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井湖的传说

发布时间:2009-06-09 00:00来源:系统 浏览量:字体【  
     在安徽省五河县东北部有一面积约5万亩的天然湖泊,名曰“天井湖”。为什么“湖”和“井”都叫“天井”呢?历史还必须从秦朝末年的烽火年代说起。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率九百戍卒在大泽乡起义(今安徽省宿州市东南刘林集一带,距离五河县30公里),各地农民纷纷响应。当时担任泗水亭长(相当于现在的村长)的刘邦也起兵响应。在群雄争斗中,刘邦领导的起义军成为义军中的劲旅。公元前208年,因母亲病故,刘邦在家乡守孝,按兵不动。此时,秦兵来攻,刘邦调兵迎敌,秦兵战败逃窜。刘邦命手下将军雍齿据守,自已率兵追敌。魏王咎为获取丰地,派魏相周市前来招降雍齿。雍齿在高官厚禄引诱下,背叛刘邦,举丰降魏。刘邦闻报,急回师讨伐。魏军和雍齿里外夹击,刘邦惨败,单骑往东南方向落荒而逃,魏军穷追不舍。危急之中,前面又有一片白茫茫的沼泽拦住去路,刘邦命在旦夕。这时刘邦看见沼泽地旁有一口枯井,他灵机一动,迅速跳下马,用马鞭狠抽战马,战马调头飞速跑向沼泽地西边的村庄,混入农家马群,难以辨认。打马同时,刘邦只身跳进枯井。
     说也奇怪,井口边一只大蜘蛛在刘邦入井后迅速结网,将井口封得严严实实。魏军追到沼泽地边,四处搜寻,不见刘邦踪迹,只见枯井一口,近前一看,井台上布满青苔,井口蜘蛛网完好无损,丝毫没有怀疑井底有人。搜寻完毕,魏军结合队伍,继续向东南方向追击。魏军走后,战马从农家马群中钻出来跑向井边,连声嘶鸣,呼唤主人。刘邦在井底听到战马叫声,料魏军已远去,便轻声唤马。战马得知主人还活着,便将缰绳垂入井中,救出主人。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战马“垂缰救主”的典故。
     刘邦失利后投奔项梁,项梁见刘邦英姿豪爽,以礼相待,慨然借兵五千。刘邦借得救兵,再攻雍齿,雍齿战败投魏。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兵攻占咸阳,推翻秦朝统治。同年项羽入关,刘邦被封为汉王。不久刘邦与项羽又展开了争夺天下的“楚汉战争”。公元前202年刘邦打败项羽,即皇帝位,建立西汉王朝。
     刘邦即位后,在回忆以前的戎马生涯时,想起了被魏军追赶时急难中巧遇枯井,井口蜘蛛迅速结网,战马垂缰救主的情景时,认为这都是天意。于是树碑立传,御封这口枯井为“天井”,井边的沼泽地蓄水,日积月累,成湖。因此,得名“天井湖”。
     两千多年过去了,刘邦遇难藏身的枯井,现仍在五河县打雁刘村村后的天井湖边上,井口南侧立有一块高2.24米、宽1.42米的黑色麻石石碑,上刻“天井”二字,井口旁边累有黑色长方形麻条石6块(凡是打雁刘后刘队40岁以上的本地人都见过石碑和条石)。可惜的是,20世纪70年代末,因遗址妨碍责任田耕作,村民将石碑和条石运回村里做墙基、垫牛槽(碑、石至今还留在村民家中),昔日枯井,被湖水涨落带来的沉积物、泥砂填平,现在的天井已不存在。昔日战马藏身的地方,在五河县天井湖西岸西尤村境内,距离“天井”二公里。因年代久远,现踪迹难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政务微信
    • 扫码关注
      五河县门户·微信

  • 政务微博
    • 扫码关注
      五河县门户·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