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河清明会

发布时间:2012-10-17 00:00来源:五河县人民政府 浏览量:字体【  
    每逢清明,五河四里八乡的百姓都汇集到五河县城,参加一年一度的传统清明盛会。饱览民俗风情,选购如意商品。
    五河清明会始于何年,已无文字稽考。据民间传说,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路过五河渡口遇难时,因五河城隍营救有功,就特封他为忠佑王。为庆功受赏,清明这天用一顶绿色大轿,八人抬着城隍在街上游行,供人瞻仰。此日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山人海,锣鼓声,唢呐声,鞭炮声,热闹非凡。年年如此,时间久了,清明这天也就形成一年一度的清明会。
    历史上的五河清明会,非常繁华热闹。清明前,城里各行各业就组织自己传统节目,扎灯制艺,各献所长,争奇斗艳,媲美竞胜。特别是民间歌舞,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其中旱船在清明会中是最受群众欢迎的一种歌舞形式。人们把旱船扎得五颜六色,壮丽美观。船中装有灯烛,女演员打扮得花枝招展,美丽多姿。随着伴奏的胡琴笛子等乐器声和男演员歌声、钱杆子声,旱船前俯后仰,左右旋转。歌声悠扬,舞姿动人,围观者追前逐后,目不暇接。舞龙也是五河清明会中特有的技艺。龙身长十多节,有青有黄,龙头高昂,目光炯炯,扎得雄伟壮观,惟妙惟肖。舞起来好似腾云驾雾。狮子舞也是清明会主要节目之一。有双狮舞、单狮舞。狮子争绣球最为热闹,一人拿着绣球在前逗引,两狮蹦耸跳跃,时滚时抱,争夺不休,灵活多姿,表演精彩。踩高跷也是清明会传统节目。男女演员两足绑扎木跷,又歌又舞,行动自如,非常潇洒。人们远远望去,在半空中翩翩起舞,好象仙人下凡。还有种类繁多的杂剧,如“大头和尚”、“嘟噜翠”、“张高子”、“李矮子”、“大头鬼”、“小头鬼”等,有的使人害怕,有的使人发笑,千姿百态,各尽其妙。外地的马戏团、魔术杂技、猴子班、西洋镜、琴书坠子、大鼓说唱等也前来赶会,跑马卖艺,为清明会增添不少光彩,吸引着游人看客。广大工农商学,男公女妇,扶老携幼,涌向街头,饱览盛况,流连忘返。
    由于清明会历史悠久,规模庞大,风格各异,招徕了远近商旅游客,经商观光。因而节日期间,生意兴隆,商业繁荣。方圆百余里,县城、集镇的商行店铺,车拉担挑,慕名赶会者不绝于道。提前赴会摆摊设点,架帐搭棚,挤满大街小巷乃至绵延郊野。淮河两岸和浍沱沿滨的土产杂货,条编柳织,木竹家具,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杂烩汤、油烙馍、麻花油条、烧饼包子,接灶连炉,香气扑鼻。
    五河清明会在历史上上经过几次斗争和几次兴衰。1930年春荒严重,广大小商小贩盼清明会做生意,赚钱渡过春荒。国民党五河县党部主任委员刘律初却担心中共地下党利用清明会搞革命活动,竟违背民意,提出禁止逢会主张。群众烦言啧啧,大为不满。会头丁问渠秘密组织各行各业做好会前筹备工作。刘律初觉察后扬言要逮捕会头,以一儆百。地下共产党员赵仁榘等积极支援会头,在社会各阶层大造舆论,鼓励各行各业大胆抵制禁会主张。并提出“打倒刘律初有会看”、“捣毁县党部”等适合群众意愿的口号,把斗争矛头直指县党部。消息传遍城乡,群众倍受鼓舞,情绪高涨,扎灯制艺,做好逢会准备,刘律初见自己孤立,迫于形势,就悄悄地溜回家乡毛滩子躲起来。群众庆贺斗争胜利,清明会更加热闹,盛况空前。侵华日军占领五河后,人民生命财产得不到安全保障,清明会偃息数载。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欣逢太平,五河清明会又开始复兴。五十年代初连续几年逢会,盛况不减当年。十年浩劫期间,清明会被当成“四旧”、“封建残余”加以横扫,又一度冷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五河清明会劫后复生,灿烂的民族文化重放光彩。清明会继承传统,揉和新意,戏剧歌舞,杂技魔术,大鼓坠子,都增添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四化建设的新内容,大大促进了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同时,清明会已成为全县人民物资交流、经商贸易和农林牧副渔产品集散之载体。逢会前几天,各行各业商贩就把准备出售的各种货物运往县城。提前搭棚设摊,做好展销准备。凤阳、嘉山、泗县、灵璧、固镇等本省邻县以及江苏省盱眙、泗洪、宿迁、睢宁等县的客商也纷纷起来竞争,物资丰富。除土特产、柳腊货、木竹器家具等堆积如山外,服装、食品、五金、百货、日用品等琳琅满目,物美价廉。就连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等高档商品也涌向会场,任人选购。清明会这几天,街头巷尾,人群拥挤。旅社、饭馆,顾客盈门,生意兴隆,全城呈现出更加繁荣、热闹景象。(武彦楼  整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