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河城北约30里的沱湖岸边,有一个村落叫打鸡庙。为啥叫这个名字呢?传说古时候在沱湖周围有一只狠毒的鸡,名叫“殃鸡”。这殃鸡碰人人死,触畜畜亡,闹得人心惶惶,谈殃色变。殃鸡往往在人死后潜入灵堂,待入殓送殡后便伤人伤畜。因此,凡死人的家庭为避免受害,总是全家躲避起来,称为“躲殃”。过“头七”或十天之后,在原停棺屋内敲锣打鼓,驱赶殃鸡,谓之“惊殃”。锣鼓在屋内闹腾半天之后,即敲到室外路口,鸣放鞭炮,把“殃鸡”送走,这叫“出殃”。
一次,宋太祖赵匡胤出巡路过沱湖西岸,见一家正在敲锣打鼓。待问明“殃鸡”为害百姓后,赵匡胤便下决心除掉这一害人精。等那家“出殃”时,果见一鸡飞出。赵匡胤赶快指挥随从追捕,他们渡过沱湖,追到东岸,把“殃鸡”堵在一座庙里打死。并把它放在村前一个水塘里烫毛,顿时塘水染成红色,终年不变。从此沱湖周围死人就不用再“惊殃”了。
当地百姓为了纪念赵匡胤为民除害,就把小庙扩建成大庙,并取名叫“打鸡庙”,所在的村落也就叫打鸡庙村;把村前烫鸡的小土塘叫做“烫鸡塘”,一直沿用至今。(武彦楼 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