15%以上。畅通评议渠道、完善审计监督、强化效能监察,不断健全监督网络。多谋富民之策,多做惠民之事,多解民众之忧,树立政府亲民为民形象。
    各位代表,五河的发展任重道远,人民的企盼催人奋进。让我们在中共五河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县人民,以更加饱满的热情迎接挑战,更加开阔的视野谋划发展,更加务实的作风勤勉做事,更加有力的举措普惠于民,为建设经济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更加幸福的新五河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