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解读】关于《五河县“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政策解读

发布时间:2022-11-18 18:46 来源: 五河县教育体育局 浏览量: 【字号:   打印


    一、背景和依据

为推进我县教育强县建设,根据《中共安徽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安徽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蚌埠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蚌埠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中共五河县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结合我县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制定《五河县“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教育事业发展事关人民福祉、事关社会公平、事关民族复兴,科学编制并实施“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对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县、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规划》编制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指示及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教育强县战略,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主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积极探索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协同推进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形成“三全育人”的五河教育新格局。

三、研判及起草过程

五河县教体局于2021年2月启动《五河县“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经过学习上级文件精神、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面对面访谈以及查阅相关资料等环节,规划编制团队起草和完善了《五河县“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初稿、修改稿、送审稿。2022年6月24日,《蚌埠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印发,并要求市内各单位结合当地实际,认真组织实施。规划编制团队结合五河县规划的要求,对《规划》送审稿进行了针对性的修改完善。

《规划》的编制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加强学习与广泛调查研究。认真学习国家、省、市关于编制“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指导意见以及相关教育改革创新的政策与要求,深入学校、社会,开展面对面访谈、问卷调查、专题座谈。梳理了五河县教育“十三五”发展的成绩和存在问题,明确了五河县教育“十四五”发展的方向。二是编制文本。依据规划写作的基本格式规范,并根据“三个结合”原则(上级要求与本地实际相结合、前期发展基础与未来发展方向相结合、凸显亮点特色与借鉴先进经验相结合),确定《规划》文本的框架,编制文本。三是修改完善。县教体局多方、广泛征求意见,邀请专家召开规划编制论证会。《规划》初稿先后在不同层次、不同范围内听取意见,不断反复修改完善。尤其是《蚌埠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发布后,再次征求机关、学校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征求了县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县相关部门等多家意见。召开了由县人大、县政协、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人社局、部门代表、学校代表等专家参与的论证会。2022年9月经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

四、工作目标

2025年,基本构建起创新型开放式现代化教育体系,教育治理能力不断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有较大提升,基本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基本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

五、《规划》的主要内容和重点措施

(一)内容结构

《规划》分发展基础与环境、总体战略、主要任务、重点工程与保障措施等五个部分。在“发展基础与环境”部分,全面总结了“十三五”发展成就,客观分析了“十四五”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在“总体战略”部分,提出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在“主要任务”部分,提出“七大”任务,涉及19项重点任务。在“重点工程”部分,提出“八大”工程。在“保障措施”部分,提出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组织经费保障等3项保障措施。

