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旧县誌记载和笔者耳闻目睹,说一说孙氏牌坊的始末。
孙氏牌坊建于明朝。安平里孙銮之女,因不从继母带来之子郑州儿的调戏,自刎身亡。五河县县令得知后亲自验尸之后封她为烈女,立牌坊纪念。当时牌坊的底墩和基柱都是白碜石,面墙和扁额是雕花边的青石板。扁额大字为“贞洁烈女”
牌坊北面就是坟墓,墓地占地五亩,周围六条路交叉而成,形成寿龟之势。据说暮地植一槐树,年深日久,主干粗大,根深叶茂,树冠伸出较远。当地农民下田做农活,常把孩子放树荫下纳凉,等收工后带回孩子,始终平安无事,到了清末,有一个远游和尚化斋来到这里,花了一些银两买走了大槐树。传说锯树时,才发现树心花纹有“百鸟朝凤”之形。
解放初期,牌坊已经倒塌,柱石不知被何人运走。面墙和扁额青石被沈、左台的互助组拉去支牛槽,也有的人家遭到不幸。1956年,头铺小学(前身名“官桥小学”)在这块地上植树造林,名子叫“少年林”。六十年代末,少年林被毁坏。七十年代初,头铺郑台人在坟地开荒种地。1973年,为了修桥,老共产党员王从岭带人破土开挖墓。墓穴简单,由大方砖砌成,棺木朽坏成粉状,微见颅骨、肘骨、股骨残缺依存。
现在孙氏牌坊的墓地,已属郑台生产队所有,承包给私人。北部边缘地段,王迪吉、王迪宽盖上了楼房。
(马先品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