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鱼沟是沱湖北岸的一支湖叉,位于訾湖村西南,东北西南走向,长约2公里,宽约500-1000米不等,状似棒鱼,面积近800亩,沟中长年水质清新,盛产鱼虾蟹。那么,为什么管它叫黑鱼沟呢?
相传,黑鱼沟在很久很久以前,是一条狭长的细水沟,沟中是一段段隆起的浅滩,每到夏天,沟中细流涓涓,黑鱼成群。沟上游横着一座青石板桥,桥二面尽是一块块光滑的青石板,状似鱼鳞,据说,这些青石,很有灵性,看得,摸不得。一些不信邪的年青人,将青石板运回家筑房铺路,家人不是头痛,就是招灾,只要将石块乖乖地放回原处,家中一切恢复平安。一年大旱,自春至夏,滴雨未落,沱湖几乎显底,一天傍晚,附近村民看见桥上来了一位黄衣黄帽的老者,年逾九旬,白胡宣天,腰间别着一杆巨大的烟斗,烟锅足有碗口大。老者大约是赶路累了,取下烟斗,坐在桥上抽烟小息,那只巨大的烟锅被烟燃得红通通的,抽完后,老者向桥板上磕烟灰,不料那燃得通红的烟锅刚一触及桥板,刹那间,狂风大起,电闪雷明,空中下起了瓢泊大雨。大雨中,忽听一声巨响,山崩地裂,震耳欲聋,附近有村民顺着响声看见——
那沟中扑腾起一条巨大的黑鱼,鳞似锅盖,眼若铜钟,鱼身上一黄衣老者,正架鱼向西南方向行去。
大雨下了约一个时辰,雨过天晴,彩虹西挂,附近牧民惊奇的发现,原来的小水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又宽又长的河沟,深不见底,状似黑鱼。原来,那沟中躺着的是一条千年黑鱼,据说是天宫中的一员黑脸大将,因酒后失控,触犯天条,被玉皇大帝打下地界。后来,西天如来佛祖见其能伏法悔过,从不作贱乡民,反而以身做桥,为乡民提供方便,便遣其弟子下界将其领返佛门。那弟子到此一看,见鱼精确是憨厚,以脑袋当桥,任人踏行,又恰逢大旱,黑鱼几乎晕眩,所以那弟子向桥上磕烟灰,实则是用烧红的烟锅烫醒那沉睡多年的老鱼。那鱼随老者羽化成佛后,此地便空出一条又大又长的河沟来,后人就称其为黑鱼沟。从此人们在黑鱼沟二面繁衍生息,延古到今,说也奇怪,沱湖历经数次大旱,湖底几近干涸,但黑鱼沟从未显过底。此沟中长年水清草茂,鱼虾蟹多而肥大,尤其盛产黑鱼,是水产养殖的风水宝地。近年来沿湖群众在黑鱼沟中从事河蟹养殖,河蟹较其它水域体大、质好、量多,村民们说,托得是老黑鱼的福呢!(阮持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