“七大”任务:一是优化教育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和资源要素配置,适应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需要,根据功能区定位、人口出生率变化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合理规划中小学(含幼儿)学校服务半径和办学规模,统筹规划、科学合理布局中小学,规范小区配套学校(含幼儿)的建设与管理,健全配套学校建设机制,通过撤并、新建、搬迁、改扩建、举办分校、集团化办学等方式,扩充学位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统筹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规模保持大体相当。统筹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协调发展,依法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推进民办中小学优质特色发展,大力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统筹学校内外教育的协调发展,强化学校教育主体责任,强化家庭育人基本责任,加强社区教育、网络教育、文体艺术场馆教育等。二是提高基础教育水平。围绕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继续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优化学前教育资源布局,加快发展农村公办园,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落实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政府主体责任,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建立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着力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办学和生活条件,基本消除城区学校大班额。加大义务教育学校城乡一体化发展力度,推进集团办学,集成、扩大和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实施普通高中提升计划,强化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建设,配齐配足学科实验室等功能室设施设备,引导普通高中完善学科教学环境,整体提升育人水平。推进普通高中新高考改革创新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模式,推行走班制教学,创新管理方式,适应高考改革政策。认真贯彻《安徽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加大特殊教育投入,进一步改善县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增添必要的康复训练设施设备。按编制配齐特教学校教职工,推行赏识教育,强化特长培养,义务教育学校对跟班就读残疾儿童实行“零拒绝”,改革教学方法,让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残疾儿童学有所获、学有所长。三是加快发展现代化职业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合并、招考、自聘等渠道补充师资,通过管理和培训提升师资水平。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资源,补齐专业教师匮乏和实训设备不足的短板,实现校企协同育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着力打造学校有特色、专业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三特”品牌。四是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安徽开放大学”建设为契机,立足成人和远程教育办学特点,依托五河电大、县职业技术学校、县老年教育机构,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形成具有开放教育特色的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工作格局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理清办学思路,深化不同教育形式的发展融合,形成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等多种教育的协调发展,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新型终身教育体系。扎实推进老年开放学校、老年开放学习点建设。五是提升教师队伍水平。实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在教师资格准入、招聘考核、职称评聘、推优评先、表彰奖励等环节,严格实行师德“一票否决”;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健全师德表彰奖励制度教师违反师德行为的惩处机制;建立健全教师关爱机制,动员学校、社会关心支持教师,构建新时代尊师文化,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逐年提高教师培训经费投入,改进教师培养机制、模式、课程,采取集中培训、远程培训、校本培训和分散研修相结合,以“国培”“省培”“市培”“”“校本”五级培训为抓手,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探索建立教师教育质量监测评估制度。深化教师管校聘”管理机制改革,建立健全教师“无校籍”管理配套机制。建立新聘教师农村学校任教服务期制度,将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经历作为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的条件之一。依法落实教师工资待遇,完善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政策,切实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优化教师岗位结构比例,提高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占比和数量;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建立民办学校教师管理制度,落实教师工资、职称评定、社会保障待遇;完善优秀教师定期评选表彰制度,建立健全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六是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改革人才培养机制,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长效机制,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七是推动教育科研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深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深化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完善并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免试和就近入学制度,完善城区义务教育学校网上报名招生制度,建立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加综合素质评价为主要依据的高中阶段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推进教育资源配置方式改革。扎实推进中小学(园)布局调整规划落实,通过撤并、新建、改扩建、集团化办学等方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健全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市场管理机制,建立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和优质特色民办中小学(幼儿园)发展的政策体系。推进教育治理向管办评分离。建立健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机制和各级各类学校督导机制,严格落实督导结果运用、奖惩和问责制度。完善挂牌督导制度,建立一支观念现代、素质全面、专业精良、品行高尚的专兼职督导队伍,充分发挥督学职能作用,为教育发展保驾护航七是推动教育科研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强化教育科研的指导作用。加强教研员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学科教研员,扎实做好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工作,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引领作用。加强教育科研信息化应用。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提升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大力实施农村智慧学校建设提升工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着力解决农村学校尤其是乡村小规模学校(含教学点)“开不齐课、开不好课”等问题。

“八大”工程:一是红色教育建设工程。德育工作体系更加完善,更好发挥爱国主义、优秀传统文化等红色教育基地的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作用,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奋斗精神。二是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优质高效发展工程。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幼有所育的美好期盼。幼儿园办园行为普遍规范,保教质量明显提升。幼儿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和科学保教能力得到整体提升,社会地位、待遇保障进一步提高,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三是义务教育质量再提升工程。着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素质教育得到全面发展,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突出成就,关键领域改革取得较大突破。四是高中教育“三新”改革工程。优化育人模式、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高中办学水平。找准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和高考综合改革的有机衔接路径,保障普通高中顺利推进改革并取得实效。五是职业教育提质发展工程。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完善队伍建设,优化中职教师专业结构,实现中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突破六是优秀教育人才培育工程。优秀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得到健全,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教师队伍规模、结构基本满足各类教育发展需要。七是智慧教育深度应用工程。实现实验校、样本校、基地校师生信息素养显著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和因材施教切实落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八是教育评价体系建设工程。按照“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是国家事权,依法应由国家举办”总要求,围绕“严格控制增量、逐步消化存量”的总目标,科学控制民办教育规模与总量,优质特色包容的民办教育体系基本形成,民办教育规范健康发展持续推进。

(二)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教体系统党的建设,全面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二是强化经费保障。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教育投入体制。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断加大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落实“两个只增不减”政策要求。

三是健全落实机制。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建立监测评估机制;建立跟踪反馈机制

六、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召开会议解读、学习《规划》。二是要求各校(园)、学区根据《规划》制定相应的“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三是对各校(园)、学区的《规划》进行审批。四是督促《规划》的落实。

七、政策咨询渠道

解读部门:五河县教体局教育股

咨询人:路易

咨询电话:0552-2350086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