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卡村的形成

发布时间:2012-10-17 00:00来源:五河县人民政府 浏览量:字体【  
    城关镇最东边与江苏泗洪交界处,有一自然村叫“东卡”,人口一千多人,是一个杂姓村庄。这个村形成于何时?为什么叫“东卡村”呢?
    据《宋氏家谱》记载,晚清时期,社会比较混乱,在怀远县淮河岸边有一户宋姓人家。宋姓中,年轻的宋守先夫妻为了躲避世乱,购置了条大船,顺淮而下外出谋生。
    这一天,宋守先夫妻来到淮河三峡中最大也是最后一峡——浮山峡。浮山地处苏皖两省三县交界处,西南山脉,形似乌龟飘浮在淮河之上。相传浮山上原有1座迎水寺,寺大殿围墙边有一草一树,一草叫含羞草,一树叫痒痒树,非常神奇。山里有饮马池、裂马缝、仙人洞和钓鱼台等奇观,还有梁武帝筑大坝拦淮水淹寿州留下的铁锁岭。
    美丽的浮山吸引了宋守先夫妇。他们找块地方停好了船只,正在中午准备做饭的当口,原本很好的天气突然风起云涌,电闪雷鸣,不一会儿就下起了倾盆大雨。此时,在离大船不远处有两个穿着官服的差使正在观看浮山两岸的地形,他们俩没带雨具,更没有避雨的地方,衣服很快就湿透了。在荒乱之中,他们看到了停在不远处的宋守先夫妇大船,便奔船而来。宋守先是个好朋好友的热心肠,他急忙放了跳板下船相迎,相扶于船中,换去湿衣,热情款待。舱外大雨下个不停,舱内宋守先夫妇陪两个官差吃酒谈心。酒过三巡,官差道出原由,原来这浮山地处五河东大门,过往商船较多,县衙为准备在此设卡纳税,他们正是前来踏堪设卡地点的。第二天雨过天晴,二位官差与宋守先称兄告辞。宋守先夫妇也因热情好客,为人谆厚赢得二位官差的信任。
    不久,由一名姓张为首的官差带领公使5人驾小船来到浮山没卡,凡是过往商船一律停岸丈量纳税。很快,周边平静的荒滩热闹起来了,打完鱼的渔民上岸卖起了鱼,其他的小商小贩也来做起了生意。由于过往商船逐渐增多,官卡业务最也越来越大,官差带来的小船已不能满足办公需要。于是,他们便租赁宋守先的大船用于居住、办公。
    宋守先夫妇把船租出去了,便到淮河北岸一块荒滩盖了3间草房,开荒种地,过起了定居生活。后来,南来北往的商人、流民、渔民也纷纷到此落户,潼河村的吴家也先后搬到此地来住,慢慢地,此地就形成了一个村落。因此处近靠浮山官卡,又处五河最东端,“东卡”的叫法由此传开。
    旧社会东卡人民的生活是很苦的,住的是芦苇草房,缺衣少食,特别是每逢夏季,淮河涨水,淹没农田和村庄,落户的村民被迫租船搬迁到对岸浮山上,等洪水退后再回来修房居住,苦难的生活度过了一年又一年。腐败的晚清政府被推翻了,关卡也随之撤销。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淮河修好,于1956年筑起了千里淮北大坝,淮河水患终得治理,东卡村也于1956年搬迁到准北大堤北面,也就是现在的村庄位置,人民从此安居乐业。(宋体培  整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政务微信
    • 扫码关注
      五河县门户·微信

  • 政务微博
    • 扫码关注
      五河县门户·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