沱湖螃蟹生产历史悠久,相传明太祖朱元璋曾在此品蟹赏菊。八十年代中期,沱湖承担了国家星火计划项目—《河蟹人工养殖技术开发》,螃蟹生产有了迅速发展,年产量达250吨以上,成为沱湖的龙头和特色产业,养殖面积和产量位居皖北之首,沱湖人民衣在螃蟹、食在螃蟹、住在螃蟹、行在螃蟹,当地有一句俗语叫“吃蟹饭、住蟹房、娶蟹婆、嫁蟹郎”,螃蟹养殖在沱湖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可窥一斑。沱湖生产的清水大闸蟹选用正宗的长江系中华绒鳌蟹苗,水草茂盛、清洁无污的沱湖为其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丰富的小鱼虾、螺狮等天然水生物是其食之不竭的饵料,沱湖螃蟹“青背、白肚、黄毛、金爪”,具有膏丰肉满、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特点,荣获“蚌埠市名优农产品”、“安徽省名牌农产品”和“中国十大名蟹”等美誉,2005年被认定为绿色食品。民国早年,北京四大名医之一的施今墨,是个出了名的品蟹美食家,他把各地出产的蟹分为六等:一等是湖蟹、二等是江蟹、三等是河蟹、四是等溪蟹、五是等沟蟹;六等是海蟹。沱湖的螃蟹当属一等湖蟹中的极品。它所含的水份少,蛋白质、脂肪质、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A等营养成份特别丰富。据专家测定,每100克沱湖蟹肉中含蛋白质15克,铁14毫克,核黄素0.72毫克,维生素A5970国际单位。螃蟹除了是名贵的美食,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外,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是传统的食疗方剂,据《本草纲目》和我国古代一些医书记载,蟹肉清热散血、养筋益气,可治筋骨损伤、疥癣、烫伤,湿热黄疸;蟹爪破血消积,可治产后瘀积,血崩、腹痛;蟹壳攻毒行瘀,可治瘀血积滞,乳痈、冻疮等,同时蟹壳还可提制成可溶性的甲壳质,该物质粘性高,是很有发展前途的工业原料。沱湖螃蟹在省内外市场享有很高的声誉,每年近100吨销往常州、无锡、上海、、日本、韩国及港澳台等地市场,深受消费者青睐。

沱湖螃蟹的吃法有许多种,据《中华酒典》统计,有炸蟹、清蒸蟹、面施蟹、姜味毛蟹、腌蟹、醉蟹、酒呛蟹、金盘玉蟹、翡翠蟹、充蟹粉、辣味蟹等诸种,不同吃法各有特色和风味。“九月圆脐十月尖,持螯饮酒菊花天”,圆脐指的是母蟹,尖脐则为公蟹,这句话是说,农历九月以品尝雌蟹为佳,因为这时候雌蟹满肚的丰腴膏黄(即雌蟹性腺)是食客的最爱;十月则以公蟹为主,此时的雄蟹肉质肥硕鲜嫩,其蟹膏脂(即雄蟹性腺)香味浓郁,味道更胜于雌蟹。至于到底是公蟹好吃?还是母蟹好吃?其实完全是食用者自己的感觉,因为母蟹蟹黄多,但公蟹肉质肥腴鲜美、蟹膏饱满,各有所长,最好能均加以品尝、体会,才是最佳搭配。 “一蟹上桌,百菜无味”,螃蟹是酒宴的压轴大菜,到沱湖吃蟹一般每人两只,一只“小姐”,一只“先生”,螃蟹吃过酒宴也就结束了。(阮持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