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旧县湾,有关姓氏宗谱记载,以及先人的传说,山后凌、金岗、小岗、东西凌、大小方、大刘、孙坪(今工业园区内)古代统属于翠屏山。这里土山起伏,苍松翠柏布满山岭,远远看去就如翠绿色的屏障,所以这土山叫做翠屏山。主峰在山后凌南面。
五河,唐代无县,俗称为“水乡泽国”,属于东海郡,后划归淮南郡,曾在这设置虹城。自古五河地势低洼,宋朝以前,五河人烟稀少。五河自宋朝起,人烟逐渐留有增多。宋咸淳元年间,五河开始设县,县衙设在古虹城(原翠屏山下的凤凰岭,今金岗、小岗一带)。
当时翠屏山居民较多,蛮有土山城风光。当时虹城有四大美景,即:“东渡晨曦”(今东西凌,五河口处)、“北山雪霁”(今大小方、花木王处)、“坪月漫步”(孙坪、马嘴处),“南浦唱晚”(古紫萍湖、饮马湖,今郜家湖)。
宋末元初,一次大的地震和地陷,使翠屏地面崩裂、滑坡、塌方。居住在山附近的居民多有伤亡,大多数搬走。元朝至元八年,县衙城堡建成,县衙就被搬走到翠屏山后(即今旧县湾处)。
到了明初五河在今县城筑城设衙,翠屏山和奶奶山、凤凰岭上的土石也相继被运走许多。山的原貌基本无存了,只存在一些岗岭(如今金岗、原大方、小方的岭头土丘)和高坪滩地(如花木王、孙坪)。
明清时代,是五河移民迁入的繁盛时期。今工业园区所占周边的几个村的居民,多数都是那个时代的移民。所以,新的移民对翠屏山的了解,是少而甚少。既使是原翠屏山居民的后裔,随着朝代的更换,日久年深,记起翠屏山的人,也是极少数。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金岗村破土建窑,曾挖刻有“虹城”的地界碑和“马家界”石。这更证实了史记的记载和先人们的传说是无讹的。(作者儿时听王灰环、邱述德老人口述,参考旧县誌等有关史料。(马先品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