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河城北有一玄帝庙,如今只有高大坚拔的石门柱和已断裂的石门横梁,附近街道以玄帝庙社区冠名以示后人这里曾有一座宏大的庙宇。
玄帝是谁?庙又建于何时?
传说玄是商代的始祖契,为简狄吞玄鸟卵怀孕而生,因称为玄王。远古五河一带洪水泛滥,玄佐禹治水,被派到五河地区。由于治水有功,民众为之拥戴和传颂,死后被立为神,受之祀拜和香火。禹的儿子启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那就是夏。多年之后由于夏桀残暴被契的第十四代孙汤所灭,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商。为彰显先祖的明德和荣耀,汤把契立为帝,称之为玄帝。
玄帝庙为什么又会建在五河呢?
五河在汉代属夏丘、虹县地,晋废虹县,唐复虹县,废夏丘县,南宋咸淳(公元1271年)始置五河县。《安徽历史丛书•经济史踪》上说,唐高祖武德(公元612—626年)之前虹县故城一直在今泗县城南百里处的五河县西。五河县西现有夏集、申集,那里有台子山,曾出土新石器时期石铲、石锛等(现保存在省博物馆)。在远古五河地区洪水横流,现在的五河县城区域过去靠近淮河,地势不高,经常是一片汪洋,而刘集、夏集、申集一带地势较高,各个原始部落的聚居点稀疏地散布在地势较高的水泽岸畔的台地或丘岗,人们就地开荒造田发展农业,辅之以渔猎和畜牧,台子山就是这样一个先民的聚居点。
当时大禹治水,契就被派到这个聚居点,率领先民与洪水抗争。禹的儿子启建立了夏朝,这里当然是夏的王土,据说夏集之称就与这个有联系。台子山一带为契治水的指挥部,又调集其他部落的民众前来,久之,这时就变成规模相当的聚居地,按当时丘的标准完全可称之为丘,于是定名为夏丘。以夏名丘,可以想象这里是多么重要的一座城市了。后来为什么又改为虹了呢?据零散史料记载,契在夏丘疏五河以导洪水,这五河就是现在五河县境内的淮、浍、漴、潼、沱。据传说,契去世时,五河化而为虹横贯长空以对契的哀悼和怀念,三日不落。汤建立商朝后,就根据这一传说改夏丘为虹了,沿袭到汉。虹县民众怀着对这位治水先贤的崇敬,便造了玄帝庙。晋政权建立后大约为了浸消汉的影响,废虹县而复夏丘。到了唐高祖武德年间,又废夏丘为虹。而这时为加强古汴河的运输管理和重视,虹县并入泗县,曰泗虹。虽然移并,只是行政上的移并,故虹县城仍在,玄帝庙仍在。到了南宋咸淳年问,为抗金兵五河交汇之地的五河口成了驻兵屯田的重地。商贸很快发展起来,故虹县城的商贩和居民纷纷移居五河口,使五河口成了繁华的商埠,于是在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置五河县。人们并没有忘了他们崇敬的治水先贤玄帝,将玄帝庙移建五河城北,让后人世代敬仰。(万克玉、阚开立、刘伶明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