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河虽地处偏僻的皖东北,但历来文人雅士辈出,赋诗作对蔚然成风。晚清时期,一位张姓老秀才写出了一副对联的上联,想不到此后三十年才有人对出下联,堪称一段佳话。
老秀才年逾花甲,阅历丰富,学识广博,经纶满腹。一天,他兴致盎然的来到浮山,站在山顶极目远眺,五河五条河流尽收眼底,河面上帆影点点,渔歌互答,天空云蒸霞蔚……,张老秀才不竟灵感萌动,口出妙语:“站浮山,看五河,五河五条河,淮、浍、漴、潼、沱。”
这里动词、名词、数词俱全,而且又有地域和河流的名称。老秀才把这上联贴到县衙门口,轰动了城乡,大家辗转传抄,一些文人墨客,县衙官员,平民百姓纷纷作对。县衙里有位管教育的官员,想以“三国”的蜀汉五虎将来对下联:“坐中军,点五将,五将五虎将,关、张、赵、马、黄。”
但是,对联是要求对仗工整,词语不重复。数词“五”不能再对“五”,众人看了感觉还是不满意。
从晚清到民国初年,三十年间多少人颇费思量,对出的下联数以千计,老秀才总感不甚满意。这年夏天,老秀才一病不起。老秀才弥留之际,儿子问父亲还有什么意愿未了。老秀才说心里就是惦记着这下联无人对出,死不瞑目。于是,他的儿子把上联抄写在一张纸上,贴到东城河边的文笔峰宝塔上。说来事巧,刚贴上,天气突变,一会儿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这时候,一位进城的农村青年来到宝塔躲雨。看到这上联,又听说老秀才死不瞑目,他便皱起眉头思索起来。他思来想去,也想不出比较合适的句子来。突然,东北方向的空中,传来“嗡嗡”的响声,眨眼间一架飞机从宝塔顶上擦过。这位青年人触景生情,灵感来了,对出下联:“坐飞机,游六洲,六洲六大洲,亚、非、澳、美、欧。”
下联贴出来以后,围观的人们无不叫绝。儿子告知老秀才有人对出了下联,还念给他听。老秀才从昏迷中睁开眼睛,微笑着,上气不接下气地说:“五邑(五河县)……人才济济,后继有人……吾走也……”说着就咽了气。(胡辉 搜集整理)